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餐饮生意的共性是不脱离红海却做出自己的蓝

 阿铎1 2017-07-09

做好餐饮生意的共性是不脱离红海却做出自己的蓝

最近经常听到有餐饮老板在讨论餐饮生意的红海和蓝海问题,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红海是那些竞争激烈的品类,刺刀见红的肉搏战;

而蓝海是那些新兴的,进入人不多的品类,似乎竞争少,生意更好做。

但这个问题如果涉及到餐饮经营的话,可能现实和理论就会有些不一致,值得关注和思考。

鹏叔家附近有一个万达广场,那有条室外商业街,名字很响亮叫“金街”,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条400米的金街,有8家奶茶店, 6家烤肉店,5家面馆,4家麻辣烫店,看着同质化非常严重了吧,但居然都能活下来了,当中虽然有的生意很好,有的生意一般,但至少是都活着,

而有些店面经常走马灯似的一直换个不停,餐饮品类也是都非常有个性和特色,比如寿司店,海鲜城,牛排店,低盐低油素食餐厅,东南亚风味餐厅等等,很多都比上面提到的烤肉或奶茶店更气派,更高大上,更有差异化,但就是逃不出一个共同的魔咒:

开业前一个星期有点生意,后面生意就越来越差,直到关门。

鹏叔也经常和金街餐饮老板们交流,通过这些一线餐饮老板的视角,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规律:

在一条餐饮街上,越是竞争激烈,做的多的品类,越容易做长久;

而那些根本没人做的品类,看似没有竞争,但谁先做,谁死的快。

不是说好要创新的吗?

不是说好要品类差异化竞争的吗?

怎么现实是如此不同呢?

这一点可以参考上海小餐饮界资深大咖马小虎的观点,他一直强调是微创新,在现有成熟的品类上做优化,做局部调整升级,而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的所谓“颠覆”,

因为市场的形成,或者消费者认知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前面一定是有非常多的餐饮商家当了炮灰,通过自己的牺牲,把市场的那个需求点或平衡点培育出来了,代价非常之大,一将终成万古枯,

比如万达金街,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已经认可了烤肉和麻辣烫,你可以说消费者档次低,没追求,不懂更好的美食,但这就是现阶段的事实,

谁要是想改变这个事实,去重新教育消费者,培育新市场,那多数情况一定是投入不少,效果很小的结果,因为小餐饮的老板绝大多数,还是不具备这个实力和能力的,

比较现实和明智的做法是跟随趋势,做微创新,在不改变大品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特色菜品,服务或营销手段,来实现差异化竞争,这才是务实的,有效果的差异化竞争,

比如同样是火锅店,有些老板选择了一人一锅的小锅模式,同时,引进自助餐式火锅,午市39元/晚市49元畅吃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积极寻找红海里的蓝海,有时候比脱离红海,完全创造一个全新的蓝海更容易做到,风险更小,成功概率更高,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定好过吃力不讨好的蛮干,您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