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希免赐修改“

 红瓦屋图书馆 2017-07-09

”敬希免赐修改“


    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些作家一挥而就,几乎不用修改,通篇读下来很完整,像我接触过的学者杨泓先生,从来都这样。我问他是不是成竹在胸?他说即便是急就章也是这样,可能是习惯吧。我认得的一个诗人也强调一气呵成,据说是保持写作中的原生态,这与中国的书法或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有点相像。更多的作家则相反,在不断反复的推敲、修改中完善文章。鲁迅有句名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当然,写作状态因人而异,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作品好坏,取决于作品的质量,读者才不管他是“一日之迹”还是“十年磨一剑”。

    传统媒体时代,作家写成作品交给媒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才能付诸发表,中间要经历审稿、修改、定稿、校对等等环节。编辑按照自己报刊的宗旨改稿也是重要的一环。有些作者对编辑改稿无所谓,有些则非常反感,甚至觉得多此一举。客观地讲,编辑的有些修改加工,并非多余,有些的确对原稿的质量有提升,当然有违原作者之意的也屡见不鲜。前者如 《高玉宝》 《林海雪原》 《徐悲鸿的一生》 等书,据说编辑花了大功夫。至于改坏的,笔者举个自己做编辑时碰到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我在 《文物》 杂志做编辑,领导对名人稿是有要求的。像我们这样初出茅庐的小编辑,最初都有围“名老头”的经历,比如去围启功,启先生有次有点不耐烦,说:“我们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不要老找年纪大的,哪有精力,你们要发现一些新作者。”话虽那么说,找名老头是条捷径,见效快,发稿率高。比如我好几次向故宫的朱家溍先生约稿,每次他都表示写出来就给我。那时,朱先生年近八十,他所在的故宫博物院、文物局还有其他机构,以各种名义派他约他的活很多,他还经常应邀出去参加各类活动,根本没时间写稿子。但我盯得紧催得急,可能也是照顾到共饮一江水的同乡情分,有次朱先生破例把为某大典写的谈漆器的序文给我先发。朱先生的文章向来内容充实,是十足的干货。因为是序言,文章前面有一小段铺陈,我那时虽然编发过不少名人文章,经验到底还是不足,自作主张删改了一些段落。当时 《文物》 的稿子发之前要给作者寄校样过目。朱先生收到后,很不高兴,直接打电话给主编,主编马上找我谈话:“你胆子真大,朱先生的文章我都不敢动的。”结果当然是恢复旧貌。

    有些名人不在乎删改,信任编辑的职业眼光。传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刘海粟经常在报刊发文章,那时发文章不太容易,大至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小至措词用语,把关极严。海老了解个中情势,常常主动跟编辑打招呼“只要能发表,删改没关系”,显得非常宽容。

    老诗人忆明珠非常不喜欢别人动他的文字,说被改过后文气大伤,不忍卒读。诗人写过一则随笔,记录他短诗发表时的不幸遭遇。“昔年余画猫,题曰:彼猫不露脚与手,花荫独坐拥黑裘;杀机全在眸子里,俨然名士自风流。此诗后经友人投给一家地方刊物,编辑某公曰:‘猫有手乎?猫有脚乎?’即提笔改曰‘彼猫不露肢与爪’云云,并以其改稿刊出之。余见刊后,但有徒唤奈何而已。”当然,像这样的情况,想是极少数。

    孙机先生是现在读书界一本非常走俏的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的作者,他也反对编辑改他的稿子。我手头就保存了一封他附在稿子后面的短信,声明“如不合用,弃之可也,不必客气。唯敬希免赐修改”。话说得毫不含糊,直截了当拒绝编辑修改。当然,孙先生这样讲,也有他的底气,他是目前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学者。

    电脑代替笔墨进入日常生活,被人称为“换笔”,这样的技术革命也引出许多趣事。这是新旧交替阶段难以避免的问题。我编过的 《收藏家》 杂志,当时经常要请一些八九十岁的老先生写稿,他们的稿子还习惯于手写,对于收藏圈而言,未尝不是一桩幸事,至少还有手稿传下来,不过对于编辑来说,就是苦差事了,处理稿件的工作量也要多承担。黄裳先生生前,我约他写谈古书的专栏,整整一年半,读者爱读,文章水平也高,但编辑的工作量真不小。最大的问题是黄先生每次提供的复印件质量欠佳,辨认不易,还有不少异体字。杂志之前因大量来稿为电子文本,削减录入员,手写稿没人处理,只好临时请同事帮忙或打印社录入,虽经核对,错误仍不在少数。每次与黄裳先生通信,他寄回的校样都附一张便笺,谈及校对,总是满腹牢骚,至今还记得他那封不顾情面的短信:“校样悉,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错得那么多,不校真不行。”黄先生所处的时代,人工是不惜的,只求准确性高。轮到我们这个时代,改革不断,最后不外乎讲求效率。黄先生不察,以为一块大牌子底下的杂志,人力一定是充足的,哪知道“今是昨非”,“巧妇”夹在中间十分为难。

    这种情况今后大概不会再发生,因为以手写为笔耕方式的那辈老先生不大会有了。我们只是这个转型时代遭遇换笔变局而身处尴尬冲突的少数人。从大历史的眼光看,这类文人细事不值一提,但有些有趣的往事竟也令人难以忘怀。

    唐吟方

    2017年2月19日蓝旗营小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