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牧八房”谒祖茔祖祠

 天圣我材 2017-07-09

“九牧八房”谒祖茔祖祠
  

九牧列祖像赞传略

唐.九牧列祖像

“九牧八房”谒祖茔祖祠
 唐.九牧列祖茔

九牧列祖像赞传略
九牧林发源地莆田澄渚村
 

一,九牧祖祠 

  莆田县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古属澄渚村),一片龙眼树掩映的民居,有几间不为人注意的民房,断墙残垣,院内杂草丛生。只有祠门上方石额题祠名为“九牧祖祠”石匾,据考为明成化进士,著名学者周瑛题写;左右两旁悬挂堂联:“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传世堂联:“世业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奕叶;宗祠开九牧,云祁从古肇梯云”。堂中供奉万宠,韬,披,昌及九牧昆仲列祖画象。祠堂内今存端州刺史苇公题“乌山”“种槐”椭圆形石碑一块,下方刻五言诗一首,诗云:“乌石开灵境,白云护草庐。径中松菊在,解组赋归欤。”门前凛然屹立着一块清同治年间的石诗碑,证明着一千多年前,这里确是名门望族的居住地。 

  据有关谱牒记载,林氏源自殷商时期比干之子林坚。商纣时比干官任少师,看到纣淫虐无度,国势危殆,比干以死力谏,劝以修善行政。纣王不纳,反怒道: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于是残忍地杀害了比干,刳视其心。比干死时,夫人正有身孕三月,与侍婢四人逃至深山老林中一间石屋里避难,不久,生下一男,直到周武王克纣,召回比干夫人及儿子,因感在森林间所生,故赐之姓为“林”名坚。封公爵,食邑博陵(今河北省蠡县一带)。以此以后,林姓家族便在北方平原上逐渐繁衍起来。

 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北方匈奴贵族侵犯中原,于是,大批中原士族纷纷渡江南迁。公元317年,榔讶王司马睿在今天的南京称帝,林氏后裔林颖(晋时任徐州别驾.黄门侍郎)与子林禄(长林49世孙,晋安林氏入闽始祖)扈随晋元帝渡江。林禄官任晋安郡(今福建中.南地区,治所在福州)太守,史载时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大姓率先入闽开发福建。到了隋朝开皇三年,林禄十世孙林茂(官右丞)由晋安迁入莆田县西天尾镇北螺村(即今林峰村),为林氏入莆始祖。到了唐代,林茂六世孙林披(累官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赠睦州刺史)再迁家到西天尾澄渚村(今析出为龙山村)。林披生九子,唐时分别任过九个州的刺史一职,世人称之为“九牧林氏”。如今龙山村乌石的那几间民房,便是林氏祖居之地。
 祖祠现存一方唐代大石砚,砚长91厘米,宽54厘米。长方形砚池边沿开有水沟,砚池中雕刻一只小龟。大石砚当为唐代原物。
 乌石祖祠前有一千年古井,泉水清冽,井台下方有墨池号“螃蟹迎湫”。井旁今存一石碑,上书,“砚泉”二字,落款为“端州。旁边还有一宋代石孟。题款:“宋天圣间丙寅林穆之造”。乌石诗碑,唐代大石砚,砚泉三者珠联壁合,相映生辉,是唐九牧诗礼名家遣存的珍贵文物。
 九牧祖祠东侧原为乌石里社,现奉祀祖姑林默(妈祖女神)。 

二,祖墓
1,唐九牧阙下祖茂公墓
   在莆田县北螺村上丘山(今西天尾镇紫霄山下),坐癸向丁。晋安林10世隋右丞茂公迁居北螺,葬此。茂公子泉州刺史孝宝公,孙侍御史文济公、曾孙常侍参军国都公皆附葬。
2,玄泰、万宠公墓
   在莆田县乌齐鸡啼坪(今西天尾镇紫霄山),穴坐庚向申。晋安林14世瀛州刺史玄泰公,子高平太守万宠公合葬于此。
3,三台拱曜韬、披、昌墓
  在莆田县澄渚后垄山(今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坐癸向丁。三墓并列,窀穸相连,故名“三台拱曜”。

三,九牧林氏谒祖茔:
(其一)
随声踏韵奔祖陵,祭拜心香三柱升。
子子孙孙同一梦,风云叱咤祖龙腾。
(其二)
宋代坤灵播  湄洲圣迹彰 
至今沧海上  无处不馨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