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

 GXF360 2017-07-10


◎方 沫

师:上课之前我想让大家回答一个问题——班上有写日记习惯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坚持写了一年的请举手(生举手)。有坚持写了两年的吗(没有学生举手)?那么,我随机采访一位同学。请问你坚持写日记有多久了?

生:一年半。

师:我刚才真该问问坚持写了一年半的都有谁。(生笑)你每天都写吗?

生:有的时候写一篇,有的时候一天要写两篇。

师:为什么要一天写两篇呢?

生:因为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师:发生的事情太多,想要倾诉的欲望太强烈,真好。有一位作家,她和你一样,把每天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后来编辑成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繁星·春水》。你知道她是谁吗?

生:冰心。

师:你叫什么名字呢?

生:王可心。

师:可心,多好呀,你的名字里也有一个心字。我希望你能坚持写下去,说不定未来中国的文坛上就会有一个叫王可心的人。可不可以有?

生:可以。

师:我们刚才谈到日记和理想的话题,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走进日记素材,通过日记素材学习生活化的写作。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

师:再来一次。(重复三次)

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读了课题,请大家看看我发给大家的素材卡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这些素材卡片,学习“生活即写作”这样一个概念。同时,我们要学会把手上的素材卡片分类。最后,我们要挑战一个有难度的事情,把这些生活化的素材转化成一个生活的故事。

(屏显)

1.明白生活即写作。

2.学会素材分类。

3.把日记素材转化成生活故事。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素材卡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感受。注意要求,不是赏析,而是结合生活体验谈感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开始阅读。

(学生阅读素材卡片)

素材卡片

1.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老师穿的是原来的衣服,站的是原来的讲台,教的是原来的内容,可底下的学生却不再是我们。

2.有考得差的,垂头丧气地趴在桌上,五官都皱到了一起,眉头能拧得出水来,整个一个苦瓜脸。而考得好的,原本平静的脸上荡漾起十足的笑意,两只眼睛精光四射,牙齿都露出来晒太阳了,哼着小调,脚还一跺一跺的。剩下最平静的,就是那些考得不好不坏的人啦,一脸的平静,端坐在位上,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3.要说奇人,我们宿舍就有一个能用嘴拉二胡的陈方圆。发现她此项技能是在初一,一次原本成绩顶呱呱的陈诗慧大学霸考试失利,哭得那叫个伤心。陈方圆见安慰没用,就干脆火上浇油——只见她用嘴模仿出二胡的声音,哼得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看她模仿得那样惟妙惟肖,还配上夸张的拉二胡的动作,陈诗慧再也无法伤心了,转而破涕为笑,加上我们一群人的起哄,寝室的气氛又欢快起来。

4.下午大课间活动时,又见到了飘姐,红色的短袖上衣,白色的肥腿裤,依旧是万年不变的齐肩短发,一副干净、清爽的样子。但她直接掠过了我们,向隔壁十班走去,我们的心碎了一地。

5.我从人潮里挤了进去,“哗啦哗啦”地开始找我的卷子,突然发现分数是按从高到低排列的。110分,100分,90,80,70,60……我心急如焚,却好像越来越冷。不及格的卷子都翻过了,我的却还没有出现。我的手开始颤抖了!最后一张了!我心想着,颤颤巍巍地伸出手,仿佛触到千年冰石似的,心里拔凉拔凉的。我小心翼翼地揪出分数栏定晴一看,差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97分!”我特别兴奋,也许是刚才太压抑,我竟然叫出了声。我捧着试卷,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黏黏的汗浸湿。长吁了一口气,我脸上的阴云终于可以消 散了。

6.记得军训的时候,飘姐是我们的辅导员,她一直站在一边,看我们训练,督促我们不许偷懒。

那时候我们觉得飘姐很凶。后来,我们才真正了解她。哦,她原来是那么好,那么善良。有几次,她背着我们偷偷哭,因为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记得她最后一次背着我们哭是因为,她要离开我们了。

7.王妍一副高傲的样子,跷起二郎腿,背靠在后面的桌子上,一副鄙视的表情,慢悠悠地拿出我的卷子,用手拈着看。

“啧啧啧,考得……”

8.卷子就这样慢慢地落在我的桌子上,轻得像羽毛一样,这是否在应证我这次考得很差呢?

我一把抓起试卷,使劲地揉了两下,本想停下来的,可心底的那一撮火苗被我撒了一把油,忽然壮大起来,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拼命地把卷子揉成团,恨不得那个分数消失,没有存在过。

9.“唉呀呀,这么多的科目,该先复习哪一科呀?”繁杂的声音中,这句话是最清晰的。

今天,平时到处乱跑的人少了,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只听得见急促的呼吸声,只闻得到紧张的气息,只看得见忙碌的身影。教室里每一个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本,大家为了明天的月考,认真准备着。

10.有一次我上课一直讲悄悄话,飘姐便在晚自习叫我出去谈心。她说我是要一步一台阶爬到金奖的人,还让我想象表彰大会上我上台领奖时的情景。记得有一次小休留校,飘姐是值班老师,她进来点名,都是去掉姓的,叫起来很亲切,是母亲呼唤孩子的味道。

11.我身边的奇人,定是郑绍洋了,他那强悍的肚皮震荡波,天下无双。本来平平的肚子,在他意念的控制下,犹如汹涌的波涛,不断翻滚;好似被风吹动的红旗,飘飘扬扬,蔚为壮观。而他的肚脐眼就像只活泼的小鸟,在波涌中勇猛飞翔。

12.这次考试总的来说,可比周闯关更难了,这就到了体现学生耐性和素养的时候了。一个真正有耐性的人,在考试时头和眼一分一秒也不会离开他的卷子;一个有素养的人,一定会在考试前看看以前犯的错误,把错误一遍一遍死死地铭记于心。

师:你第一个举手,请你说说看。

生:我选择第6则。这张卡片里说飘姐是他的辅导员,也就是他的老师。一般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要求很严厉,但我们会发现老师其实都是为了我们好。我的生活感受是,每位老师都是表面严厉,内心却时时刻刻在为我们着想。

师:你想说严厉的老师最善良。谢谢。这位男同学,请你说说看。

生:我选择的是第5则。这则主要讲了一个学生在查看自己考试成绩时的紧张心情,他一开始是慢慢地找,找不着,以为自己考得很差,后来发现自己考得还不坏,心里悬着的石头就放下了。

师:他把自己考试之后期待分数的过程展现出来了。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则呢?

生:因为我们每个学生考试后都会有这样忐忑的心理。

师:因为他的心情和你一样,或者说,你的心情和他一样。还有谁来分享?

生:我选择的是第1则。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小学毕业了。这一则素材充分写出了小学毕业后我们的心情,以及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八个字概括得真好。这种物是人非的场景让你找到了……

生:这个同学写的这句话其实也是每个同学小学毕业后的心理。

师:这则素材卡片表达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说唤起了你情感的共鸣。

师:刚才同学们在谈到自己喜欢的素材时,不约而同地觉得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我选择的这些生活素材,都来自于学生的日记本,他们记录的原本就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家常事。这就是方老师今天想要分享给大家的第一个写作体验,请齐读。

生(齐):生活即写作。

师: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齐读教育家钱穆先生的一段话帮助理解。

(展示并齐读)

出口为言,下笔为文。作文只如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即为作文。

——钱穆

师: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即写作。记流水账是生活化写作,发牢骚语是生活化写作,一事一吟咏也是生活化写作。写作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可是写作又不止是这么一点事。你们读其他同学们写的日记片段,读出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心情,也读出了情感的共鸣,因为他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生活,但这些素材还比较零散,还只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剪影,并不能称之为文章。如果我们把这些素材卡片用好了,用到点上了,它们就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该如何用这些素材卡片呢?这些素材卡片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什么共性和个性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训练。

二、研读素材卡片,学习分门别类

师:请大家根据活动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以下任务,要求全体参与,人人展示。开始。

(屏显)

1.将现有素材卡片分类(至少分三类);

2.给素材分类命名(例如:青春狂想曲,校园交响乐,运动进行曲);

3.选出最佳分类并阐释理由。

师:接下来是我们小组展示时间,展示集体智慧,哪个小组先来?

生1:第2则、第5则、第8则、第9则、第12则,我们把它们归纳为“考试进行曲”;第4则、第6则、第10则,分为“师生情可贵”类。

师:第一类以考试为切入点,记录了考试时的种种心理活动;第二类都写师生之情。很好,还有其他小组要展示吗?

生1:我们把第2则、第5则、第9则,取名为“考试暴风雨”。

师:他们是“考试进行曲”,你们是“考试暴风雨”,大家觉得哪个名字取得更好?

生(齐):考试暴风雨。

师:“考试暴风雨”紧张的气氛更浓一点。

生2:第3则、第11则,我们命名为“——我们身边的名人”;第4则、第6则、第9则,我们命名为“飘姐幕后曲”。

师:嗯,班级名人录的角度很好。总体来说这一组表述准确,取名精准。还有小组要展示吗?

生3:第2则、第5则、第8则、第9则、第12则,我们命名为“考试心情万花筒”;第3则、第11则,我们取名为“奇人大转盘”;第4则、第6则、第10则,命名为“人物描写曲”。

师:(笑)你要把班上的同学都转晕掉么?你想说的是盘点班上的奇人是吗?还有,“人物描写曲”这个名字是不是和前面两个名字不太谐调呢?这个类别的素材有一个共同点,写的是谁?

生3:老师。

师:表达对这个老师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3:喜欢、尊敬,还有怀念。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名字稍微改一下,让这种感情更准确一点呢?(生思考)哪位同学来帮一帮他?这位女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4:师恩难忘。

师:“师恩难忘”是一个四字短语,他们拟的标题好像都是五个字。这几个素材是一个老师的离别,这种离别,让人难忘。

生3:老师,我想到了,师恩回忆录。

师:非常好。“师恩回忆录”,“恩”在这里代表感恩之情;“回忆”,往事依依,已经过去了,却犹在眼前。你太机智了,也很聪明。

(掌声)

师:(小结)其实我们拿到的素材是一样的,可是不同的小组做了不同的解读、分类,以致取的名字都不相同。因为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很自觉地投射进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今天方老师要分享给同学们的第二个写作经验就是“素材即联系”,也请大家齐读一段话。

(展示并齐读)

你开始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而你的写作便展现出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

师: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积累的素材也会不一样,思考分类时也会各有侧重,所以我鼓励同学们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素材库,建立你与生活之间独特的联系。

完成素材分类只是为我们的写作做好前期准备,好的素材还需要有好的谋篇布局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三个任务:利用分类好的素材来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有点难度,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三、活用素材卡片,巧妙谋篇布局

师:通过对分类素材进行加工,我们要努力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请看屏幕。

(屏显)

作文题目:《往事依依》

活动建议:1.选定类别。2.妙用素材。3.列出提纲。

师:活动有以下要求:第一,从刚才的分类中选择一个类别的素材;第二,你要妙用素材,要在“妙”字上做文章;第三,你要列一个提纲。你们会列提纲么?

生:会。

师:好的,那我就不多说了。不要贪多,选择一个你觉得最能表现“往事依依”的素材分类就好,“妙用素材”意味着你要有创造力,有舍才会有得。请同学们思考和写作,开始。

(生开始写提纲,教师巡看,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提纲,申请暂停并调整授课节奏。)

师:好像有同学对活动目标还不够明确。我们先停下来,做一个小热身吧。我请一个同学和我交流几个问题。(随机邀请)你来说说看。针对老师给出的《往事依依》的题目,你打算从刚才的分类素材中选择哪一类呢?

生:写老师的那一类。

师:这一类卡片有多少张?

生:四张。

师:这四张卡片你是全部都要用还是有选择性地用呢?

生:全部都要用,我还要再外加一张自己的。

师:哦,你还有自己的素材作补充。你打算用这五张卡片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呢?

生:对老师的怀念。

师:只有怀念?

生:还有对小学生活的留恋,还有感恩之情。

师:非常好。你已经有了素材,有了文章的中心,你还有自己素材的补充,对素材的整合。你就把这个思路写下来就好了。大家明白了吗?(生明白)刚才我问她答的部分就是一篇文章构思的过程,把你思考的过程写下来,就是一篇文章的提纲了。

(生继续开始写提纲,师巡视并答疑)

师:已经有同学写好举手了。“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列提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把写作的构思、思路理顺,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够文从字顺。我们要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我们还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写。请你先说。

生:我选择的素材卡片主要是讲对老师飘姐的怀念。我想一开始就用素材卡片4,对飘姐的装扮进行描写。

师:先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生:第二段用第10张卡片,主要讲上课时我讲悄悄话,飘姐和我谈心。

师:写飘姐对我的纠正和鼓励,进入到叙事部分。

生:最后一段用第6张卡片。写军训时她作为辅导员,看上去很凶,最后才真正了解她原来是一个很好很善良的人。

师:卡片用完了?然后呢?缺一个文章的……

生(齐):结尾。

师:素材卡片中没有结尾,我们可不可以添加一个?体现一个“妙”字。首先介绍人物的肖像,然后写人物的三件小事,最后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生: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恩。

师:在结尾部分把它写出来,文章就非常完整漂亮了。其他同学有没有也写飘飘老师的?请你来说说。

生:我第一段用的是第1则。写的是对以前的怀念: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老师穿的是原来的衣服,站的是原来的讲台,教的是原来的内容,可军训的时间已过,飘姐已经离开了我们。

师:你不仅用了素材卡片,还对素材卡片进行了修改。你为什么要这样改?

生:因为这样运用开门见山的方式,下文直接引出了飘姐。

师:那大家猜一猜接下来她要用到第几张素材卡片?

生:然后我用第6张写飘姐辅导我们的事情;接着用第4张写飘姐的外貌描写;然后第10张写出飘姐在我说悄悄话时和我谈心,纠正并鼓励了我。最后结尾:啊!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多想回到原来,去回味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师:在王可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妙用素材的结果,一篇完整的文章呈现出来了。事实上刚才我们做了这样一些事情:选定了一类素材之后,明确自己要通过这些素材表达什么中心,给它安排一个顺序,比如刚才有同学是按时间的线索、情感变化的线索,还有些同学对素材进行了取舍、详略的安排,有的同学甚至有细节的修改,过渡段、开头段和结尾段的补充,于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出现了。因此,方老师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最后一个写作体验就是:心动即行动。

(屏显)

小结:心动即行动。

选定一类素材

明确一个中心

安排一个顺序(线索)

标出素材详略

进行细节修改

加上开头结尾

师:今天这节课进行了素材的分类,素材的整合,但是我们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没有自己的日记素材。我希望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加入到日记的写作当中,为我们自己建立一个源源不断的写作库,你会发现,原来写作真的只是这么一回事。最后,让我们齐读著名学者周国平写给中学生的四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授课。

(屏显)

第一,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

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

第三,日记是忠实的朋友。

第四,日记是作家的摇篮。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