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与评价

 GXF360 2017-07-09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与评价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与评价

邱丽娅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当前老师主要采取布置作业的形式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因为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然而老师布置作业喜欢“一刀切”,使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不利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确立面向全体、分层递进的教学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并给予分层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业中享受充分的自由,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作业量分层:适当增加与减少相结合

1.学困生适当增加作业量,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困生,他们掌握知识的速度较慢,教师要根据这类学生特点,调控好他们的作业量,应该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的作业量。笔者仍以高年段的课文预习为例,高年段每篇课文生字少的六七个,多的十几个,学困生在预习时除了认真地读准字音,仍然需要机械地进行三五遍的抄写,组词,加以理解。然后再进行默写,默写有错的仍然需要再次机械地抄写订正,再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默写。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作业量要相对多一些。但为了确保学困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好基础性的知识,这些作业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耐心付出也是值得和应该的。

2.优等生适当减少作业量,促进充分发展

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他们学习自觉性强,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掌握领悟的较快,作答相应的基础知识作业游刃有余。所以,笔者认为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作业量,使他们从机械的简单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有足够多的自己支配的时间去完成一些集灵活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练习。笔者以高年段的语文预习为例,对于优等生,在预习时书上的一类、二类生字以及生字连词,他们不用去机械地抄写几遍,只要在预习时用心记忆,然后默写,默写中有错误的,自己再去订正及默写。事实上,这些生字优等生总是能够在短时间里较快地掌握。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自觉地去收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自觉地去练习一些源于基础,利于智力开发的一些题目。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祖国的名山河流,掌握并熟练运用写景作文的方法,优等生在学完这一单元可以采取总分总的方式来写景,也可以熟练运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来写等。

二、作业难度分层: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结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教师应设计难易有别作业,这样才能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学困生降低难度,确保达成基础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难度降低了,学困生才会对此产生兴趣,才有利于达成基础目标。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成语特别多,文中滴水穿石的启示内容也很明显,可以布置 “画出并抄写文中的成语,并画出滴水穿石的启示” 的作业给学困生做,这些作业难度小,他们容易找到也容易完成,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此项作业,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达成了基础目标。

2.中等生保持难度,争取达成发展目标

中等生在班级中占据人数最多,也是可塑性最强的学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稍加用功或许就会跨入优等生行列,但一时贪玩也许就会退到学困生行列,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使中等生在确保达成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性目标。也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滴水穿石的启示》,可以布置 “画出文中成语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抄写成语再写几个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成语,并把这些故事讲给父母听” 的作业给中等生做,当然中等生抄写成语的遍数只是学困生的一半就可以了。中等生设计的作业保持难度,让其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作业不仅让中等生能够达成了基础性的目标,同时稍加努力也能达成发展性的目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3.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优等生往往对知识的领悟力强,再加上他们的基础扎实,布置作业时就必须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再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就可以布置他们“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有着这种滴水穿石精神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身边的人。”要求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作业评价分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分层作业更需要教师人文化、科学化的评价,笔者在平时的作业中进行了这样的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每天教师都要批改作业,其实批改作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除了甄别作业的正确与否,作业上的评语也常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作业评价应该蕴含着教师的评价的艺术和情感,如鼓励、关爱、信任、委婉、幽默等评价态度和话语。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好习惯争章活动,在批改作业时,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时,笔者会在作本上写到:“通过你的努力,你认真地完成了作业,送你一颗作业‘付出星’。”中等学生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笔者会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到:“看得出你是很用心地在写作业,老师送你一颗‘努力星’”,优等生的作业完成的很出色时,笔者常会在本上写上诸如“送你一颗‘智慧星’”,“送你一颗‘习作星’”等等,以此来鼓励激励学生,学生每天见到自己的作业本不同的批示,感到特别的兴奋,甚至对作业有了期盼。

2.学生评价,激励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加入作业评价的行列中。这样学生就会在每次评级和自我评价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1) 学生自评,找亮点

抄写词语、抄写课文等基础类的作业。笔者会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让他们先找出自己书写最满意的内容,画上记号;再请他们在每次作业后面写上评价语。此项评价鼓励以个性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如,画一个星,画一张笑脸、写上需努力等。这些自我评价的措施,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每次作业,对单调的作业融入情感性的色彩,还给教师提供了关注点。

(2) 生生互评,学优点

平时的预习作业,每单元的作文等作业,笔者会采用学生的互相评价,遵循“找优点,提建议”的方法。一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生生互动,可以增强学生间的情感。所以在作业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桥梁,互评的形式有小组互评、同桌互评等等。另外,学生互评作业时,根据内容和学生个人的特长允许学生在作业上画表情图案,或写几句想说的话,学生相互传阅。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3.家长评价,提醒为主

要搞好教育,应该家校合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使家长观念有个转变,使家长能认识、理解“评价”的意义,支持、认同“评价”,通过家长的参与学生的作业评价,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笔者平时对于课文的朗读背诵,新课文学习时的资料收集等我会发信息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听、读、做,给孩子提建议,根据孩子的达标程度,给予孩子合理的评价。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去让自己爸爸妈妈评价,并在试卷上方写下对孩子的话,大多数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失分原因,并肯定优秀部分。教师要指导家长在评价时用语要亲切,要有鼓励。比如:“孩子,你书背得真流利,继续加油!”“今天的作业字体不太美观啊,下次要改噢。”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家长的支持,我想每一个孩子都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实践证明,分层作业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们摆脱了传统应试作业的桎梏,走上了快乐作业之旅,就会在作业中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学业上的成功者。

(作者单位: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