分享

就文取材,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GXF360 2017-07-09
就文取材,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就文取材,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叶应珩

语文课堂要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释放。课堂的高潮点、文本情感的萌发点、学生心情的侃露点都是学生释放心情的良好契机。按照语文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剥夺学生享受语文的权力,不能让学生以正襟危坐代替神思飞扬,不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悄然熄灭,不能让写话变得索然无味。

语文课是学生思维放飞、智慧开掘、自我重构、身心愉悦的地方,要让学生在不断享受中逐渐成长。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如何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尽职不越位”,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期待与向往呢?

一、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写话

所谓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教学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深深地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夏家发教授说:“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使者,他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表现自己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并由此实现基于成长意志。”生成性教学可以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地成长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朗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究中不断享受。生成性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变化,由教师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课堂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中,总是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这些在教师的预设中不可能全部都考虑到。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刻关注课堂学习过程的变化,随时能够抓住每一个细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和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精彩生成,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这一些精彩生成更是学生写话的一个契机,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抓住这一个点,适时写话,让“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二、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在心灵放飞中享受写话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得是否整齐;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探索起来,不在乎答的是否标准,在乎的是学生在课堂上那自由的放飞,在乎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独特的理解。

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这些地方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笼统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模糊的地方补充出来。

(1)把插图变成文字

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惟妙惟肖,都能很好地为文本服务。然而在课文描述中。有些插图在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这些正是我们在课堂中进行写话的良好对象,这些插图配合写话的补给,也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是走进文本的捷径。如《掌声》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同学们听英子演讲的情景。课文作了一定的描述,但还有很多可叙述的空间。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让学生展开了一次自由的写话过程。如同学们听英子演讲时的神态、某些细小的动作以及听完后谈论的话语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自己的一些感想。在这样学问过后对文本插图内容的一个描述更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人们是如此的爱看乡戏,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把省略号变成文字

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中出现一些省略号,然而这当中这些省略号也意味深长,其中蕴含着作者的内心活动,隐藏着文本的情感,孕育着深刻的道理,这也是学生自我情感剖析和流露的体察点。如《金色的鱼钩》第八小节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是就是“我”情感萌发,关心老班长,热爱老班长的体现,此时让学生走进“我”,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学完课文,让学生再次写一写自己的想说的,老班长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也更加地深入人心了。抓文本空白处写话可以让孩子们产生共鸣,有利于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难发现,在学生把省略号改成文字的同时,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堂应属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语文课堂追求的就是这种“形散神聚”的氛围,教师对学生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时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权力,声情并茂的朗读,别开生面的提问,妙语连珠的讲解,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语文课堂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一方快乐天堂。

三、少一些统一,多一些个性,在多元智慧中享受写话

课堂教学中,写话这一环节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过程,写话融学生的听、说、读、思和教师的点播、示范。评价于一体,是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的教学环节。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他们在同一个情境下进行写话时,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写话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与争辩,学会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

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写话追求僵化的标准答案吗?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或许“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整座冰山主体”。师生在追求写话标准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否定了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也否定了学生内心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写话追求的应该是让学生有所发现,答案本身并不是第一位的,写话过程中,学生们在思想、在分析、在比较、在发现,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成为学生讨论中的平等参议者,在师生共同参与中不失时机的“火上浇油”,从而激发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火花比那僵化的正确答案值钱万倍。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讨论,要最大限制地减少统一,最大限度地多一些个性,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其实就是个性得到发展的过程,语文课堂应成为彰扬学生个性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在多元智慧的砥砺和碰撞中,获得精神享受。

四、少一些不足,多一些亮点,在成功自信中享受写话

心理学家波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校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校成绩有所下降趋势。看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足,教师在评价时要合理且合情,即使是对待学生的不足的评价也要“忠言逆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和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息息相连。这儿有个可供借鉴的例子:国外有位美术教师讲评学生“画苹果”作业时,发现有位同学把苹果画成方形的,于是便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老师听了非但没责怪,还鼓励他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苹果本是圆的,画成了方形的,已经脱离了实际。而这位老师却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了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早日发明出方苹果”。这样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人格,鼓励了学生创新。我们应该从画方苹果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老师评价学生,对其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亮点”—写话不流畅,但可能声音响亮;写得不完整,但可能思路很独特;写的不工整,但内容可能很具体……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有时需要适度模糊,看不足用“凸透镜”,看优点用“凹透镜”,并且要时时记着: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亮点,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逐渐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就是一种期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孩子的智慧与理想的亮点,让无数个亮点汇聚到一起,在我们的课堂中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地度过!

一个完美的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中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段情感真挚的内容,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引导孩子们在“写话”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便成了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使命。让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到写话的乐趣。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飞翔;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上圩头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