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记

 GXF360 2017-07-11
? 北海记

北海记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年级(9)班 张睿洋

写作宣言:
人生的经历和积淀的思想,经过词藻的完美幻化和语句的精彩连缀,铸就了写作的艺术。

I 西伯利亚的明眸

面前的是一块蓝宝石,一泓处子的明眸。

贝加尔,是蓝色的汇集;整个苍穹不见一丝杂色;远处的水天相接,看不出一丝缝隙。

第二次来到贝加尔的湖边。

契诃夫曾经说过:“贝加尔湖,是上帝之眼。”贝加尔湖的魅力,是必须身临其境时才能感受到的。

从伊尔库茨克乘车,一路向东,就到了安加拉的河口,坐帆船南下,便到了贝加尔湖的南岸。

湖泊是所有水世界中绝佳的胜景。湖泊有淡水的清雅、海面的壮阔,而宏大的湖泊,往往比海洋更有气势。

国内的湖泊,与其他地标相比,比例失调地缩小。贝加尔湖的气势,不由分说地震撼了我们。帆船的速度不快,激起的浪花轻快而明澈,仿佛是天使的清唱,圣婴的飞舞。

那是贝加尔湖的仲夏。暮春的温度,蒸腾的水汽。船从博尔萨亚到利斯特维斯卡,一路都是忍冬青和云杉的森林湖岸。忍冬果的芳香,穗醋栗的酸甜,还有齐墩果的芳郁,仿佛把贝加尔湖如宝石般的湖水,浸透了果和花的香馥。

船停在利斯特维斯卡小镇,从木质的码头上岸,顿时寻觅到了北欧维京式的感觉。

利斯特维斯卡是贝加尔湖附近最大的休养小镇,依着丘陵,错落有致地分布了一道沿湖别墅。当地人的木屋,也点缀在那些优雅的阁楼当中。10月份,当地的气温便降到了冰点。于是那些在码头上忙碌的船夫都披上了驯鹿衣,地衣和苔藓的五光十色,斑斓之美,便将码头边的乱石,装点成了教堂里的马赛克地砖。

当地居民的木屋,虽然简朴无华,但却有浑然的厚重感。贝加尔湖的所有人文,都蕴藏在湖周围的伐木小屋和湖中的片片帆影里。

推开斑驳的木门,我们走进了一间木屋。

II 贝加尔的史诗

在木屋里环视一周,和原来所想的相去甚远。没有炭火,没有壁炉,只有一个没有点燃的煤炉。

主人说,天气还不算冷。

我们在屋正中的一张榉木桌坐下,等主人给我们端上几杯草籽茶。茶一入口,并无清香,只有淡淡的一点甜味。颜色是浅绿的,装在鹿角杯里,显得青翠欲滴;但怎奈味道实在清淡,无法久品。主人用俄语夹着英语,告诉我们这种草籽茶,是蒙古西征时有的。蒙古骑兵抢掠走了粮食和鹿肉,当地人便以草籽充饥。而后来发生黑死病,又用这种草籽茶煮水服下,治疗疾病。久而久之,这成了一种必备的饮品。

于是,草籽茶的清淡也有了绵长的味觉空间和逻辑盈缩。西征的故事被清澈的湖水冲泡,稀释到不浓不淡,正适合饮下。木屋前的一坡碧草,承载成吉思汗的马蹄印,蒙古军刀滴下的血泪。历史的重压,也应把原有的清香与润泽,一并驱散。历史的茶,再无味也浓郁四溢。

贝加尔的茶饭,无非是鹿血酒、生驯鹿肉和贝加尔鳟鱼干。配着粗犷的大环境,这种饮食便成了最曼妙的搭配,再回忆贝加尔史诗般的往事,便只剩下了辉煌与磅礴。

贝加尔湖偏居于北亚,没有常年奔腾的大河;有的,只是无垠的水,无垠的牧草和常年的冻土。但边陲之地的历史,就像一位无人问津的诗作家,定下心来,千百年的积淀,必有一两篇气定神闲,悠然无束的史诗巨作。

贝加尔初见于史册,是西汉的一次流放。苏武的节杖和旌尾,一定探过这清澈的湖水。苏武之后,贝加尔湖边竟出现了历史断代,只有零星的宏观印象,不再有凸显的历史人物。

到了明朝,蓝玉的骑兵北征,一直追到北海,把湖畔的帐篷,蒙古包抹去,又退回中原。于是,贝加尔湖旁,又一次只剩下零星帆影,长夜孤灯。

环湖铁路筑起了。

从伊尔库兹克火车站,找到那辆绿皮火车,窄轨铁路。熟悉但又陌生的马达声,淡淡的蒸汽,火车开动了。

贝加尔环湖铁路是由意大利人援建,修修停停,几十年终于把这条高寒铁路建成了。意大利人大致是持有隧道的修建技术,连隧道口都建成了罗马式的拱桥连廊。倘若围成一圈,还真有了大竞技场的气势和神态。火车全是古式,穿梭于森林之中,简直是风韵盎然。

筑路的时候,应该是19世纪晚期,那是湖边还很荒芜,修建铁路,本是为了运输木材和鱼虾;俄国自己修建了一段,资金乏力,便丢下不管;等到苏俄在贝加尔建了疗养院,才又把意大利专家请来筑路,只不过改成了全民用的线路。试想当年的筑路,虽不会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的筑路艰苦,但也大同小异。人工铺设山毛榉枕木,就地铺设铁轨,这一批拓荒者,真正开启了贝加尔的现代;他们也是贝加尔史诗上最闪耀的一节,一个团体。

“贝加尔的整体印象,还只是旅游。”

这句话虽然牵强,但也无大错。

贝加尔湖的人文,还是太少。它没有摆脱对“湖畔文明”的历史桎梏,终究只是西伯利亚的明眸,贝加尔的史诗。

大河文明,海洋文明,甚至是森林文明,它们都有过辉煌。但湖边,从未有过同等级的文明出现。太湖若是没有长江,深居内陆,也不太可能造就河姆渡的文明。于是,湖泊陷入了文明发展论的怪圈。

契诃夫好似写过,凡是有水之地,有沃土之地,便不无文明存在,但贝加尔是个特例。大致是湖过于秀美,虽有水源,但闭塞的水域缺少了交通。极寒的天气不应是原因,因为北欧的文明,一样的异彩纷呈。贝加尔的历史失意,亦是所有湖泊的魔咒,只是贝加尔的景色美到绝致,还可以挽回一丝安慰。

火车的终点,是大科蒂站。这里,有块蒙文石碑,文字早已模糊,正对它的,是若海般壮阔的贝加尔湖!

微点评

文字一如笔下的贝尔加湖那般清澈干净,读来沁人心脾。文章兼有自然之美和人文内涵,对于人文内涵的着笔,使文章走向深入,不落俗套。在旅行中,不做匆匆过客,带着心去,带着笔去,带着一份向往去,才会写出如此有灵气的文字。

(指导老师:孙玉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