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牧民祭敖包

 ruanrd 2017-07-09

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矗立着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堆,这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敖包相会》中那个充满浪漫情思的敖包。


敖包最初的本意是古代游牧民族在茫茫草原上的路标或界标。后来草原牧人为了祈求平安幸福、保佑人畜两旺,将其做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奉为神灵所在,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地方。2006年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申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祭敖包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书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每逢大事或征战时,必定要亲自到神山敖包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护佑,凯旋而归。

瀚乌拉元代敖包(瀚乌拉蒙语为最高的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40公里的瀚乌拉山上。该山相对高差300米,山上遍布黑色火山岩,山下是广阔的大草原,东侧山脚下塔布河由南向北流过,元朝大都(今北京)至岭北和林(今蒙古国)的驿路在其之侧。登山而望,在山顶的西南端屹立着一座高约10米的巨大敖包,大敖包周围还陪衬着108座小敖包,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敖包群,2016年6月被列入自治区首批知名敖包。从考古工作者挖掘整理的文物和资料看,此敖包兼有祭祀和守望的双重功能,在元代山上还驻有守护驿路的将士,是内蒙古草原地区历史较久、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敖包群,也是一处极有旅游参观价值的风景名胜古迹。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宗教信仰、民族风俗、驿路交通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这座巨大古代敖包矗立在瀚乌拉山顶,高10米,底径25米,用黑色石片、石块垒成。在圆坛上,环叠多层石台,基础宽广厚实,往上渐小渐尖,顶上竖起一柱高杆,杆端有一柄苏勒钉(即汉语的铁矛)。敖包的东、西、北则各竖三根木杆,分别刻有日、月、云图案,色彩艳丽的彩带与中心相连,彩带上悬挂许多蓝色的哈达、印有经文的五色旗幡等饰物。敖包上有环绕的祭案,向阳处设佛龛和香烛坛。


每年农历六月初三,是瀚乌兰嘎查牧民民间祭敖包的日子。清晨5点多,主办祭瀚乌拉敖包的蒙族牧民仁斯勒玛一家就来到敖包的山脚下,在前一天搭好的帐蓬前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她的邻居,嘎查长浩斯巴雅尔全家也早早地跑来帮忙,点火烧茶,摆放奶食和包包,准备煮好手把肉……。


我们偶然得到今年6月25日(农历六月初三)瀚乌拉要祭敖包的消息,24日夜里在网上买了机票,25日一早从千里之外的天津飞奔瀚乌兰嘎查而来。

祭瀚乌拉敖包是草原牧民民间自己组织的活动,也是当地牧民的一个重要节日。这次参加祭敖包有一百多人,有邻近嘎查的牧民,有已在旗所在地乌兰花镇和呼市定居的乡亲,甚至远在蒙古国做生意的游子也赶了回来,十分热闹。

祭敖包时,人们都要身着盛装。主办这次祭敖包的老额吉仁斯勒玛和外孙女,换好了蒙古袍准备上山了。

嘎查长小伙子浩斯巴雅尔和年轻漂亮的妻子换上了‘’情侣‘’蒙古袍,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敖包离着扎帐蓬的山腰还比较远,形状不规则的石头铺满了有些陡峭的山坡,牧民们怀着对长生天的敬畏和虔诚之心,扶老携幼,带着贡品一步一趋地爬上山。

俯瞰山下,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无限暇想。

登上敖包山顶,展望前方,满怀无限的憧憬。

敖包被哈达、彩带、禄马旗等装饰一新,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小小的禄马旗上边写着蒙文的经文,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十分漂亮。

在敖包的祭案上,摆放各种贡奉的礼品。这些贡品是草原牧民自愿贡奉的,有全羊、鲜乳、哈达、奶酪、黄油、圣饼、白酒、什绵粥、砖茶等等十分丰盛。

丰盛的贡品表达了牧民们期盼长生天保佑草原风调雨顺,水草丰美,保佑草原上的人们幸福美满,身体安康的美好愿望。

祭敖包是蒙古族重要的祭祀活动,仁斯勒玛和浩斯巴雅尔是这项活动的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后,喇嘛吟诵藏传佛教的经文,钹鼓声和诵经声缭绕在敖包的上空。

喇嘛诵经念咒声线低沉,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宗教色彩。

牧民们点上三柱香,祭拜敖包,并把奶食和红枣抛洒在敖包上。

在喇嘛的诵经念咒声中,牧民们顺着从左向右的方向绕行敖包内外三圈,把捡来的石块加在敖包上,在敖包正前的长方形香案前叩拜,表示自己心中的诚意。

虔诚的膜拜和祈祷。

在'呼拉呼拉'的喊叫声中,牧民们做着转经筒的动作,进行招福纳祥的仪式,祈祷长生天降福人间,降甘霖到草原,至此祭敖包便告结束。

牧民兄弟在敖包前留影。

特意从呼市回来参加祭敖包的的斌巴一家人。斌巴的丈夫江西日曾经是我们插队时朋友,是集宁师专的高材生,当时队里文化程度最高的蒙族小伙子。年轻时的斌巴是队里最漂亮的蒙族姑娘,两人的爱情故事也是草原上的一段佳话。我们的女儿1997年在大庙还和江西日叔叔留影,并带来他的问候。可惜1998年江西日就因病去世了。说起这些往事,我们和斌巴都唏嘘不已。

祭完敖包之后,大家下山回到帐篷里,亲朋好友欢聚,畅饮美酒享用美食,尽情欢乐。

美餐后观看搏克(蒙古式摔跤)比赛。

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2006年蒙古族搏克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搏克是蒙古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一,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项。

今年主办人牧民仁斯勒玛特别邀请了32名草原上有名望的搏克手参加比赛。采取32人的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前2至8名每人奖金500元,冠军不给奖金,奖励一只大羯羊。

在一块平坦草地上,搏客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

比赛规则简单明了,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体重,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为负。搏克运动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开始较量。

较‘’劲‘’中。

要倒了。

倒地了。

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和裁判。

特意从千里之外跑来的老知青,专心致志的摄影爱好者。

适时抓拍,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

激烈的场面中,摄影爱好者不见了,与失败的搏克手成了‘’统一战线‘’。

冠亚军决赛,绝妙精彩。

动作娴熟,技艺高超。

最后的坚持

胜不骄,败不馁,虽败犹荣。

和冠军小伙子合影留念。

好重的奖品羊啊,这只76斤的大羯羊,冠军小伙子抱了几次,才终于抱了起来。

老额吉仁斯勒玛发奖金和奖品。我看着满面笑容的仁斯勒玛,不禁回想起她的老父亲——我们队原来的老书记嘎拉玛斯登,老人家如地下有知,他的女儿比他当年领导下的乌兰忽洞大队最富裕的牧民都富足,能够主办祭敖包和搏克比赛,恐怕都要笑醒吧。??????

每年瀚乌拉嘎查的牧民们都会举办祭敖包的活动。我们期昐他们越办越好,期盼长生天真正听到了他们的祈祷,保佑草原风调雨顺,水草丰美,保佑牧民们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明年是我们到内蒙杜尔伯特神舟草原插队50周年的日子,瀚乌拉嘎查的天津知青准备集体回来,看看第二故乡和父老乡亲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