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一组咏荷诗的鉴赏研究

 梦醒小径边 2017-07-09
道量按:这是对于一组咏荷诗如何鉴赏的探讨。对于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此贴在此处。欢迎共同探讨。


荷蕾
风中似箭不娇柔,只愿生于碧海头。
但得良弓如满月,能教烈焰转清幽。

荷池(一稿)
绕堤石径柳风来,水面清圆信手裁。
谁倚白栏看锦鲤?嫣香一朵悄然开。

荷池(二稿)
绕堤石径柳风来,水面清圆信手裁。
一曲石桥穿锦鲤,嫣香几朵悄然开。

荷叶
化身碧伞水中斜,一自倾心那朵花。
赠与卿卿半遮面,闲来雨里学琵琶。

戏荷
嫁得土豪羞上腮,曾因脱俗动清才。
尔来聘礼知多少?百里湖光作镜台。

忆荷
逢君长记绝尘埃,为觅新凉向露台。
悄立朦胧曙光里,一枝清色未全开。

秋荷
香退方知世味纷,孱腰难系旧红裙。
西风不解莲心苦,犹自池中逐白云。


东门兄:

梨花飄雪 发表于 2017-7-7 14:09
蜻蜓不解莲心苦,犹自风中觅红裙。这样固然是好,可我那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呀。
白云代表新的美丽事物 ...

美女,你危险了。
西风不解莲心苦,犹自风中逐白云。---这写的是西风,不是写荷。
我举的例子不是让你一定这么改,而是为了说明你得回到“荷”这个中心来。要收束住,紧扣主题,而不是飞到其他地方去了。


道量:

好热闹啊。我也就"梨花东门秋荷之争‘’谈一点个见。不妥之处,请勿怪。
首先声明,我所谈的都是歪理邪说。
在我看来这六朵荷花。相比较而言,荷蕾最差;秋荷最好。
梨花坚持原作,东门提出质疑。
谁也说付不了谁。
其实都对都不对。
这就有一个讨论的范围的,
领域,
界限,
区域,
平台问题。
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欧氏几何学里=180.
在非欧几何里既可以大于180。
也可以小于180.
都对都错。
关键是要看在什么范围或领域。
光子是粒子,还是波?
在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里就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秋荷一诗在传统的诗法理论体系里,的确有些叛逆得味道。
尤其是程式化的绝句结构模式:
起承转合。
从这个角度看,更是一种另类了。
至于赋比兴那就更是相去甚远。
其实诗有不同的层次和境界:
一,技的境界;
二,法的境界;
三,艺的境界;
四,道的境界。
秋荷从法的境界看,不和法理。
秋荷从艺的角度看,符合情理。
从道的角度看,也是符合道理。
技进乎法,
法进乎艺,
艺进乎道。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至法者道也。
秋荷的可贵之处就是敢于打破传统的程式化。
但是从情感的角度,
意识流的角度,
电影蒙太奇的角度,
心灵的量子纠缠的角度,
都是完全可以得到证明的。
也许有人会说,
你找一首古人的诗来。
我说,
找不着就对了。
这才叫做艺术。
能找着的就叫做法。
真正的艺术,
都是原创的,
不可复制的。
当然,原创的并不都是艺术。
凡是能批量化生产的艺术品,
都叫工艺品。
唐人继承了前人,又超越了前人,所以才有了唐诗的辉煌。
今人为何就不能超越前人,
超越唐人?
当然要每个人都去超越前人,
当然是痴人说梦。
对于初学者,那当然是先要学法,入法,化法,最后才是出法入艺。
对于梨花来说,
完全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法入艺。
东门兄也是有能力,有资本出法创新啦。
为何非要今人的情感搬回山顶洞人的窑洞里居住?


道量:

上面是思辨逻辑性的歪理;下面从秋荷一诗,具体来谈谈一己邪说。
秋荷
香退方知世味纷,孱腰难系旧红裙。
西风不解莲心苦,犹自池中逐白云。

这首诗气氛渲染得不错。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秋风萧瑟。
红消香断。
世态炎凉。
跃然纸上。
题目虽是:秋荷
但却用50%的资源去写西风。
看似喧宾夺主,
其实不然。
而是从侧面,
从背景,
从迂回的角度去衬托秋荷之凄凉。
不落起承转合之窠臼。
也可以看作,
是以西风的嬉戏追逐白云之乐来写秋荷之悲哀!
倍增其哀乐也。
再看赋比兴的“兴”。
兴者,起兴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既然古人可以把兴放在开始,今人为何不可以把“兴”放在结尾?
既然大多数诗人都落入起承转合的程式,为何今人就不能来一个:
起----承----转----起(开)?
回答是肯定的。


道量:

发表于 昨天 22:00 | 只看该作者
荷蕾
风中似箭不娇柔,只愿生于碧海头。
但得良弓如满月,能教烈焰转清幽。

这首诗我看了几遍,不知所云。
估计是我的脑子进水了,蒙了。
于是我又找了别人去欣赏,结果和我一个毛病。
所以下面就都是胡话了。说错了勿怪。就当请教楼主指点一二。
第一句:风中似箭不娇柔。箭都是锋利钢的象征。哪有温柔之剑呀。
不娇柔多余,有凑韵之嫌。
第二句:只愿生于碧海头。碧海头何解?
碧海,传说中的海洋?蓝色的海洋?
难道是荷蕾要去海里?
海水可不是淡水,不是能着玩的。
第三句:但得良弓如满月。
满月者:
1,天文现象,月亮圆了。
2,民间风俗,婴儿出生30天。
这两项与好弓,强弓又有何种关系?
再者,好弓,满月,箭(荷蕾)如何产生内在的逻辑关系?
最后一句:能教烈焰转清幽。
究竟如何个转法?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得罪了。请赐教。

荷蕾
风中似箭不娇柔,只愿生于碧海头。
但得良弓如满月,能教烈焰转清幽。

荷池(一稿)
绕堤石径柳风来,水面清圆信手裁。
谁倚白栏看锦鲤?嫣香一朵悄然开。

荷池(二稿)
绕堤石径柳风来,水面清圆信手裁。
一曲石桥穿锦鲤,嫣香几朵悄然开。

荷叶
化身碧伞水中斜,一自倾心那朵花。
赠与卿卿半遮面,闲来雨里学琵琶。

戏荷
嫁得土豪羞上腮,曾因脱俗动清才。
尔来聘礼知多少?百里湖光作镜台。

忆荷
逢君长记绝尘埃,为觅新凉向露台。
悄立朦胧曙光里,一枝清色未全开。

秋荷
香退方知世味纷,孱腰难系旧红裙。
西风不解莲心苦,犹自池中逐白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