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历史的不是人民群众,而是一念之差

 anyyss 2017-07-10

在历史的岔路口,往左走还是往右?


在历史的进程中,改变它的是人民群众还是少数个人?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今天讲一个故事,推荐一本书。

(作者:杜飞)




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曾让世界几近窒息,

虽然危机最后在美苏双方让步的情况下被解除,

却鲜有人知道当年有人以一己之力挽救世界,

避免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避免战争爆发拯救了世界的人:苏联潜水员瓦西里阿克希波夫(左图);瓦西里阿克希波夫在潜艇上(右图)


时苏联潜艇上只有少数人员知道自己的船上拥有核武器,而瓦西里.阿克希波夫就是 B59 潜艇上知晓其事的其中一人,当他的潜艇接近古巴时,美军的直升机和飞机一直在空中盘旋,寻找潜艇的踪迹。

但不久这样高风险的猫鼠游戏就结束了:苏联潜艇被悉数发现。随后阿克希波夫所在潜艇被迫进行紧急下潜,另外为了逃避美国人的猎杀,他们只能在恶劣情况下进行长达一周的潜行,当时舱内高达60度,每人每天只能获得1杯水的配给。而水面上的美国海军则在等待苏联潜艇的资源衰竭后被迫上水面充电,但他们却不晓得潜艇上有消灭整支舰队的核武。

Gary Slaughter 是当年美国海军 Cony 号战舰的通讯员,他表示当时苏联人可能遇到呼吸困难,舱内热得像地狱必定难受无比,加之长时间的受压(心理生理),基本上美国海军做的就是被动给予压力。

但随后美军改变策略,开始向水下释放警告用的水雷,让苏联潜艇内的人误以为受到攻击。此时 B59 潜艇艇长 Valentin Savitsky 确信战争已经开始,他要求发射鱼雷以保护苏联的尊严。

如果此时 Savitsky 的命令被执行,则有可能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但 Savitsky 的命令并未被执行,这一切都因为阿克希波夫的反对,他拥有发射的最终否决权。虽然阿克希波夫也遭到自己手下的反对,但最终他坚信美国人并未真正发起攻击,随后潜艇返航。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屈辱”的举动,却令艇员获得苏联的英雄般欢迎。我们知道如果没有阿克希波夫的反对,当时的世界可能全面开战,一场全球核战争引发的灾难一触即发。那样的后果令今天的人想想都不寒而栗。


改变历史的并不是人民群众,可能仅仅是某个人的一念之差。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书中的这个故事读起来,也让今天的人心中泛起波澜。



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随着本书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内容简介

2015年,旅美华人林达将其在世界各地游历的感悟书写成文,是为《一路走来一路读》。全书分为《走路》和《读书》两个部分。其中走路部分主要陈述美国一些历史文物及其所经历或者见证的历史时刻;


而《读书》部分则将作者自己的读书、译作中的一些感受述诸笔端,娓娓道来,有些是痛苦的经历,如刀片划开皮肤般的撕裂,有些如汩汩泉水,从心头流过,或可滋润一些念头。 



今天只说《走路》部分,一共二十个景点。其中《将军归葬之地》、《战争不知道浪漫》、《南北战争最后一个受难者》、《洗不掉的血迹》、《美国的摇篮》等四篇文章让人感受颇深。


罗伯特·李将军,他在内战中投降,却被称为最高贵的人


《将军归葬之地》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的归葬之地。


将军在千钧一念之间,毅然决然签署投降协议,促使其签署投降协议的的价值判断只是为了让美利坚民族不被撕裂,及时愈合民族伤口。于是,美利坚以降将为荣,为英雄。


南北战争后期,版北方的战争实力相差越来越大,南军败相已显。此时,林肯总统和他的将领们最担心的是,一旦南军溃败,但其战斗意志尚存的话,整个南军将士化整为零,深入南方广袤的山林展开游击战。如此,北方将投入更大的军力军力和人员,将一遍遍的扫荡南方的丛林,要么彻底消灭南军的战斗意志,要么彻底摧毁南军的战斗人员。但后者必将是一个民族最痛苦的选择。


北方将领选择摧毁南军的战斗意志,于是在占领亚特兰大之后,下令焚烧这一南方重镇,且在行军路上,一路焚烧民房,一直烧到查尔斯顿[1]。此时,南方已经出现游击战的端倪,因为被烧掉房屋的民众手里是握有武器的。于是北军更大范围的焚烧和镇压,南军和民众则更大的反弹,对北军进行不断地骚扰和攻击。此时,甚至出现了部队对平民的杀戮。此底线一旦被打破,将彻底地将江南北双方对立起来。此时的对立,已经不是是否废除奴隶制的矛盾。任其发展,将会是刻骨铭心的仇恨对立。


千钧一念之际,将军内心的崇高道德要求,要求自己严格的将战争局限在军人之间,不能引向民众。游击战将不可避免道德出现军人对民众的战争暴力,这是一个高尚的、出色将军不能面对的结果。将军的面前只有一条路,交出配件,向格兰特将军投降,这就是1865年4月将军所必须面对的命运。当他去会见格兰特将军时,其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因叛国罪被吊死在绞刑架上。


由于将军的勇气,在千钧一念之间,舍自己生死、名誉于度外,毅然决定帅全体将士向北方投降,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投降,多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投降。因为投降,使这一场内战结束的突然、平静、尊严。


同时不得不感慨北方的宽容,在将军投降之后,北军将帅充分尊重将军的尊严,目送将军离去。并且向所有南军的将士颁发不受骚扰等证明后——这一张张粗糙的证明确实保障每一名投降将士的安全和尊严——所有南军将士可以保留武器以及佩剑,没有人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受任何追究和查处。


将军战后被华盛顿学院校董事会聘为校长,直到去世。后该学校改名为华盛顿—李大学,将军和其战马也在学校长眠。这里是美利坚重新弥合之处。


不搞游击战超限战,坚决不让妇女儿童参与战争牺牲生命而签字投降的李将军,是失败的将军,更是高贵的永远没有失败的英雄。他的铜像在弗吉尼亚的小镇、在首都华盛顿、在美国的土地上,和北方的领袖林肯、格兰特将军等人的铜像共在并存,向世人昭示着什么是军人的职业、道德和荣誉,什么是人性和文化的高贵,什么是伟大与水恒。


美利坚应以将军为荣,将军也应以生在美利坚为荣。



说实话,阿克希波夫、罗伯特·李对我们中国读者而言,都有点陌生,他们都已经被历史的发展抛到了尘埃之中。


但他们当时的选择和故事,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正是很多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默默付出,才避免了生灵涂炭,才换来了今天的人类和平,为此,让我们把最崇高的敬意致于他们。



END


Plato读书”一个有用有趣的公众号,这里的文章都是原创。如果你尚年少,希望他不算坏的喜好能够陪着你,当一个有趣的少年。如果你已成年,希望他能够跟你一起,抵制当一个糟糕的大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