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習以為常之下,是否是視而不見?

 柳星星h02xgxmd 2017-07-11

沉澱了近六年,馬銘澤首次個展「一瞬·即視」於2017年7月8日至2017年8月20日在芳草地畫廊·798展出。馬銘澤的作品多以單色調去描繪那些反應社會現實的瞬間,在畫面中埋下意味深長的提示,無論是有意識截取的構圖,抑或反復斟酌的角度,都在對核心部分進行突出強調。學校前院牆垣,枕上零星碎發,起身之後留下的鬆散衾枕,柏油路上踏著的裸足、門牌與把手上斂聚的燈光如炬、窗簾飛揚飄逸、衣櫥的門縫當中瀉出一角布衣、光束纖纖穿門而過,斑斑墨蹟沁染襯衣……那些藏匿著真相的日常之事,或充滿了感情、或隱含著暗喻。

《衣櫃》,布面油畫,220×175 cm,2016

《白色琴鍵No.2》,布面油畫,100×100 cm,2015

《黑暗之光》,布面油畫,110×90 cm,2015

《高跟》,布面油畫,50×40 cm,2014

「一瞬·即視」取於「一瞬即逝」,非「逝」而「視」,意為流逝時光中稍縱即逝的瞬間被捕捉下來。這個過程源於藝術家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日常生活中不斷發生的事情和人類與生俱來的感情,成為馬銘澤繪畫的核心,亦是貫穿整個展覽的線索。

圍繞著「一瞬·即視」為中心,展覽將馬銘澤的作品劃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世界的睨視,她像個隱藏於暗處的旁觀者,帶著疑問和好奇的眼光去觀察所處的世界,這也是藝術家一路走來的初始狀態;

《綠墻》,布面油畫,40×50 cm,2014

觀察

少女久久地凝視著學校的前院牆垣。她曾經反復斟酌、屢次觀察,卻百思不得其解。「日常」、「責任」等字眼,縈繞在少女的腦海之中,長久揮之不去。

第二部分,藝術家開始加入對社會的思考,對性別身份的反思,對權力體系的窺探,以女性身份切入創作,將天生帶有曖昧色彩的身體作為道具,將旁觀者的身份轉換為當事者,大膽的凝視那些讓她所思所感的現象;

《不語》,布面油畫,100×80 cm,2013

凝視

她將漂亮的辮子使勁咬住,再次站到鏡子前。

她使勁兒地瞪大眼睛凝望,最終還是鬆懈了下來。

第三部分,一種更為完整的敘事傾向和被注入的情感體驗,共同揉搓成了較之第二部分的直截了當更為複雜的藝術實踐,藝術家將自己想像為一個導演,精心設計的情節和事件被導入創作,這些故事或荒誕、或悲愴、或感慨、或激昂,畫面中縈繞的惴惴不安和焦灼之感,再度指向展覽主題。

《墨水》,布面油畫,70×80 cm,2011

事件

襯衫的口袋剛才還雪白發亮,轉瞬卻如烏雲籠罩般染成了黑色,汗水打濕了他的胸膛,視野之中,一片水霧迷蒙。

1

ART HK:您的作品從畫面的視覺衝擊來看,色調都趨向于一種平靜或者安寧的一種狀態,這和您的性格或者女性角色有關嗎?

馬銘澤:可能和我的性格也有關係,我一直不太喜歡強調女性這個詞,因為對於藝術、對於生活,雖然女是女,男是男,雖然有不同,但是沒有必要一定去強調男或者女,我有一張作品《美人》,畫的是一個男人體,截取了身體的一段,也許乍一看不是特別能看出是個男人體,為什麼也叫做《美人》,就是說男人、女人都可以叫美人,不是說美人只是女人的代名詞,你說美人指女人的話,那這是對男人的歧視還是對女人的歧視呢?就是說一定要限制美?我的很多作品都是這樣帶一點質疑帶一點提問,可能是這個社會就應該出現的順理成章的問題。

《3、2、1》,布面油畫,116×91 cm,2015

《不看手錶的人》,布面油畫,60×100 cm,2015

2

ART HK:此次展出的作品裡面,比如口袋里漏墨的《墨水》、手表裡沒有時針的《不看手錶的人》、沒有穿褲子《尊敬》等等,這些作品裡面都有一些諷刺或者說矛盾在其中,這是您一貫的風格嗎?

馬銘澤:有時候一些很正式的很常規的問題,我總覺得是在開玩笑,你說的越冠冕堂皇越嚴肅越可笑,我對很多問題都是這樣的看法,所以我的作品可能會從這個角度去詮釋。我對於突然發生的、矛盾的、荒誕的、尷尬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因為我覺得這就是現實生活,沒有什麼完美、一帆風順,這都是願望。比如說《墨水》這個作品,人們覺得穿白襯衫,又夾一隻筆就一定是象征著有文化之類的嗎,但是並沒有人真的說我有文化是通過這個來表現的。這支筆長期不用導致在漏水卻又不自知的情況來質疑這個現象:你是不是真的是那樣。比如《失誤的判斷》,當你懷有某種目的時候,往往你以為有一個捷徑到達卻發現這個位置并不是,或者那個門就是關上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充滿了矛盾和尷尬,早期的作品就是這類的,稍微冷靜一點,沒有很多的情緒、故事、情節在裡面。顏色去掉的都比較多,因為他不是在講一個情緒,一個事件,不需要顏色來混淆這些東西。

《失誤的判斷》,布面油畫,150×220 cm,2012

3

ART HK:《S的房間》這個作品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嗎?他好像和其他一下可以通過作品名稱和畫面能夠大概猜測出一些您所想表達的內容的作品不同。

馬銘澤:《S的房間》和另外一幅作品《耳語》其實是差不多的,作品《S的房間》所有的情緒都聚焦在開門前的那一瞬間。我為此設定了一個情節:女主人公給男主人公留下一條信息:我來了,我在哪。於是男主人公欣然赴約,當他走到這條走廊,在開門前的那一刻他所有的興奮、恐懼、擔心、喜悅這一類情緒都在開門前那一刻達到一個飽和,所有的情緒、感受在他開門后可能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情緒。《耳語》同樣的一種情況、一種情緒在裡面。

《S的房間》,布面油畫,120×150 cm,2015

《耳語》,布面油畫,70×130 cm,2016

4

ART HK:請問《尊敬》這個作品是聚焦在人物的謙卑姿勢,還是人物通過衣著來表現的一種抵抗的情緒呢?

馬銘澤:《尊敬》是有一個調侃、挑釁的情緒在裡面。這個作品雖然起了這樣一個作品名稱或者說畫面里人物鞠躬所代表的含義都詮釋到了,只不過我們可以看到畫面里的人物她的衣著(褲子是消失的),這就有一個挑釁或者玩笑的意味在裡面,雖然她的動作是尊敬但又是極其的不體面這樣一個反差,也實際是在諷刺一些階級,雖然有點上綱上線,但想要傳遞這樣一個信息。

《尊敬的No.1》,布面油畫,220×150 cm,2016

5

ART HK:感覺您的作品有一點攝影的撲捉感,所以您是會通過拍攝一些照片然後來還原,還是說自己會臆造一種場景?

馬銘澤:說攝影也可以,是因為攝影比較講究一瞬間眨眼這樣一段時間,然後也可以說是鏡頭感,因為一瞬間的範圍很大,哪都是一瞬間,但是你聚焦那一個片段肯定是有鏡頭感,所以我的作品一般都是我自己設計一下,然後我再去拍攝照片來補充我的材料,所以我一般都會拍攝一些,當然一些太難的可能也會去找一些圖片,但是首先必須是要符合我的主題。但我不要覺得像照片,因為我覺得照片太平面化,傳遞信息有限,我希望傳遞的信息是立體的,就是說你雖然感覺它很平靜,但是它有氣息在裡面。這個是照片相對比較弱的東西,而且也需要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或者設計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裡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