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讲记(144)

 清醒4321 2017-07-09

  “小人之道,的然而亡”,小人正好相反,的然,就好像拍着胸脯,什么事情都敢揽,什么大话都敢放出来,生怕自己出不了风头,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这就是“小人之道”。这样的人,信他一次就不能信二次,人缘必然就会越来越差,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窄。我们在社会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人啊!见面熟,亲热得很,主动热情得很,神通广大得很,说不定你就会相信他的忽悠,真以为他就是你命中的贵人。这样的人,他把事情说得钉钉然,仿佛一切都包在他身上,天上的鸟儿都能够哄下地来。但是,失信几次以后,就没人再相信他了。所以,小人就是光玩虚的,华而不实,说话从来不兑现,时间长了,就没有他的市场,没人理他了。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真正在君子之道上行的人,给人的感觉确实是这样的。
  
  “淡而不厌”,人们经常说“淡淡相交得长久”,真有德行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让人感觉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你跟一个有君子之风的人交往,一定会感觉到从从容容,平平淡淡,但是,在这平淡从容之间,大家总有那么一种默契,总有那么一份温暖,不会让人感到厌倦、腻味。即使是多年不见朋友,只要一想起来,也会感到一种暖意,这就是君子之交。
  
  “简而文”,君子之交,相互之间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礼仪都非常简单、朴素,但是绝不粗俗、粗鲁,绝不会像梁山好汉那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称兄道弟。君子之交一定是很“文”的。文,就是文明,有节制,和雅庄重,能把做人的这个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温而理”,与君子交往,会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同时又富有理性和智慧,不会让情感战胜理智,不会热血冲动而行为举止失控。温而理,就绝不会出现“为朋友两肋插刀”式的哥们义气、江湖义气。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这三条就更重要了,加上前面的“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你能以这样的君子交朋友,那就有福了!你就可以与这样的君子携手并肩,共同进入圣贤的道德境界了。
  
  “知远之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是来源于近,再远的路程,都是由我们的脚下一步一步走到的。这是比喻圣贤那么伟大高邈的德行,也是由一点一滴最普通、最平常的修养积累而成的。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提倡从身边最切近的小事做起。
  
  “知风之自”,就是你知道社会风气的形成,是源自我们的内心。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就是由我们每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举止,在社会人群中不断地传递、不断地扩展,最后形成大气候。一个不好的社会风气,也是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不善的行为举止。由于小的不善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及时谴责和杜绝那些不良的现象,因此,这些现象就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使整个世风日下。所以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风之自”,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社会大环境的好坏,往往就是从我们自己的点滴小善、小恶所牵动起来的。
  
  “知微之显”,就是你要明白,哪怕心里面最渺小、最细微的起心动念,都会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在众目睽睽中无可躲藏。中国古代的“相法”,其理论根据就是来源于这里,因为“相由心生”嘛!为什么从你的外貌上、五官身形上、精神气质上,就能够判断出你的性格、你的前程、你的吉凶祸福?就是因为“知微之显”。一个高明的相师,就能从你五官相貌的细微之处,在你言行举止的细节之中,把你这个人以后的吉凶祸福透视得一清二楚。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这是这一章的第二个“诗云”,它又说的是什么呢?“潜虽伏矣”,虽然潜藏起来了,潜伏起来了,但是“亦孔之昭”,在真正的有心人看来,仍然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个比喻,一个有修养的真君子,虽然他不炫耀他的德行才能,甚至有意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就像《易经》乾卦的初爻讲“潜龙勿用”一样。但是,随着他修养的深入,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到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的阶段。这个“见龙在田”,就是“亦孔之昭”。这时,大家都能够看清楚他是什么人了,那么,“利见大人”的吉兆就出现了,他的人生事业就能够得到贵人相助。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只管自己内心的修养程度,只管迁善改过,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不会在乎于外在的、其他的东西。“内省不疚”就是向内心查看、检查,以达到无愧于心的状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是一个内省君子的日常修为状态。明朝刘伯温有一句名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的确如此啊!你做事想要十全十美,想要人人都满意,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内省无疚,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怎样才算是问心无愧、内省无疚呢?标准就是“无恶与志”。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没有辜负、伤害自己的人生志向。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这么坦荡磊落、无愧于心,那他一定是人中龙凤,前程远大无量。
  
  “君子之所以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我们一般人,之所以达不到圣贤的修养,圣贤的境界,就是因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没有办法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念头的主人。我们与圣贤的差距在哪里?就在“慎独”的功夫上,在“人之所不见”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