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树皮为衣,活化石技艺的最后记忆!

 RK588 2016-06-08


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皮制成的衣冠产品。海南岛黎族树皮布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



保亭县黎族树皮布文化的起源可上溯至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用麻和木棉纺织之前,曾经历过相当长时期的“无纺织”年代,用于蔽体的衣物主要是这种粗纤维的“树皮布”。由晋人裴洲《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



海南岛的黎族先民掌握棉纺织技术之后,树皮布并未完全让位于麻、棉制品,依然有人用楮树皮制作垫单、衣服、腰带等生活用品。这主要是因为树皮原料丰富且易采集,黎族对其技艺已相当娴熟,而成品又十分耐用。




黎族“缝树皮为衣”有七个步骤: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成片状和缝制。人们利用加工好的树皮布剪裁缝制帽子、枕头、被子、上衣、裙子、兜卵布、口袋等生活用品。尽管这一技艺分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并不多,其中以锤打工具最为重要。石拍是制作树皮布的器具,也是树皮布文化的标志。


 


黄运英:与毒树打交道的黎族树皮布传承人

  四千多年前先民们制作衣服的技艺,至今还保留在民间,我们不禁十分惊叹。黎族什定村,村子绿树成荫,村路崎岖不平,人迹罕至树皮布制作技艺在这个村子保留至今。


 


黄运英,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传承着这项古老的技艺。

   “如今用不到树皮布了,制作树皮布的树也很难找了,不像过去,到处都是……”




制作树皮布的树,就是“见血封喉”树。据资料记载,“见血封喉”树是所有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人称“鬼树”,其汁液常被古代猎手用来涂在箭头之上,以猎取鸟兽和射杀敌人。它竟然也能被用来加工成衣服?

   老人说,“见血封喉”树制成的树皮布不仅经久耐洗,而且柔软、白净,是制作树皮布的首选树种




黄运英有关树皮布所有的记忆是从他儿时开始,他爷爷是一家之主,每年冬天来临,爷爷都会做些树皮衣或树皮被,用来自家御寒。黄云英爷爷生活的年代,制作树皮布的黎族乡民十分普遍。随着爷爷辈的人的离去,树皮布的制作也渐渐地远离,但有关树皮布的技艺与记忆,直到今日回想,那与今天迥异的生活方式一幕幕还是相当清晰,在这位已至耳顺之年的老人脑海里,间断地回放。




黄运英20岁左右,村子里开始告别了树皮布,那时的麻衣、棉布和棉被等已经开始出现在这个小山村,但树皮布的技艺被黄运英保留下来。



黄运英说:“制作树皮布,一定要选好树种,并不是每种树都可以制作树皮布,见血封喉树是最佳树种。”在当时,见血封喉树就如今天的橡胶、槟榔树一样,随处可见,高高大大。黄运英收藏着一个树皮布的半成品,这是博物馆委托他做的一件树皮衣,现在见血封喉树很少了,制作这件树皮衣所用的树是相关部门特批的。因为现在树皮布已经退出了人们生活之中,只有博物馆需要馆藏或备研究之用老人才会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砍树制作。



这件半成品,粗糙的纤维,质地很硬,很难让人把它与布匹联系起来,也很难想象黎族先民用它来作为遮羞、暖体以及防身的衣裳,也更难想象黎族先民能用世界上最毒的树来制作衣服。也不知道当初有多少人因为制作树皮布而中毒,而献出生命。




而文明的探索往往是伴着牺牲,就在几年前,黄运英老人在一次制作树皮布的过程中不幸中毒,但老人用着爷爷传给他的解毒方法,死里逃生。

  在几年前一次制作过程中,老人不慎划破了手指中毒,虽这次中毒不是很严重,初时有如感冒一样,发烧发热。他马上用少许见血封喉树根煮水服用,他爷爷若干年前教他的解毒方法今天派上了用场,救了他的命。黎族先民,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战胜了世界上最毒的树种。



为什么会选择见血封喉树作为树皮布的原料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王海昌介绍,黎族地区可以用于加工树皮布的树有很多种,如见血封喉树、厚皮树、黄久树、构树(构树古代称豰树,学名楮树)等,但是见血封喉树加工出来的树皮布品质最好,除此之外,黎族先民大多生活在偏远封闭的山区,毒虫蛇兽随处可见。见血封喉树的树皮质地坚韧,有很好的屏蔽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毒性所以还有良好的防虫功能。令人称奇的是古人居然掌握了一套防毒解毒的方法,`于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树木就这样变成了护卫身体最好的制衣原料。


老人讲述树皮布制作过程

   黄运英讲述,做树皮布,见血封喉树最好,如果没有见血封喉树,构树也可。但砍树时间一定要选好,夏、秋两季砍伐制作树皮布的树木因雨水多,树皮的水分也多,树皮与树干容易剥离,砍伐后树也容易再生,但树皮易长虫;而冬天树木水分少,树皮收缩,树皮与树干镶嵌紧密,难以剥离,但树皮却不易长虫。所以上山砍树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




选好树木,按照所制作物品的长短砍下树干,用刀在树干一端砍一圈,然后用刀背慢慢地从上往下敲打树皮,使树皮与树干慢慢地分离,刀背不停地敲打树皮,使树皮越来越多地往外翻,直到树皮与树干完全分离。




分离后的树皮像一个圆筒,将分离下来的树皮拿到水里搓洗,同时在石头上拍打。黄运英老人说,树皮反复几次后就会变软,直到感觉树皮完全柔软适中便可以拿去晾晒了。在晾晒过程中,树上的绿皮会自然脱落,晒干后树皮就成为柔韧的树皮布了。


制作树皮布时用刀把圆筒状的树皮纤维剖开,再用竹针系上麻线缝制。


如今,虽然树皮衣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但树皮布制作的一些生活用品,如铺垫、织机腰带等,在黎族地区也时有可见。尽管树皮布已失去了它往日的作用,可是黄运英老人却没有忘记祖辈传承下来的工艺。



但如今这种技艺已经基本上名存实亡,所以,在黄运英的后代中,没有人去学习掌握这项技艺,但是考虑到树皮布技艺的传承价值,保亭县文化馆的有关人员已经开始学习树皮布的制作技艺,当地的文化部门同时也把老人制作树皮布的技艺录制下来,以备今后研究之用。



树皮布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为树皮布才可证明,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海南树皮布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