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效应的烦恼。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协调,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后来心里却不舒服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把这种感觉写到一篇文章里——《与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狄德罗效应。就是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我们把这种规律叫做配套定律。 生活中的配套定律是随处可见的,例如有人送了一只高档的手表,如果要带上,就要配以相应的衬衫西裤外套皮带皮鞋领带皮夹子也要换成真皮的,然后眼镜也要换成更高档的。然后要用香水,发型也要打理,吃饭也必须出入更高级的餐馆,看小越来越大,还有人们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那么一件衣服,那一件就是配套定律中用来和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鞋子,不同的首饰不同的手包相搭配的衣服。 人们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中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配红木的硬木家具而出入,这样的住宅自然不能破衣,烂杉要有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就迟滴的落下去,也许有一天忽然发现男主人与女主人不够配套,可能就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 这种现象本质上都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面,它可以促进消费和内需型经济增长是好事,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也应看到人的欲望没有穷尽,而我们在一定阶段的财力是有限的,虽然人往高处走,但也应把握适度原则,避免环环相扣的配套让自己透支,比如购物的时候先给自己一个定额,钱花光了就停止刷卡,一个时段制定一个要求,标准暂时达到了就停止进一步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