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自然穿在身上:黎族树皮衣

 汐钰文艺范 2017-07-11



 

炎热的夏天又一次来到了,上海的温度已经一路攀升到35度,感觉穿什么都嫌热,能带来凉爽体感的服装面料自然大受欢迎,服装商家或是主打天然透气的桑蚕丝面料,或是推出号称自带空调效果的高科技面料……小美禁不住想,前工业时代的人们在炎炎夏日是如何着装的呢?今天,我们去地处热带的海南岛,看看那里的黎族先民穿着的树皮衣,不知道会不会很凉快。


▲黎族老人展示古代的树皮衣   图/周伟民



一衣树皮,读出数千年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树皮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发明。穿用树皮做的衣服,在有纺布发明之前,带有文明进步的象征意义。“未有丝麻,衣其羽皮”,人类祖先经历了从大自然中采集树叶、树皮、羽毛和兽皮作为简单遮体物,到使用树皮加工工艺制成树皮布缝接成衣,再到“绩木皮为布”用植物纤维搓捻成线织布制衣,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慢慢探索着更为精细的服饰制作技艺。


树皮衣,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服饰的源头、黎族服饰的始祖。在海南岛上的深山高壑间,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生活在这片岛上的黎族人民便从丰富的树木中取材,用这些柔韧的植物纤维材料制作树皮布、缝制树皮衣。在海南黎族聚居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树皮衣的原始制作工艺,一件件树皮衣真实地透露着早期人类的服饰信息,昭示着人类文明的推进和发展过程。


树皮布亦称榻布、荅(dá)布、都布、纳布、衲布、楮(chǔ)皮布、谷皮布等,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一种无纺布料。黎族人民从山上把见血封喉树或构树的树皮采剥回来,经过不断拍打,去掉外皮,留下纤维层,然后用水浸泡,晒干后制作成缝制原料。黎族制作树皮布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至少在三千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有海南各地出土发现的树皮布制作工具石拍为证。


昔日石拍见证树皮衣的诞生   图/王静

                                        

 

随着社会的进步,海南岛的黎族先民掌握了藤、麻和棉纺织技术,黎族开始进入了有纺布时代;但树皮布制作技术并未完全让位于麻、棉制品,在今天较为偏远的黎族聚居地区依然有人用楮树皮制作垫单、衣服、腰带等生活用品这主要是因为树皮原料丰富且易采集,黎族对其制作技艺已相当娴熟,而成品又十分耐用

与树谋皮,最毒的树皮制布最好

 


制树皮布取材也很有讲究,该如何选取原材料呢?黎族人民用数千年的树皮布制布经验告诉了我们答案。


黎族地区可以用于加工树皮布的树有很多种,如见血封喉树(学名箭毒树)、厚皮树、黄久树、构树(学名楮树)等,其中见血封喉树加工出来的树皮布品质最好。见血封喉树的汁液带有剧毒,故在取皮过程中危险万分,常人唯恐避之而不及,为什么黎族祖先们还要冒着性命危险去剥取树皮呢?真正的原因是,树皮布制成的衣饰由于会遭到虫蛀,非常不容易保存,而本身带有剧毒的见血封喉树的树皮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因而用它制成的树皮衣更经久耐用


▲黄运英老人用刀剥开见血封喉树皮  图/周伟民


危险的工艺造就的智慧,见血封喉如何解毒? 

▲见血封喉树

智慧的黎族先民在长期的文明探索中也积累了“防身之术”。黄运英老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制作树皮布,掌握着树皮布制作的整个过程,是海南制作树皮布技艺最高超的人之一。他告诉我们,他有一次在制作树皮的过程中,被剧毒的见血封喉树液染指中毒,随后发热。他意识到危险,便用爷爷教给他的方法解毒:用少许见血封喉树根煮水服用,以毒攻毒。这使他死里逃生。他说:“不能不佩服先民们掌握的这套防毒解毒之法,敢于用世界上最危险的树木制作护身的最好衣料。”



树皮衣的七大制作步骤 

 


黎族的树皮衣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大致要经过扒树皮、修整、浸泡、漂洗、晒干、拍打、剪裁缝制这七个程序:


扒树皮。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到森林中选取合适大小的构树、厚皮树、黄久树、见血封喉树等树,取树木光滑的一段,用砍刀上下各横划一圈,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再从上圈往下圈竖划一道缝,用石拍均匀地敲打树木,使树皮与树干分离。然后从竖缝撬开,慢慢扒下一块方形的树皮。(为什么要潮湿多雨时取皮呢?因为树皮较柔软,好剥离。)


修整扒下的树皮,要卷成筒状,以保持新鲜。到家后树皮铺开压平,阴干后用刀削掉疤节。略作拍打,使其平直,再去掉落皮层(就是树干外面那层因为死掉而一块块干枯脱落的部分)。


浸泡。将树皮浸泡水中,以高温为宜,使其发酵,让树皮里的胶质溶解水中,剩下的是树皮纤维。


漂洗。浸泡好的树皮呈胶黏状态,纤维与树胶粘合在一起,必须进行漂洗。漂洗时握住树皮一端,反复在河水中冲洗,使树胶脱净,留下白色的树皮纤维。


晒干。漂洗后的树皮纤维含有杂质和水分,将之挂在干栏架或木杆上,经曝晒后就是一束树皮纤维了。


拍打。将树皮纤维铺在木板或石板上,反复捶打,并用手拉扯纤维,去厚补薄,使之均匀、密实。经修补和拍打后,树皮纤维形成片状的树皮布。


缝制。制作树皮布时,把片状的树皮纤维按尺寸划开,再用竹针系麻线缝合。此外还可以制成帽子、裙子等服饰,以及枕头、被子、口袋、腰踞机带等日用品。


▲请向左滑动,看树皮衣制作的全过程  图/周伟民



古老文明至今闪烁智慧之光

 


黎族原始树皮布制作技艺已经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见证着人类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进步和发展,树皮衣如今早已远离了黎族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在一些垫单、腰带等日常用品,以及一些装饰用品中仍可寻觅到树皮布的踪影。


作为人类原始服饰文化的代表,树皮布文化广布全球,至今除了在我国的黎族、阿美人中传承了下来,在东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也仍保有其生命力


台湾少数民族制作的树皮帽

越南的树皮衣

图/周伟民


太平洋地区的树皮布,所采用的树木是桑树,他们有专用的土地种桑树,每年生长的桑树皮制作树皮布,并且用刻在木板上的花纹印在树皮布上,让树皮布的样式多姿多彩,色彩绚丽缤纷。这些树皮布非常珍贵,可作为氏族首领的礼服,节日跳舞的服装,结婚礼上的服饰以及旅游的艺术品。现在汤加的树皮布已经名扬四海,成为了主要旅游纪念品,而且价格不菲。


广布全球的树皮布文化

人类学家凌纯声认为,树皮布文化的地理分布甚广,其区域西起非洲西部,东经东南亚、太平洋诸群岛,而达中南美洲。现代民族学家多数认为这一文化特质,是起源于东南亚,而后东西分道传播美、非二洲的。这一观点随着丰富的史料及出土文物的不断发掘而获得了可靠的印证,充分地证明了树皮布的源流在我国。在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及我国海南和台湾出土的树皮布石拍,都是这种亲缘关系的证明。




读完此篇的你是不是暗暗佩服黎族先民们生存的勇气和智慧?马上就要暑假啦,如果你将要去海南那遍布椰树的黎乡旅游,不妨睁大双眼,找一找村寨中树皮布的踪迹,还可以告诉小美,一同分享你的惊喜哟。


文:詹贤武


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琼岛守望者——黎族》

2. 冯骥才总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版.

3. 符策超:《此乡多宝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


关于黎族的更多内容,都在这本书里哦: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琼岛守望者——黎族


十余位权威专家成果汇集

经典学术著作海量链接

共同呈现海南岛最早的开拓者——黎族

璀璨的黎锦,是黎族妇女的惊人创造

神秘的文身,传递着民族的文化密码

三月三,请来到黎寨的船形屋边

同享醉人的山栏美酒和黎家山歌


8.16-8.22

上海书展,等你来看

实习编辑|侯钰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转载合作请加微信号:tulipwi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