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感到惊奇,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他的姓名已经流传1800多年,在史书、小说、诗歌、戏剧、曲艺或民间传说等种种形式的记载里,其姓名都是众口一致,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姓名之一。 而且很多人能够张口就能说出他的姓名籍贯: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有的还熟知诸葛亮的一家子:祖父诸葛丰,是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做过东汉泰山郡丞;哥哥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左督护,领豫州牧;儿子诸葛瞻是蜀国将军;侄子诸葛恪、诸葛融皆为东吴领兵将帅;堂弟诸葛诞是魏国大司徒骠骑将军兼青州牧。诸葛亮一家英才辈出,扬名三国,显贵几世,无一不是复姓“诸葛”,难道诸葛亮的姓氏还有错吗? 影视剧诸葛亮 事实上,诸葛亮原本确实不姓诸葛,这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晋代陈寿《三国志》为诸葛亮作传,评价持中公允,受到历代有识者的称赞。但是陈寿先生没有说到诸葛亮的姓氏问题。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 吴书 诸葛瑾传》作注,专门说到诸葛家族的姓氏一事:“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为之诸葛,因以为氏。” 从这条注释可知,诸葛瑾的祖上本姓葛,先居于诸县,其后迁到阳都,因为这里也有葛姓居民,是当地的高门大姓。或者因为有意排外,或者便于相互通婚,当地人把两家葛姓加以区分,称由诸县迁来的葛姓为“诸葛”,姓中带上了地名,这也是当时的习惯做法。诸葛瑾的先祖便使用“诸葛”作了本族的姓。诸葛瑾是诸葛亮的胞兄,与其先祖同为一家,这样看来,诸葛亮的祖上原本不姓诸葛,而是姓葛。改为“诸葛”后,其后代相沿,就姓了诸葛,被列为复姓。 影视剧诸葛瑾 同时,《三国志 吴书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也有这样的记载:“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为之诸葛,因以为氏……《风俗通》曰: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 在这段记载中,使用了两种史料。一是《吴书》的记载,与上面裴松之位《诸葛瑾传》所作注解几乎一样,不再赘述。二是《风俗通》则说葛婴为陈胜手下大将,有功于“张楚”政权,因遭谗言陷害,不幸被人冤杀。汉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葛婴为诸县候。古代有因官职、封地等为姓的习俗,人们遂把葛婴的爵位和姓氏合起来,称他的姓氏为“诸葛”。这种说法虽然与《吴书》说法不同,却从另一个渠道证明了诸葛亮祖上原本不姓“诸葛”,而是“葛”。 三国志 再从诸葛亮所在的蜀国高层来看,也有其姓为“葛”的说法。蜀后主刘禅,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对这位父辈丞相极为敬重。对于诸葛亮的姓氏应该不会搞错。刘禅曾经说过:“政在葛氏,祭在寡人。”他的意思是说,蜀国的政治大事和施政大权,由葛氏掌握,自己只管主持祭祀天地、祖宗这类礼仪活动。 众所周知,当时有资格、有能力掌握蜀国大权的只有诸葛亮。刘禅在这种严肃的话语中不会乱讲,他所说的“政在葛氏”不会是单姓为“葛”的什么人,而且也没有这个葛姓能人。从这点也可说明诸葛亮原本姓葛。 影视剧刘禅与诸葛亮 那么,世上“诸葛”一姓除了“葛”姓一脉所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来源?据有关资料记载,还有两大源流 一是诸葛姓氏的得姓始祖为葛伯。夏朝时期,伯益的后代被封为葛伯。葛伯封国灭亡之后,葛氏有一支迁往山东诸县,称为诸葛氏。所以,诸葛氏后人奉葛伯为诸葛姓的始祖。 二是有熊氏之后,为詹葛姓所改。据《通志 氏族略》记载:“又有熊氏之后,葛氏之后为詹葛氏,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意思是说,春秋时期在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者,因齐国人发音“詹”、“诸”不分,“詹葛”讹为“诸葛”,后来干脆改为诸葛氏。 伯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