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原来出自光武大帝刘秀之口!

 山南水北黄花苗 2017-07-11

打捞一段历史记忆 收藏一份乡土情怀


【关注后 回复 爱家乡 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光武大帝刘秀,从一介布衣做到开国皇帝,江山美人齐得。千古第一风流皇帝,非刘秀莫属。


他最会用人。其云台二十八将,人才济济,文武皆备。


他最会打仗。昆阳之战以很少胜极多;在后来征讨四方的战斗中,也时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平蜀之役、讨伐庞萌等。


他最有学问。起于学士大夫,明习经术。仅从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中,就足见这位中兴之主的才学和智慧。


《后汉书》中,就记载了刘秀直接创造的众多成语典故——披荆斩棘、差强人意、举足轻重、推心置腹、危在旦夕、得陇望蜀、旗鼓相当……共30多个。而刘秀,也因此勘称“成语大师”。


这些成语,很多来自他对大臣的勉励以及对时局的分析,体现了他知人善任、审时度势等许多过人之处。

1
疾风知劲草

《东汉观记·王霸传》记载,刘秀起兵路过颖阳时,当地人王霸和一帮朋友去投奔。


他入伍后,忠心耿耿,多次打胜仗。特别在昆阳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


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邯郸和王朗作战时,军事行动遭到了重大挫折。王朗重金悬赏捉拿刘秀,形势万分危急。



这时,王霸的朋友们都悄悄溜走了,只剩下他自己。刘秀对王霸说:“颍川从我者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大意是,在颖阳投奔我的人现在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个人留下来了,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后来刘秀得了天下,封王霸为偏将军,始终都很器重他。


疾风知劲草,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公元25年,刘秀即位后,一面派大将军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河南渑池东)、宜阳(今河南宜阳)两地,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冯异亲率大军,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这时,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汇合。


邓禹派人抢先进攻赤眉军,结果又被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


结果,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了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河南洛宁西北)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


赤眉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首领樊崇等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斗结束了,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们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3
有志者事竟成


光武帝即位不久,住在齐地(今山东淄博一带)的东莱太守张步等地方豪强,纷纷各地拥兵,自立为王。他们互相联盟,不断发展各自势力,对东汉的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建武大将军耿弇提出要去攻打张步,光武帝没有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实力毕竟有限,而对方兵强马壮,不能轻举妄动。


过了三年,在耿弇的建议下,刘秀终于下定决心讨伐劲敌张步。



兵强马壮的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将防线部署在历下(今山东济南历城区)、祝阿(今济南长清区东北)、临淄(今山东淄博)一带。


张步还在泰山与钟成(今山东禹城县东南)一线扎下了数十个营地,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时刻准备迎击耿弇。


耿弇先攻下祝阿,后来又用计相继攻破了历下和临淄。


特别在临淄城外那场生死搏斗中,耿弇大腿被流箭射中,血流如注。


可是他毫不退缩,拔出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然坚持战斗。最终大败张步,从此张步的势力便一蹶不振了。



然后,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全军将士。


他特地把群臣将士召集到一起,夸赞耿弇:“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耿弇将军攻祝阿,连战连捷,功劳相当啊!从前你在南阳就曾建议平定张步,当时我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有志者事竟成”,比喻只要有志气下决心做某事,就一定会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4
置之度外


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但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各自地盘,并不甘心臣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


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


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帝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



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


据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刘秀这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置之度外,不去考虑。指为正义的事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5
克己奉公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一带,当地一个叫祭遵的人,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


任职中,祭遵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他处以死刑。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就命令部下捉拿他。


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不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颖阳侯。



《后汉书·祭遵传》中写到:“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意思是说,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


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克己奉公,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6

乐此不疲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记载:光武帝六十多岁还勤于政事,每天天不亮就上朝,处理国家大事,一直到日落才散朝回宫。

 

他还时常召集公卿郎将谈论经史义理。稍有空闲,他还要伏案读书、批文,知道深夜才上床休息。

 


太子刘庄见父皇每天如此勤劳不怠,心中很不安,便劝谏道:父王争战半生,如今临朝秉政,又如此操劳,儿臣实在放心不下。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但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游安宁。

 

刘秀听罢,摇摇头:皇儿之心,为父要以理解。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我自己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劳啊。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刘秀创造的30多个成语,串起了其夺目而又神奇的一生。


他起于微末,受过高等教育(历代开国皇帝中学历最高的),起兵后三年称帝,十五年荡平天下。

 

策虑深远,战无不胜;执政清明,励精图治;聪明睿智,英明神武……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英杰,实乃中国古代所有皇帝NO.1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功臣们都得以保全,善始善终;家庭和睦,没有任何宫斗夺嫡的人伦惨剧。

 

他德行高尚,恩泽四方。即使后世的史学家们如何苛刻,也都对他无可指责。



尊重原创 欲转载联系我们了解更多家乡人文历史,轻戳以下链接——

云台二十八将中,他是唯一死在刺客手里的战场杀将……

昔日宛县的小亭长,如何成为东汉的首任大司马?

云台二十八宿中,唯一一个抱憾而终的邓州名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