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只有宝钗称呼黛玉“颦儿”

 快乐老年435 2017-07-09

起“颦儿”、“颦丫头”,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绛珠仙草林黛玉,而这个称呼正源自宝黛初会时宝玉给黛玉取的小字——“颦颦”,当时宝玉的说法是:“《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不管这是否为宝玉的杜撰,这个小字也形象地刻画出了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姣好眉眼,然在曹雪芹的后文中,却很少有人这样称呼黛玉,就连这个小字的“始作俑者”宝哥哥也鲜少如此称呼林妹妹。不过,有一个人,她却频频把“颦儿”、“颦丫头”挂在嘴边,她便是薛宝钗——《红楼梦》中与黛玉平分秋色的冷美人。

最初,小笔是在红楼梦贴吧里看到有吧友争论这个有意思的话题,一时也便有了兴趣“研究”一番。鉴于钗黛之间某种隐含式的“情敌”关系,贴吧里的不少黛粉便紧抓不放,认为宝钗此举极富“心机”,怎么讲呢?大家都觉得,宝钗这样叫有“轻视、看不起黛玉”的意思,是故意把黛玉叫的轻浮随意,而且,这个小字偏偏又是宝玉取的,你薛宝钗叫来叫去“是何居心”?如此一来,钗粉自然不干,两家吵成了一团。

其实,小笔觉得大家大可不必把宝钗想得如此阴暗,宝钗虽称得上圆滑,但那也是封建女子为人处世的正常表现,小笔觉得“自云守拙”的宝姑娘是聪明机警的,但绝非“一肚子坏墨水”。那么,宝钗这样称呼黛玉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呢?

为何只有宝钗称呼黛玉“颦儿”

首先,小笔觉得这得从宝钗平时的说话口风上来看,遍观《红楼梦》全书,便可知宝钗经常将“三丫头”、“云丫头”、“琴儿”等等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除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以姐妹相呼外,宝钗在平时一般都会叫得比较亲昵。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宝钗的年纪最长,这也不见得,文中宝钗也多次称呼凤姐为“凤丫头”,如“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莫非这也要理解为对“凤丫头”的不敬吗?宝钗这种亲昵的称呼,也正体现了她随性从容的另一面。

其次,小笔觉得,从书中的情节推进来看,也就不难理解曹公的用意。大家还记得宝钗频繁称呼“颦儿”是从哪一回开始的吗?对了,第四十二回,“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总不下三次。而这一回正是钗黛关系破冰的关键一回,从宝钗口中吐出如此多的“颦儿”,也暗示了从这时起,钗黛关系有了转机。从此回开始到风雨夕两人谈心,宝钗又送燕窝给黛玉,再到香菱学诗、宝琴入府,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情节的安排与推进非常合理。

最后,在小笔看来,这非但不能说明宝钗的“心机”,反而体现了宝钗的一种姐姐式的关怀和善意。“颦儿”这一亲昵的称呼,字里行间也体现了宝钗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疼惜,而这种疼惜在原文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如第四十二回“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第四十五回“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等等。而等到宝琴入府,随后薛姨妈又搬来潇湘馆与黛玉同住,黛玉已是“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可见宝钗对黛玉的疼惜已深深地感服了黛玉。

写到最后,小笔想说的是,小笔并不是在为宝钗辩护,也不是钗粉,小笔其实是黛粉,但是从来没有厌恶过宝姐姐,甚至也有一些喜欢宝姐姐。在小笔看来,钗黛都是《红楼梦》的永远的美神,她们一个雍容华贵,一个风流灵巧,一个有玉环羞花醉酒之姿,一个有西子沉鱼捧心之态,一个是“停机德”,一个是“咏絮才”,却奈何一个“可叹”,一个“堪怜”,她们的悲剧命运,不是她们铸成的错,而是那个封建时代的罪责。

为何只有宝钗称呼黛玉“颦儿”

——失忆的金鱼|投稿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