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掌之鸣

 红瓦屋图书馆 2017-07-09

孤掌之鸣


    詹克明

    一

    世上的事物多以“对映体”形式相伴为偶,如电荷的正与负;磁荷的南极与北极;动物的雄与雌;性别的男和女;以及偶与奇、阴与阳、昼与夜、白与黑、虚与实、生与死、分与合、内与外、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

    然而,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那种孤立无偶,全无任何“对映体”的单独存在呢?

    记得中学物理课讲到过3个形式完全相同的力学公式———质量之间的万有引力,电荷之间的库伦力,磁荷之间的磁力。这些公式———分子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或两个电荷的数量,抑或两个磁荷数量之乘积;而分母则全都是两物体间距离 (r) 的平方;每个公式又都各有一特定常数与之相乘。

    由于电荷 (+、-)、磁荷 (N、S)都拥有属性相反的“对映体”,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不同属性电荷、磁荷之间产生的是吸引力,而相同电荷、磁荷之间则是排斥力。

    三者之中唯有万有引力公式 (见下) 例外———对万有引力F而言,公式中的两个质量m1与m2都是“正质量”,并不存在“负质量”对映体 (哪怕是“反物质”拥有的也都是“正质量”)。为此,公式中两个不同质量物体之间得到的只能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不会出现与之符号相反互相推斥的“万有斥力”!

    按照爱因斯坦“质能公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既然质量只能取“正值”,并不存在“负质量”,那么与它相联系的能量也就只能取“正值”,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负能量”。

    当前物理世界的传统观念正受到三项最新科学发现的强烈冲击 (同时也在颠覆人们的世界观),它们是: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量子纠缠。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物质仅仅是这个宇宙总质量的5﹪,尚有比我们已观察到的物质大得多的诸多未知物质以所谓的“暗物质”形态存在。除此以外还有比现有物质、暗物质两者总和还要多出一倍的“暗能量”未被我们发现。然而,即使遭遇到如此颠覆性的困扰,仍有一个观念并未受到冲击,那就是———不管是“暗物质”还是“暗能量”它们的质量与能量也还都是“正值”,仍旧不存在“负质量”、“负能量”!

    由于质量、能量都不存在相应的负值对映体,故此也就没必要刻意强调它们是“正质量”、“正能量”。就像医院的“产科”不必叠床架屋地强调其为“女产科”(因为并不存在对映的“男产科”)。

    二

    在生活中更有许多互相“对映”的事物,如好与坏;利与害;得与失;赔与赚;输与赢;离与合;乐与悲……然而在日常事务中是否也能寻求到类似于质量、能量那种没有“对映体”的单独存在呢? 首先想到的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母爱”。

    自然界的动物时刻都处在被猛兽扑杀的险境之中,群体当中最为弱势的当属新生幼仔、老弱病兽与孕育中的母兽,它们理所当然地会成为猛兽追杀的首选目标。虽说动物到了发情期都会本能地应时交配,孕育下一代,但幼仔能否享受到深厚的母爱,这对它们今后的成活率却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尤其是在哺育幼仔时期,守护尚不能独立生存的新生儿势必大大增加母亲自身的危险性。然而每个物种的母亲都义无反顾地为此做出了堪称伟大的自我牺牲。君不见,婴幼时期的小猴仔们总是用爪子紧紧抓牢母猴 (或驮在背上或吊在肚皮下),赘累着它在树枝上跳来荡去;一群迁徙中的大象总是将刚出生的小象围护在群体中心,以确保它们免受狮群、猎豹的伤害;刚刚孵化出的罗非鱼小鱼苗一遇危险就立即躲入母亲张开的大嘴里……

    母爱更像是一种本能,若说这是母子间的感情在起作用,也未必尽然。海龟在沙滩上产卵,将来孵化出的小海龟各自回归大海,母龟与幼龟“相忘于江湖”,彼此“见面不相识”,又何以培育母子之情。了无牵挂的雌龟完全可以漫不经心地随意将卵产在沙滩上,死活与卿何干。但每一只雌龟都极其认真地把产卵当件大事来做:精心挖坑,有序排卵,仔细推沙掩藏,既不能覆盖得浅了被鹰雕啄食,也不能掩埋得深了影响阳光孵化。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南极“帝企鹅”的孵卵。在零下40℃的极地严寒里,雌企鹅产好蛋后立即长途跋涉下海觅食,雄企鹅则用双脚紧紧捂住卵,并用柔软温暖的育儿袋覆盖住它。整个孵化过程为期62~67天,雄企鹅始终一动不动地护住这只卵。如果再加上此前它在求偶、交配、产卵时所耗费的50天,雄企鹅在长达120天的整个繁衍过程中除了吃点冰雪之外完全没有进食。待到孵化出来,企鹅雏鸟也还需要躲在父母温暖的脚掌褶皱里避寒 (那些不慎跌落到冰上的雏鸟很快就会被冻死)。企鹅的父母为下一代的出生与成长付出了何等难以想象的艰辛啊。

    “母爱”(同时包括父爱) 真正是动物界的“不二法门”,从来没有“母恨”这种相反的对映体与之并存(或许在动物进化史中曾经闪现过没有母爱的物种,但在弱肉强食的险恶环境中,子代缺失呵护的物种必定被无情淘汰,难以传宗接代)。大自然“清一色”地只留下富有母爱的物种,剔除那些没有母爱的对应物种! 这种严格筛选贯穿了整个生物进化过程,几亿年过去,繁衍至今得以保留下来的大抵是那些真正拥有母爱的物种。因此,“母爱”乃是物种能否延续的根本条件,一个物种如果没有这种母爱将会面临绝种 (除非某些低级物种,如海虾,一次产出上万只卵,任其自生自灭,总有一二成活)。

    “母爱”并非只见于动物界,它还是整个生物界不可背离的自然法则!不仅血肉之躯的动物关怀着后代的健康成长,就连那些没有思维的植物也潜藏着怜子之心。我曾在 《生命需要等待》 小文中列举过一个攀藤植物的事例:“常春藤叶彩雀花,母体茎干会带着蒴果避开亮光,爬到更适宜种子发芽的阴湿墙角处爆开种子,它竟然能对子代出世体现出一种充满母爱的关怀。”如此看来,母爱已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大自然中必须遵从的“生命法则”。

    毋庸置疑,“母爱”是造物主的神圣抉择!

    在哲学上有“一分为二”之说,有“合二而一”之说,这些观点都必须立足于“二”。对映体的双方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失去了对方自己也将不复存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这些对映体而言,成双的“两个巴掌”肯定能够拍得响。

    虽说物质世界的质量、能量、万有引力,生命世界的“母爱”等,它们全都没有对映体而独自存在,但不要以为缺少了对立面它们就必定会“孤掌难鸣”。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那些堪比“如来”巨手的“孤掌”不但可以拍响,而且更能波荡出不同凡响的“孤掌之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