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单车无序发展不可持续

 刘植荣 2017-07-09

共享单车无序发展不可持续

作者:刘植荣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今年是德国发明自行车2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享单车井喷元年。短短几个月,数十家共享单车企业争先恐后地向街面上投放了数以千万计的共享单车,有的还推出免费骑、免押金、发放免费月卡等活动,都想尽快把对手整死,已经有两家共享单车企业败下阵来。

共享单车并不是什么新东西。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推出了无桩共享单车。1991年丹麦发瑟和格雷诺两市推出了有桩共享单车。现在世界上1000多个城市有共享单车,大多属于智能桩共享单车系统。

2013年开始,美国英特尔公司的前雇员约翰·本纳领头开发共享单车智能锁系统,于20137月和20154月相继推出“OBI 1.0和“OBI 2.0基于互联网的GPS定位智能锁系统,并开放源代码和硬件制造技术供全世界无偿使用。很快,世界一些城市出现了无桩网络智能共享单车,只有50万人口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也于20157月推出了无桩智能共享单车(Dropbyke),通过手机APP找车、解锁、还车。由于无桩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容易扰乱交通秩序,国外不少城市对它有一定的限制。

共享单车进入中国后之所以得到迅速普及,主要还是有需求。由于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百姓出行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市民出行,深受市民欢迎。201775的《广州日报》报道称,截至今年5月底,共享单车在广州市累计投放超过70万辆,注册用户超过750万,日出行量超过400万人次。广州市常住人口1400万人(城镇人口694万),除去老弱病残不能骑车的,能骑车的人几乎都成了共享单车用户。

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已泛滥成灾,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横七竖八的自行车,公共汽车站和地铁站周边,居民小区、商店、学校等单位门口,也堆满共享单车,扰乱了正常的交通和出入秩序。有人骑着共享单车通过地道或隧道,下坡骑着省劲,可上坡蹬车吃力,便把自行车甩丢到坡底不管了,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笔者也体验过几次共享单车,有时连续测试几辆才能找到一辆能骑的,有的轮胎瘪了,有的链条没了,有的脚蹬丢了,有的车把松了,有的车轮扭曲了,有的车座坏了,有的刹车失灵,这些损坏并非都是人为破坏,不少是自行车自身质量问题。

有的企业只顾占领市场要数量不要质量,将廉价自行车投放市场,再加上忽视了管理和维修,共享单车成了“共堵单车”“伤人单车”,这样下去不但会失去用户,也有可能会被政府勒令退出市场。

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让共享单车必须有桩(包括虚拟桩)并不可取,因为居民使用无桩共享单车就是图便利,有桩使用起来就不便利了,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就会急剧萎缩。一些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使用效率低就是例证。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规定不得把共享单车停在道路上,这通过GPS定位系统完全可以做得到,如果停在道路上无法实现还车,靠制度和技术规范市民使用共享单车的习惯。再有,有了共享单车骑自行车出行的人增多,有必要多开辟自行车道,现在不少路段没有自行车道,骑车人万般无奈才到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骑行。

总之,作为绿色出行的共享单车节省出行成本,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排放,增进居民健康,它对百姓来说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要管好才能健康发展下去,目前共享单车的这种无序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公平、秩序的市场,需要法规制度来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