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的财税供给侧改革研讨会”主题报告之四
2017-07-09
财会月刊
《电子发票的供给侧改革》 报告人:辛光悦(上海云砺首席财务共享服务顾问) 先介绍一个整个“票易通”的方案。第一个案例就是最近发生的某一个央企的一个员工虚开增值税发票,达到1.2亿的金额,大约获利60余万,因为他有很多的C端客服,其中很多人不要发票,于是这个员工私下里开给其他的企业;另外一个案例就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负责人为了维持自己公司的股价,维持自己的业绩,他虚开了4500万的发票,他是通过去上海深圳买海关增值税的发票,然后伪造这些合同和销售的数据来虚开增值税发票,最后虚报业绩。 这两个案例很快被查出来,其实这两个案例值得大家从两个方面思考:第一就是税局它为什么能够很快的去发现这些问题、查到这些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作为企业我们如何去管控下属的众多分支机构以及一些风险的管控。在后营改增的时代,我们经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税务局比我们企业更了解我们自己,很多集团企业在自己的集团层面的信息系统上都没有做到全集团分支公司的数据实时采集、共享和集中,但是国税局通过金税三期已经把我们经销商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实时的集中起来,然后基于发票中经销项数据的一个链接,甚至与非财务数据的整合来进行稽查。现在新出来的税收分类编码,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虽然说它前期的推进很难,但是现在逐步落地,因为现在所有开票都要求落到最细层次的税收分类编码。这个对应关系已经把我们的“销什么”、“进什么”这中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经营范围是不是符合做一个更能够严格的检查和对应。 另外一个就是发票的全面电子化建成。在现有财务共享的信息化建设和财务化建设中,税务建设是个薄弱点。但是在今天的这样一个环境下,税务的信息化、税务的共享会被提到一个重要的日程上来,因为无论是电子签名、快捷档案、电子档案的产生和他们相关的一些法规政策都已经得到落地执行。另外从电子发票本身的特点上来看,它具有实时性、低成本、易存储、交互性,它是以版式文件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来传输,另外它使用电子签章的方式来保证它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还有就是在它的凭证属性上得到合法地位的认可,它是税务的依据、会计结账的凭证依据、商业交易的依据。 企业在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并行的阶段如何去控制重复开票的风险,因为现在发票的种类很多,有人要纸票、有人要电票、有人要转支票,甚至还会有转置发票,有多种的开票渠道。在开票渠道上面可能会从各大企业自己的网站或者微信、各种收费渠道去要发票,比如国家电网在它的一些自助的柜台机上可以申请发票。有这么多的渠道、有这么多的种类,你怎么去避免发票被重复的开据。还有就是在进项或者电子发票的时候,纸质发票、电子发票都有的情况下如何去避免重复报销的问题,这都是在共享层面需要去面对的。因为共享面对的业务部门多、报销人员多、发票处理量大,然后购销的业务种类,如果是一个多元产业的共享中心的话,你的购销的业务种类会很多,涉及到的业务系统也会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票是应收应付结算、报销、内部交易的基础。其实在风险管理层面有虚开的风险,甚至现在进项发票有了这个税收分类的编码以后,进项发票是否合规值得注意。因为当双方的税收编码转换不对的情况下,你拿到的这个进项发票也是不能抵扣的,这个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占用。因此在风险管理、核算效率上存在一些问题。 今天面临的增值税普票电子化的情况下怎么避免重复报销呢?集团性企业的内部交易,有多少家企业的内部集团结算跟外部企业的结算有更先进的做法么?或者说更好的做法、效率更高的做法?然后有多少内部交易、有多少层级的内部交易,能够做到自动化的比对或者统计?于是做一个纸电混合的方案。那是因为对企业来说,其实你面对的永远都是既有纸质发票又有电子发票,而且纸质发票还有多种的情况。所以考虑的解决方案是纸质电混合的方案,其实它们有两种颜色,一种就是黑的纸质的流程,蓝的就是电子的流程。 从业务系统去推结算单出来,帮它去做灵活的开票规则,其实你都生成好发票,只是连一下把它打印出来,这是一个很简单是事情。但事实上业务单从出来到业务发票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第一个就是开票条件:什么时候可以开票,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收款了以后才能开票、有些人是先开票后收款,这个是不同的。然后你的客户,你有个人的客户和企业的客户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公司它的内部交易很多,它内部有集采中心,然后集采中心对应它下面的公司的时候它也有一大推的销项的开票,这些销项开票的业务种类是不一样的,就是在行业不一样,行业内部的种类不一样,它都会对开票的要求有很多的参与:比如说你在民生行业有“预付卡”去支付的,那这种预付卡支付的你在开增值税发票的时候就不能再开这部分金额,但是我的小票上可能用预付卡支付了一部分钱,用现金支付了一部分钱,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开。然后包括一些规则的一些拆分,这里面都有很多的建设问题。 对于进项不能抵扣,别人还会来找到你,所以在开票上面怎么去减少他们的工作量,去做一些自动化的拆分和转换的东西,适用各种场景下的拆分和转换,然后去税后智能开票,开完发票以后发票自动抽取回来,第一时间抽取回来以后,发票和结算单的匹配也是自动的。做完这个东西以后,发票的寄送也是跟物流公司的平台做集成,做到一键下单,就是在这个系统上可以下物流单,然后你去做发票的寄送和整个发票平台的更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电子发票,就是用票户助手,就是用户可以自助开票,那么在手机移动端基于它的订单就可以去申请说要开发票,可以帮助他去填抬头。因为新的16号文件出来以后,整个增值税发票也要填名称、填税号,那么这样的一些税号的填写其实对开票人员来说也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 发票还可以在企业做更深层次的管理应用,比如发票在影像和输入管理方面,在做快递档案电子化这方面就只差一步了。那么一些原始单据也就是没有变成电子化的单据就可以单独的装订,而不用去做单独的配单,虽然说在配单方面也作了自动化,但是可以按照扫描的顺序去打印配单,这样很方便。另一方面就是税会差异,一方面从税票认证的方面去看有税票差异,那些认证了的没记账,那些记账的没认证,以及相关的进项税,这些都可以用系统自动化帮助做,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另一方面就是从整个的内部交易去看,内部交易会有不同圈层的交易、不同层面的报表,在关账的时候哪些圈存要做到自动核对、自动掌控。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有数据的标准化、透明化和经济化的核算为基础才能去做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做更深应用,这样的企业团的发票信息的集中可以使集团层面的更灵活的组织加速的配置、多维度的数据穿透和集团交易信息的实施、监控以及税务成化果分析提供一个很多的数据寄存。 企业做这样的事情要分阶段的去做,第一步先把全集团经销商的发票数据集中,集中好之后形成税企职业通道,可以做基本的效率和控制,然后在集团层面,集团内的公司结算做得好,可以省下整个财务系统人员。现在的纸质发票电子化成为推进的一个方向,对企业来说发票整个财务核算的基础,需要未雨绸缪迎接这个趋势。通过评估和思考内部的流程提前考虑业务流程应该怎么去应对信息系统,这个应对方案应该既能够支持纸质发票又能够支持电子发票,很好的有个过渡。在中国现在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三包量叠加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面,企业与客服和供应商之间的连接和商务交易仍然没有脱离纸质文件,合同、专用发票、增值税发票、物流订单,在企业与企业之间那怕是集团内的企业之间仍然没有脱离纸质的单据。所以做这样一个供应链的协同的平台。在传统的核算或者财务职能几个现代技术上,通过做标准化的数据、经济化的核算和嵌入系统当中的一些内务管理来实现财务人员的转型,能够做到对集团企业数据的实时掌控,对税务的筹划和资金的筹划,更多是从事后转到事前以及做事物预测、数据追溯和智能决策以及业务模拟。随着现代的进一步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再结合的话,在财务的处理转型方面会做的更好,就是往管理方面去发展,更多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