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醴陵渌江书院联萃

 风舞三湘 2017-07-10

  渌江书院,位于湖南醴陵。清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管乐倡建于城东门内,以前临渌水,故名。有讲堂、斋舍、朱子祠等,前建考棚。道光九年(1829)知县陈心炳以“城市嚣尘纷扰多故,兼书院并考棚一所,讲习固非清静,考试亦难关防”,将原书院全改作考棚。渌江遂迁建于靖兴山麓宋西山书院故址。有头门、讲堂、内厅及主敬、正谊、明道、存诚、道德、居业6斋,旋又增日新、又新2斋,招正副课生童80人肄业其中。教学重考课,规定诸生必须“居斋诵习,月课以文”,设“课簿”以登记其考试名次。每人“立功课簿一本,每日清晨、午间、灯下功课,逐一注簿,如理经史何书,于何起止,理古文时文某篇、诗某首,学书临帖,据实登填等候山长不时抽阅叩问。总期切实用功,毋庸虚假”。山长有陈梦元、张九铖、周锡溥、余廷灿、罗汝怀等,皆一时名流。自道光十六年始,左宗棠主讲3年(1836-1838),每月“朔望会订功课日记,为之引掖而督纨之”,又本“制外所以养中,养中始能制外”之旨,取朱熹《小学》8则,“订为学规,以诏学者”。光绪五年(1879)知县连自华设经课,教以训诂词章之学。十七年罗正钧任山长,讲王夫之《噩梦》、《黄书》,宣传反清复明思想。二十八年知县张致安集诸生“谈时务”,并以新学课士。三十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次年改称中学堂。1912年中学堂并入长郡中学,其地先后设农业学校、县立中学、乡村师范、县立师范等。1951年并入醴陵一中。后为醴陵市教师进修学校。1982年全面整修恢复书院主体建筑,开辟陈列室,对外开放。有《渌江书院志》。

恩承北阙;
道接东莱。

  • 佚名题渌江书院

道崇东鲁;
秀毓西山。

  • 佚名题渌江书院

望重龙岩,绿水波留君子泽;
头依鹤表,青云山满读书声。

  • 佚名题渌江书院

沅澧共澄鲜,独此间渌水钟灵,到处原泉香出醴;
衡庐依咫尺,愿吾党丹梯接武,及时溪谷蔚为陵。

  • 清代易卓题渌江书院

作狂作圣,一念所分,功利中人心,当知盖代贤豪,只争方寸;
大经大文,万古不废,诐邪乘世变,愿与是邦英俊,共率康庄。

  • 清代萧大猷题渌江书院

揆文教,振文风,山长勤能,还凭邑宰;
端士习,伸士气,地方责任,半属师儒。

  • 清代黄旭题渌江书院

假馆已频年,愧学浅才疏,只窃取专严勤三字;
及门凡几辈,羡堂升室入,好同参性道教一原。

  • 清代黄旭题渌江书院
 

醴酒宴嘉宾,琴韵书声,遥知渌水源头远;
陵云弘壮志,地灵人杰,独得西山爽气多。

  • 当代潘力生题渌江书院

荆楚育英才,看剑石除蛟,东台集凤;
江山留胜迹,是梯云绕阁,红拂含情。

  • 当代潘力生题渌江书院

英雄暂住亦留名,千百年此地布金,共仰神灯佛火;
豪杰挺生须立志,二三子他山攻玉,好听暮鼓晨钟。

  • 清代王继之题靖兴寺

讲学追前哲,求放心,致良知,义利必严,愿同堂省察克治,率兹往训;
培才冀大成,先器识,后文艺,明新有本,统异日功名事业,裕此匡居。

  • 清代萧玉铨题靖兴寺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