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三城记 】一二三线城市经济数据大汇总 “上篇—衰退的一线”

 飞鱼zjs 2017-07-11

【三十三城记】一二三线城市经济数据大汇总

上篇—衰退的一线

 

本文将会对33个城市的宏观经济数据的汇总和对比研究。它们的全名单如下:

一线城市(四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十个):天津、重庆、武汉、杭州、苏州、南京、成都、佛山、西安、长沙。三线城市(十九个):宁波、东莞、郑州、沈阳、泉州、福州、合肥、青岛、大连、南宁、太原、无锡、常州、昆明、中山、温州、厦门、珠海、南昌。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地级市278个+副省级城市15个+直辖市4个),单这33个城市的总经济体量就占了4成左右。将这些城市的、人口、资金、消费和房地产等数据汇总起来,与全国的数据进行对比,无疑,我们将会因此揭示这个国家在区域发展上的内在规律。人口和资金如何在各区域之间流动,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有何不同,各区域市民的消费能力以及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都将因此得到真正的揭示。由于数据量太大,这种系统的深度研究在老蛮我启动这篇文章之前从未有过,相信此后也不会再有。老蛮出品,必属精品。是以为序。

 

 

 

上篇——衰退的一线

 

GDP

我们先从最俗套的数据开始,从2010年至今的一线城市GDP占全国的比例。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一线城市是否承担了中国经济领头羊的重任。


 

很遗憾,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城市GDP占全国的比值也就是勉强维持在12.3%左右,恨不得还表现出了下滑到12%的趋势。要知道近年来中国的GDP逐渐丧失增长性,从2010年的超过20%的名义增长率一直下降到现在的7%,而一线城市并没有表现出与全国趋势相逆的增长性,它的经济增速萎缩幅度与全国高度一致,因此其GDP占全国的比值也从未有过提升迹象。很明显,享受了最大的政治资源倾斜的一线城市并没有承担起经济领头羊的责任。这还是真是一个悲伤的结论。对于经济逐步丧失增长性的现实,我们当然指望不上这四个同样处于衰退之中的一线城市了。而二三线城市是否可以承担起这样的重担,将在本文的后续篇章中陆续讲到。

 


人口


在人口问题上,一线城市合计的人口规模倒是超过了全国。从1990年到2000年,一线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值从2.81%上升到3.69%,增加了0.88%。到2010年该比值4.90%,较2000年增加了1.21%。可见新世纪前十年的一线城市人口增速有了显著提升。2010年之后,一线城市的人口占全国的比值提升速度就不好看了,大致维持着每年0.05%的提升,按这种增速下去,到2020年一线城市人口撑死了占全国的比值也就是5.4%,也就是较2010年提升个0.5%左右。从0.88%到1.21%,再下降到0.5%,一线城市的人口占比已经丧失了增速。当然,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我们都很清楚:北京和上海已经不愿意再承担人口流入导致的医疗教育交通等社会配套服务提升的重担,它们已经开始驱赶人口了。目前也就是广州深圳还在小规模的吸引人口流入,但是指望一线城市承担起城市化的重担,继续大规模的吸纳从农村流出的闲置劳动力,已经不现实了

 

 

资金


关于资金数据,首先我们来看存款和贷款余额数据。好吧四个一线城市加起来确实挺有钱的,存款占比超过20%。关于存款占比我必须解释一下,2015年之后我国调整过一次存款的统计口径,各类同业存款也被视为普通存款纳入统计。在这里我为了拉长统计口径调整后的对比年限,把2014年的数据也根据调整后的口径进行了调整。所以,对于上面的数据我们要分成两段来看,以2014年为界,此前和此后的数据演变规律。

 

很明显,一线城市的存贷款占比都已经丧失增长性。从2010年到2013年,一线城市的存款占比从22.5%下降到21.4%,贷款从19.0%下降到17.2%。2014年调整了统计口径(调整口径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扩大存款基数,以增加放贷额度)之后,一线城市同样未能表现出任何的资金上的优势地位。2014年到2017年一季度,存款占比从23.4%下降到22.6%,贷款比例从17.7%下降到17.3%。

 


在总的存款款数据之外,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下2014年之后的居民和企业的存贷款数据(区分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统计方式从2015年开始,为了延长对比年限以考量出规律,老蛮我根据2015年各城市公布的数据中的同比增减值往前追溯到了2014年。无论是居民存款还是企业存款,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居民存款占比从2014年的13.8%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1.1%,企业存款比例则从24.3%下降到21.7%。很多根本搞不清楚状况的同学总是喜欢拿理财和货币基金出来说事,声称存款数据会因此受到干扰,显得全国只有一线城市买理财买货币基金,其它城市和地区的居民和企业都比较弱智,都不买这玩意似的。所以我干脆一点,大家直接看贷款占比的变化好了。贷款是没有这种干扰项的。居民贷款占比,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6年的16.9%,还呈现上升趋势,到今年一季度,伴随着一线城市的地产调控的加码,DUANG,下降到12.6%。而企业贷款更是惨烈,从2014年的17.8%直线下跌到今年一季度的13.8%,连个磕巴都不打。这显示一线城市的实体企业经营已经是水深火热,根本就借不起钱了

 

 

消费


接下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消费数据了。作为吞噬了全国20%以上的资金的一线城市,总得要承担起相应的消费责任。有钱必须要拿来消费,乃是市场经济的公理。然而很抱歉,一线城市的消费力日益孱弱,数据看来真是触目惊心。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的一线城市占比,从2010年的12.59%,一路坚定的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0.35%,真是下降得气势如虹。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们根本无从指望一线城市承担起拉动消费的重任。我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要在一线城市开办各类消费型企业的人注意了:一线城市的消费已经没有任何增长性可言了,请各位务必千万小心谨慎。无论你们是打算在北京盘一个客栈,还是在上海开一个饭店,请务必先放下你们的计划,好好的看一下上面的表格。你们做的或许是岁月静好的梦,想要做点小生意安享现世安稳,但是,请不要尝试与经济大势相对抗

 

 

房地产

在这一章的最后,我们当然要说到房地产。中国人最关注的房地产。这里我会把所有四个城市的数据全都放出来。


2015年,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占全国的比值最高的年份,16.35%。2016年下降到14.26%,今年以来继续下降,截至今年5月份的比值仅为9.97%。这种数据占比演变的背后,当然是由于一线城市相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更为酷烈的房地产严控。目前而言,唯有广州的销售额还过得去,全年大致还能维持2000亿左右的销售规模,另外三个一线城市的成交规模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基本上都是腰斩。

 

我们总结起来看的话,一线城市已经丧失了人口优势,其人口占全国的比值将长期维持在5%左右;一线城市丧失了资金优势,存款占全国的比值将逐渐滑向20%,关键性的企业贷款占比已经跌破14%。一线城市丧失了消费优势,消费占比跌到了10%的边缘。到了现在,一线城市当然也不可能维持房价泡沫。因此,在2010年之后的历次调控面前都能维持强硬的地产市场增幅的一线城市,在2017年终于轰然倒地。一线城市的经济基本面已经惨烈不堪,因此其地产市场当然也无法再对抗调控。而对于这一段总结,我希望各位依然坚持在北上广深高杠杆炒楼的朋友,能好好的看,能把这段话,深深的印到脑子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