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爱好者在打球时会感到一个明显的瓶颈期,哪怕自己已经有了比较标准的技术动作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可还是在瓶颈期停滞不前,水平无法有效提高。 今天我们就聊聊大家在进阶路上那些避不开的误区。 1.技术有明显短板 羽毛球场上,处于进阶阶段的球友对于自己擅长的使用率高的技术掌握往往相当纯熟。 比如爱好男双组织球路一定长于发接发、平抽挡;爱好混双进攻得分也擅于跑动相持、大力扣杀…… 那我们练球时是不是也只注重这些使用率高的技术而忽视其他呢? 陈炳顺关键球发球失误 比如混双男选手着重后场相持和跑动能力,往往对于发接发的雕琢不够,这样的技术缺陷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很容易成倍放大而葬送比赛。 只是注重自己表面上特别需要的技术,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技术存在缺陷,难以突破瓶颈。 木桶理论在羽毛球场上同样适用,想要突破瓶颈一定要锻炼自己的弱势,这样才能保证在高强度的对抗下保持稳定发挥。 2.球路缺乏变化技术应对单一 所谓的技术应对单一,指的是在相似球路有意无意中只使用一种技战术,而缺少变化。 比如对手控制你反手头顶位置,你每次都是回高球;正手位低手被动处理,总是大力抽直线…… 张楠反手位回球被对手封死 一方面,可能是自身没有意识到自己击球需要变化,另一方面,则是自身技术水平无法做到多球路变化。 当自己的回球具有局限性,规律性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手捕捉。 同样的球路出现在同一场比赛再次被封死
想要在实战中施展自己的技战术变化,前提是自身对于各项技术熟练掌握。 与此同时,对于自己的习惯球路和场上软肋要了如指掌,一旦被对手针对应该率先摆脱争取不被对手轻易得分。 3.盲目追求回球高质量 对回球的质量追求无可厚非。 但是,盲目的追求一拍制敌,要求自己的球都是压线、擦网之类的轻松得分是不可取的。 这样不但会因为回球难度大导致失误增多,还会由于盲目的追求回球高质量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发挥。 在高对抗的实战中应该适当的选择自己的回球质量,先保证相持不落下风。 尤其是自己处于下风时千万不要妄图通过“神仙球”一击致命,应该稳扎稳打耐心等待机会。 4.滥用起跳杀球 只要喜欢羽毛球人都知道,双脚跳起的杀球真的是很帅,而且威力极大。 但是,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去使用这项技术呢? 事实上,双脚起跳杀球不适合业余爱好者。 在打球时,经常有业余爱好者因为自身身体素质,或者技术的一些小偏差,导致使用高难度动作时受伤。 起跳杀球本身是高难度的技术动作,需要很好的协调能力和力量,我们在比赛中滥用跳杀不但发挥不了双脚起跳杀球的威力,反而会增加自己受伤的危险。
如果真的需要起跳杀球,单脚起跳已经足够了。 5.迷信器材!!! 不可否认装备的层次差距确实对手感有不同的影响,但是迷信装备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水平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 别人拿一把进攻神器可以把球速打的很快;你去效仿,说不定还容易受伤……装备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已经是最好的。 与其有烧装备的时间和精力,一头扎进球馆埋头苦练才是突破瓶颈的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