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辩证用药加减之二

 江平551 2017-07-11
偏风寒,皮损冬重夏轻,虽痒不甚,舌淡苔薄白,脉沉迟者,重用羌活、防风、麻黄; 
偏风热者,皮损夏重冬轻,痒甚难忍,舌红苔黄,脉弦数者,重用蝉蜕、苦参、木通; 
对冲任不调,经前皮损较轻,经后加重者,重用当归、川芎、红花;
病程长,多次反复发作者,重用白鲜皮、苦参、蝉蜕、红花、当归。 
注意事项:患者服药期间及愈后百日内,忌食鱼、蛋、肥脂、辛辣、生冷及饮酒。
将煎剩的药渣,放入脸盆内加水适量煎汤熏洗,一日1-3次。
方解:
羌活、独活、荆芥、麻黄、防风、苍术解表疏风,宣通腠理;
当归、川芎、红花活血通络;
苦参、白鲜皮、蝉蜕、木通、胡麻仁、甘草泻热解毒,清营润燥。


 加减运用:
  1.若咽痛、红肿者,加马勃15g、青黛(包煎)15g、白僵蚕15g。
  2.鳞屑较厚者,乌梢蛇炒黄后研细末吞服(用药汁),并加紫草30g。
  3.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生首乌45g或秦艽30g;
  4.热盛伤阴者,加女贞子30g、枸杞30g、白芍50g;
  5.脾虚湿盛者,加茯苓50g、白术15g、生苡仁30g;
  6.脓疱型,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


参术止崩汤
用党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补气摄血;
生地、白芍、当归、枣仁养血安神,滋补肝肾心脾之阴;
地榆清热凉血,
川断益肾固冲,
海螵蛸、艾叶温经收涩止血,
炮姜止血,兼制它药寒凉之性。
 加减:
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脾肾阳虚者加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
腰痛者加焦杜仲、桑寄生、川牛膝;
冲任不固出血多者加阿胶、荆芥炭、鹿角胶;
腹痛者加木香、川楝子、乌药;
血瘀者加桃仁、益母草、三七粉。


大便不通加芒硝12克,取其沉降之性,且又软坚化结,直达下焦胞宫,涤垢开闭,推陈出新;
如痛经或经行量少,加桃仁12克,红花9克,丹参9克,川牛膝12克。
若伴带下量多,加炒薏仁18克,炒山药24克,车前子15克;
伴气虚加生黄芪30克;
肝郁气滞,肋痛肋胀加川郁金10克,川楝子9克,木香9克,香附9克;四肢不温加肉桂6克,附子6克。


临床分为4型辨证施治:
⑴肝郁气滞:治宜舒肝理气,化瘀消癥。方用柴胡舒肝汤加味。药用:柴胡,赤芍,枳实,制香附,川芎,丹皮,栀子,橘核,丹参,夏枯草,莪术,生牡蛎,王不留行,青皮,陈皮若肝郁化火

者,可用一贯煎加味;
⑵气滞血瘀:治宜破血消坚,理气化滞。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桃仁,赤芍,丹皮,王不留行,海藻,鳖甲,生牡蛎,夏枯草,当归, 丹参,莪术,三棱,柴胡,浙贝母,半夏。

如患者病程长,出血多,随血耗而见有气虚者,可用理冲汤加减;
⑶痰湿瘀阻:治宜燥湿化痰,化瘀消癥。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药用:苍术,制香附,茯苓,半夏,浙贝母,僵蚕,枳壳,大黄,莪术,三棱,土茯苓,生牡蛎,生薏苡仁,败酱草;
⑷湿热下注: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薏仁连翘败酱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生薏苡仁,连翘,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墓头回,桃仁,赤芍,制乳没,忍冬藤,红藤,

川楝子,延胡索,防风,柴胡。

学习麻瑞亭医林五十年的摘抄

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土也。
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已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
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浊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
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
 
气口即寸口,分寸、关、尺三部。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为阴阳之中气。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
肝与胆,候于左关;脾与胃,候于右关;
肾与膀胱,候予两尺;三焦、心包,均属相火,随水下蛰,所以亦候于两尺。


麻瑞亭下气汤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

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方药;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二、各种病症加减
1、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9-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建泽泻9   猪苓片9-12
  
2、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15克或猪苓皮9-12克易茯苓。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30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茯苓皮9-15或猪苓皮9-12,风湿或类风湿    建泽泻9   土茯苓15-30
  
3、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炒白术9-12

4、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薏仁15-2O克易甘草。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生薏仁15-20
  
5、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岑炭9-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黄芩炭9-12
  
6、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木6-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桂枝木6-9
  
7、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炒赤芍9-12
  
8、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12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生地炭9-12
 
9、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芍6-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祛瘀。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老川芍6-9
 
10、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全当归9-12
  
11、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肉桂3-5
  
12、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大熟地9-12
  
13、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广陈皮9-15
  
14、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炒枳壳9
 
15、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1)炒枳实9(2)炒青皮6-9或鹅枳实6
  
16、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佛手片6-9
  
17、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香橼片6-9
  
18、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全瓜蒌9-12
  
19、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篓皮9-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瓜蒌皮9-12
  
20、咳唾痰涎,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篓仁9-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炒蒌仁9-12
  
21、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郁李仁9-12
  
22、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炒桃仁9-15
  
23、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姜半夏6-9
  
以上为主方之随证随病化裁之要例。临床又善据各症各病之兼症而加减所需之味,灵活化裁而治内伤杂病。又如:

24、主症兼有心悸者,以生地炭9克易丹皮,加广郁金9-12克、延胡索9-12克、柏子仁9-12克、北沙参15-3o克、白蔻仁6-9克、赤丹参15-20克、白茅根9-12克。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生地炭9
加味 
广郁金9-12 延胡索9-12 柏子仁9-12 北沙参15-3o 白蔻仁6-9 赤丹参15-20白茅根9-12
若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

25、肾寒膝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12克、炒干姜3-5克、草蔻仁4-6克。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肉桂3
加味
炒杜仲12 川续断15 骨碎补9-12 炒干姜3-5 草蔻仁4-6
若肾寒而膀肤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姜,加焦山桅3克。

26、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6克。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广陈皮12
加味 前胡12 川贝母9 炙冬花12 北沙参20 白蔻仁6 炙五味4-6
 
27、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
方药
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化裁方   全瓜蒌9  炒枳壳9
加味 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
 
28、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桅3-5克。
方药基础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化裁方
加味 广郁金12 延胡索12 半枝莲12 白花蛇舌草l2 缩砂仁9 赤丹参15 软柴胡9 焦山桅3-5
 
29、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
方药
咳嗽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炙紫菀9克 炙冬花12克 北沙参12克 煨草果5克生地炭9克
咳嗽重,吐粘痰者,加川贝母9克,清肺利气,化痰止咳;
吐黄粘痰者,加浙贝母9克,润肺化痰,理气止咳。
咳而胸膈闷胀不适者,改炒杏仁为瓜萎仁9至12克,宽胸利膈,化痰止咳。
咳而心慌悸者,加柏子仁9克,养心以缓急。
咳嗽,痰多色黄,胶粘难出者,加炒葶苈子6至9克,豁痰利窍,清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胶粘难出者,加白芥子3至6克,摧痰利窍,温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胸膈滞闷者,加韭菜子6至9克,宽胸理气以止咳。
大便干结者,加炒麻仁9克,滑肠以通便。
阵发性咳嗽,汗出者,加炒莱菔子9克,利气滑肠,祛痰止咳。
大便稀溏,阵发性咳嗽者,加罂粟壳5克,敛肠止泄,固肺止咳。
久咳津竭,赢瘦心慌,夜热盗汗者,去生地炭,加大熟地9克,补血以润燥。
当脐硬痛,脐左悸动者,加石菖蒲9克,消痞以止悸。
脉见关尺大,胸闷憋胀者,去生地炭,加旋复花9克,宽胸利气,降逆止咳。禁用桂枝。
肾不纳气,虚咳伤魄者,加南沉香l至3克<研粉,分二次冲服>,炒小香9克,温肾纳气以止咳。
中下虚寒,咳嗽痰稀,咳吐不利者,加炒干姜3至6克,以温暖中下。
口苦,耳鸣者,改生地炭为黄芩炭6至9克,以清胆火。适可而止,不可过服,以免寒凉败胃。
咽喉不利,干涩发痒,痰白胶粘者,改紫苑为苦桔梗9克,化痰以利咽喉。
遗精者,加生龙骨12克、怀山药20克,镇静止遗,补肾以纳气。
急性气管炎,或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气喘咳嗽者,加麻黄绒3至6克,宣肺平喘以止咳。
痰多,气闷不重者,加紫苏子6至9克,利气化痰以止咳。
湿气重,面目浮肿者,泽泻9克,淡渗以利湿。
喘满抬肩者,加麻黄绒6克,宣肺止喘。
痰涎多面不易咳出者,加炒苍术9克,健脾燥湿,以杜绝生痰之源。
中下虚寒,大便稀溏者,加罂粟壳3克,健脾暖肾,敛肠以止泄。
口唇青紫者,加青浮萍9克,以通经活络。
咳痰带血丝者,加白茅根15克,清肺以止血。
痰色黄而粘稠,难以咳出者,加炒葶苈子6至9克,以利气摧痰。
胸膈胀满,莫名其状者,加鹅枳实6至9克,行气以开郁。
大便初干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大便干结,状若羊矢难下者,加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肠润燥以通便。

吐血不重,不思食者,加白蔻仁6克,开胃健脾,以增食纳。(或以煨草果5克代之。)
大便干结,舌苔黄赋或黑腻者,加炒大黄3至6克,以泄大肠燥热。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粉9至12克,清肺以利尿。
咳剧吐血,气虚欲脱者,改炙五味子为山芋肉15至30克,敛肺以固脱。
痰中带血,零星不断者,改藕节为荷叶炭12至20克,清肺以止血。用白茅花更佳。
吐血久久不止者,加三七粉2至3克(分二次冲服)、血竭粉1克(分二次冲服),化瘀以止血。用血竭末塞鼻亦佳。

燥咳过重,舌苔涩腻者,加麦门冬12克,或加天门冬9克,润肺以止嗽。
吐血者,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棕榈炭12克,藕节6O克,敛肺扶伤以止血。
痰涎多,胸闷者,改广陈皮为广桔红9至12克,清肺以祛痰,
劳热盗汗者,加地骨皮9克、山芋肉15克,泄火退热,敛肺止汗。
身体瘦削,动则气喘,痰中带血者,加炙五味子9克、荷叶炭9至15克、白芨9克,敛肺扶伤以止血。
口气腥臭,舌苔厚腻,脉见寸关虚大者,加天门冬9至12克、麦门冬12至15克,清润肺胃,以助其肃降。
劳嗽,吐痰不利,气短者,加红人参6至9克,扶助元气,益气生津,以摧痰涎。
遗精,气短者,可酌加生龙骨9至12克、牡蛎粉12克,敛精藏神,促其钙化。
浸润性肺结核,加炙百部6至9克,以杀灭痨虫。
病久年深,脾湿阳不潜藏者,改粉甘草,为炒苡仁12克,或加焦白术9克,和胃健脾,以助阳之潜降。滋阴之药可酌情加用。禁用姜、桂及一切辛辣之品,以免助其燥热。
胃脘痛
方药;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 乌贼骨9克 炒干姜6克 白蔻仁8克延胡索9克
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
炒杭芍、粉丹皮,疏肝平胆;
川郁金、广桔红、炒杏仁、法半夏,理气降逆;
延胡索,疏肝止痛;
乌贼骨,除酸止痛;
筒肉桂、炒千姜,温暖中下;
白蔻仁,开胃进食。
[加减]
上热,口苦、舌质红者,去筒肉桂,加川黄连3克,以清心火。
大便干结,状若羊矢者,改筒肉桂为何首乌20克,加炒麻仁9克、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湿寒偏重,脉弦、关尺大,舌苔白滑者,改筒肉桂为桂枝木6克、改白蔻仁为缩砂仁6克,加天台乌9克,舒肝升陷,暖中行瘀以止痛。
腹胀者,改白蔻仁为缩砂仁6克,加苏泽兰15至30克,暖脾行瘀以消胀。
脾湿过盛,脉见关寸大、尺涩者,加炒车前子12克,利尿以祛湿。
胃逆呕恶,胸膈满闷者,改炒杏仁为瓜蒌仁9克,加煨生姜6至9克、广木香6克,和胃顺气,以降冲逆。
服药后疼痛反加重者、加怀山药15至30克,健脾养胃以止痛。
胃寒,呃逆者,加荜拨1.5克;
重者加公丁香3至5克、柿蒂10枚、罂粟壳5克,暖胃顺气,以止呃逆。
大便隐血阳性,或见柏油样便者,加三七粉1.5至3克(分二次冲服),扶伤止痛,化瘀止血。
若无砂仁,以草蔻仁6克代之,若无白蔻,以煨草果4至5克代之。
治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或合并出血散剂(也可用治胃溃疡)。[组成] 田三七30克 乌贼骨30克 延胡索30克 炒罂粟壳15克
 共研为极细粉,每包三克。[用法]每日服1.5—3克,分两次冲服.[功能]暖中除酸,化瘀止痛。

胆胃病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15克粉丹皮9克 鹅枳实12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12克 川楝子6-9克 白蔻仁4-8克 北沙参12克 延胡索9克 水煎温服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缓中;
黄芩炭、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
川郁金、北沙参、鹅枳实,全瓜蒌、法半夏,清肺利气,宽胸降逆;
川楝子、延胡索,化瘀止痛。白蔻仁,和胃顺气。
[加减]口苦,咽干,舌苔黄厚腻者,去云茯苓、粉甘草,加软柴胡9克,以平胆疏肝。
口干渴饮,舌苔白厚腻者,去全瓜萎,加天花粉12克,清肺生津以止渴。
郁热不退,发热者,加龙胆草6至9克,清相火而除郁热。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18克 陈枳壳9-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 延胡索6克 川楝子6克 天台乌9克白蔻仁4-8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缓中;
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疏肝平胆,润燥熄风。
郁金、陈枳壳、炒杏仁、法半夏,理气宽胸降逆;
天台乌、延胡索、川楝子,理气化瘀止痛;
白蔻仁,和胃顺气。
[加减]
上热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腹胀者,加苏泽兰15克、川厚朴12克、行气化瘀以消胀。
脾湿肝郁,大便初干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胁痛重者,加罂粟壳5克,以止痛。
下寒明显者,加炒干姜3克,以暖下。若无白蔻仁,以草果3至5克代之。

臌胀
[方药]猪苓9-12克 泽泻9-12克 制首乌15-30克 桔红9-12克粉丹皮9克 炒杭芍9克 炒杏仁9克 川郁金9-12克苏泽兰30克 木防己9克 车前子9克 赤丹参15克草蔻仁6克 法半夏9克 水煎温服
[方解]
猪苓片、建泽泻,健脾利湿;
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柔肝熄风;
川郁金、广桔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
苏泽兰、赤丹参,化瘀通络,消胀利水,
木防已、车前子,疏通水道,利尿消服;
草蔻仁,健脾行瘀。
[加减]肺家燥热,舌苔厚腻,小便少者,加北沙参12至15克,或加淡竹茹9至12克,清肺润燥,以启生水之源。
腹胀、尿少,精神不振者,加炒苍术12至15克,或加地肤子12至15克,以健脾利湿,行瘀消胀。
消化不良者,改草蔻仁为缩砂仁9克,加鸡内金9克,健脾以消食。
湿热重,膀胱热涩,小便不利者,加焦山栀6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肝气下陷,湿寒之像明显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提肝气之下陷。
泻泄
[方药]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9克粉丹皮9克 潞党参15克 煨肉蔻3克 炒干姜6克罂粟壳5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焦白术、粉甘草,健脾和胃,渗湿燥土;
桂枝木、粉丹皮,疏肝止痛升陷;
潞党参,补中益气,炒干姜、煨肉蔻、罂粟壳,温巾暖下,敛肠止泻。
[加减]
腹痛重者,加炒杭芍9克,疏肝以止痛;
大便稀溏,滑泻不收者,加赤石脂12克,敛肠以止泻。
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克、广木香6克、鲜生姜9克,和胃顺气,降逆止呕。
久利不止,脘腹胀满,腹内奔气冲激鸣响,脉见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质红如辣椒,无苔者,为火旺血热之诊,原方去桂枝木,加川黄连3至5克,清君火以凉血。
夜热者,去桂枝木,加炒黄柏6至9克、川黄连3至5克、乌梅肉6至9克,清君相之火以退热,酸敛以止泻。
发热,下利轻呕吐重,脉见细濡、稍弦数,关寸较大,舌苔黄腻者,径用《黄芩半下生姜汤》加味(炒黄芩9克法半夏9克鲜生姜9克炒杭芍9克粉甘草6克粳米9克)以治之,平胆和胃,降逆止呕。
急性胃肠炎,上热重而兼呕吐者,当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之;
呕吐重者,用鲜生姜煎汤送服《藿香正气丸》治之。
盛夏贪饮冷水及冷食不洁,致使毛蒸夜热,出虚汗,腹胀泄利,兼有完谷不化者,为腹内有寒积之诊。可用巴豆两枚,焙黄取霜口服,荡涤寒积。寒积去则利自止。

飧泄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8克 大党参15克 赤石脂12克 炒干姜6克煨肉蔻3-6克 罂粟壳5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
炒杭芍、粉丹皮,舒肝解郁止痛;
炒干姜、筒肉桂,温中暖下;
大党参,补中益气;
罂粟壳、煨肉蔻、赤石脂,健脾暖中,敛肠止泄。
[加减]
久泄不止者,加乌梅肉3至6克,敛肠以止泄。
脾家湿寒,运化迟滞者,加草蔻仁6克,健脾暖中,以助运化。
上热,舌质红赤者,酌加黄芩炭6至9克,或加川黄连3至5克,以清君相之火。
下寒重者,加补骨脂9克,以温下寒。
关尺脉大者,去筒肉桂,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