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云知道 来自下乡de味道 00:00 05:46 01 无聊的周末,刷屏的又是一个关于老夫少妻的故事。 94岁的杨振宁完成了遗产分配,他与前妻杜致礼的二个儿子和女儿获得现金资产,翁帆获得一座三层小别墅的生前居住权。 比起翁帆得到什么,我更关心的是杨振宁与杜致礼的孩子,这三个老人,2000年的时候,已经全部定居美国。 他们的母亲杜致礼,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名门闺秀,多才多艺,是宋美龄的心头爱。 1944年,她和杨振宁相识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杨振宁是她的数学老师。1947年,宋美龄安排杜致礼去美国攻读英国文学。1949年,她在普林斯顿中餐厅再次遇见杨振宁。 本来杨振宁听从了导师费米的告诫:打算在普林斯顿呆上一年之后就离开,回到芝加哥大学。但遇到了杜致礼,杨振宁改变了主意,决定留在普林斯顿。 这个决定仅是因为杜致礼念书的纽约念书离普林顿很近,两人可以经常见面。 1950年8月26日他们在普林斯顿结为伉俪,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杜致礼把自己对文学、雕刻、音乐的爱好,充分应用于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学与艺术在这个充满生气的家里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一个民国将军的女儿,50多年婚姻生活里,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很低。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界最兴奋的年代,为杨振宁的成长、成功付出了许多许多。 所有的遇见,其实都是一次美丽的重逢。 1944年杜致礼遇见杨振宁,那是一次注定,前世的姻缘;1949年他们在美国遇见,只是1944的遇见的重逢。 从此,他们分享着生命中的每一个喜悦。 他们生育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儿子叫杨光诺,是爷爷杨武寄望能带来诺贝尔之荣誉,后来果然实现了。 小女儿叫杨又礼,杨振宁希望女儿“又是一个你”,这是一个真实的表白。 1957年12月,他们携手同行,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当杨振宁从瑞典国王手中领过奖时,杜致礼非常激动,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他们做到了一生恩爱。从1950年到2003年10月杜致礼因患上一种极难治疗的病去世,53年时间里,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所以,不要诧异于杨振宁要将现金资产交给他与杜致礼的孩子,那只是他与杜致礼的又一次精神重逢。 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照 02 翁帆和杨振宁于2004年结婚,当时翁帆28岁,杨振宁82岁,这段祖孙恋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对年轻貌美的翁帆,嫁给一个耄耋老人无法接受,哪怕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人们质疑翁帆的企图心,质问杨振宁的自私,怀疑这段婚姻的道德底线。 至少,人们都会感觉翁帆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不管是青春、美貌,甚至是性。就连翁帆父亲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意味深长地用了“牺牲”这个词。 然而,杜致礼却见过丈夫的第二任妻子翁帆,并对翁帆表示满意。 那是1999年在汕头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翁帆作为杜致礼与杨振宁的向导,他们与她,以这种方式相遇了。 杨振宁说,那次见面,“我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女孩子很好。”也许正是因为有杜致礼,杨振宁5年后才会下定决心和翁帆结婚。 为什么他们都会满意这个女孩,也许你看了年轻的杜致礼与现在的翁帆照片,就会与我一样,在震惊中醒悟:所有的遇见,其实只是一次美丽的重逢。 你也会与我一样理解,为什么杨振宁会说:翁帆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那次遇见,杜致礼重逢了年轻年自己,杨振宁重逢了年轻的杜致礼。 汕头别后,翁帆和杨振宁一家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都会寄去圣诞卡片,而2004年初翁帆的一张贺年片,彻底感动了还处于失去杜致礼寂寞之中的杨振宁。 “我收到贺年片之后,马上给她打电话,让她来香港看我。”几个月后,“杨振宁与翁帆结婚”的消息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杨澜采访翁帆时问的很委婉:你如何把爱和崇拜分开? 翁帆的回答很坦诚:你要知道,当一个你崇拜的男人对你表达了喜欢或者爱的时候,你很容易就爱上他了。 也许翁帆的心里,一直有一个英雄或伟人的形象,遇见杨振宁,只是重逢了少年的心。 所以翁帆说:我生活在象牙塔里的象牙塔。 杜致礼年轻时的模样与现在的翁帆 03 股灾的时候,股民们最常用来自慰的一句话就是:看看这个28岁的女人嫁给82岁的老头,本想只想做一个短线,不想却一套就是十几年,你不应该感到悲伤。 从这句话,我看不出股民的刻薄,更多的是自嘲,以及对翁帆的同情。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嫁给了一个许多人心目中的渣男,而这个人却说:你是上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这个人还说:我百年以后,赞成她再婚。 人们不禁会问,百年之后,难道还有资格不赞成的权利? 因为百年之前,他已经占尽了这段婚姻的便宜。 也许更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后来大家发现翁帆的出现,仅仅“疑是故人来”。而这,又恰恰是大家原谅杨振宁的原因。 翁帆回忆起两个人甜蜜的时光,有两件。 一件事在日本,她生病,杨振宁去楼下给她拿了一碗麦片粥,喂给她吃。第二件是在三亚度假,杨振宁早起看报纸,不想开灯吵醒翁帆,就去洗手间看。 这是什么事?在正常的爱情故事,连毛也不上一根,却成了翁帆的美好回忆! 她已经卑微到了一颗尘埃的地步。 现在,杨振宁只给了翁帆一套别墅的生前居住权!没有看错,是居住权,这个房子的产权归清华大学所有。 人们同情,翁帆今后的日子将要怎么过? 54岁的差距,13年或更长的陪伴,换来的只有一个居住权?而且,还是在他子女定居美国无法回来居住的前提下。 似乎,这种老夫少妻式的婚姻,女性总是处于一种无助的地位。就算百年难遇的女强人邓文迪,还有两个共同的孩子,还是在与默多克的关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然而,我却要说,这是你没有跟上杨振宁,特别是翁帆的思路。 如果,杨振宁把一切都留给了翁帆,人们会怎么理解翁帆? 更多人验证了自己心理的阴暗。 相反,只留一个居住权,让更多人知道了翁帆当初真的只是出爱情,顶多就是崇拜。 这样,是不是更多的人又会相信,这世界上还是有爱情的?会不会让更多人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呢? 事实上,这个一生从事科研,漂泊台湾、美国、大陆的老头,会有多少现金资产也是值得怀疑呢? 也许,你只看到了94岁的杨振宁遗产分配的表面,而没有理解他们的高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