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我家小孙子上美国加州大学,家族中展开关于教育的讨论,我也谈谈我的初浅看法: 1,教育成败标准既看“认知技能”掌握程度更看重Grit(坚毅)精神的树立。前者是近期物质层面上的价值,后者是长远精神层面上的价值。Grit可译为“坚毅”,但其涵义远比毅力、勤勉、坚强都要丰富得多。Grit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它将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教育的目标要把培养树立‘’Grit‘’性格特质优于掌握‘’认知技能‘’上。这是一种新教育观,值得思考接受。2,子女教育目标世间大多以“望子成龙”为目标,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子女经常矛盾四起的根源所在。世间哪有那么多“龙”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龙“只可望而不可及也。对广泛大众群体更切实际的教育目标应是“望子成人”(做个能自立对社会有用之人才)这是父母应坚守的教育底线。至于成什么才,大/中/小才?应该允许子女自己负责任地自行决择并实践之。父母无法决定他的未来,只能多规劝,建议,不必过分强求,过多干涉。3,”望子成人“过程中父母理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必要条件(家境条件好的给于更充分支持也未尝不可),要“扶上马”送上路“走一程'。至于在这成人之路上,走哪条路,怎么走(笔直/曲折,快/慢),能达到怎样境地高度,父母应多超脱些,放手由子女自行规划和践行。总之我赞成在坚守”成人“大方向前提下允许多样化“成人”模式自主选择。4,在这全球化多元化开放时代,的确在为所有人提供了获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广阔天地和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其中精华糟粕并存,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就靠自己的定力和把握。作为父母只能密切关心,循循诱导,增强其自控能力让他把握好机遇,因有风险,糟粕过于担心就裹足不前,完全没有必要。我一直有个观点:循规蹈矩者未必成才,纵横不羁者未必不能成奇才,世上这种例子还少吗?因此孩子不必要求循规蹈矩成长,提倡纵横不羁闯荡世界也许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