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败殉国者,为什么只有丁汝昌被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

 qweasdzxcrty 2017-07-11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清军的连续失利,朝廷中主和派占主导,使得前线弃城逃跑越来越多。清朝重兵防守的鸭绿江防线不到三天全线崩溃。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轻易被日军占领,威海卫被包围。

战败殉国者,为什么只有丁汝昌被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

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丁汝昌坐困刘公岛,此时北洋舰队已经穷途末路了。面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的劝降书,丁汝昌言辞拒绝,坚持战斗到底。但此时洋员和一些主降将领哀求丁汝昌给予生路。不久刘步蟾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杀。此时败局已定,援军未至,为了保全下属;半夜孤灯下,给老上司李鸿章写了一封绝笔遗书。然后将需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随后他端起浸泡着鸦片的酒杯,一口饮下,满脸的凄楚。“只得一身报国,未能拖累万人。”以身殉国。

丁汝昌死后,其部下拿着投降书,向日本联合舰队投降。至此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近代化海军全军覆没。

战败殉国者,为什么只有丁汝昌被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

李鸿章知晓丁汝昌杀身殉国后,内心是五味杂陈,十分悲伤。他立即上书给朝廷,请求撤销对丁汝昌的处罚。但在战争结束之后,清廷对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都予以“从优议恤”,惟有丁汝昌,尽管以身殉国,却被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棺木漆成黑色,再套以3道铜箍,15年不得下葬。

战败殉国者,为什么只有丁汝昌被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

至于光绪帝为什么单单处罚丁汝昌呢?在光绪帝看来丁汝昌经营北洋舰队,既无其才,又无其德,由此大大影响了北洋舰队的素质,埋下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祸根;同时在黄海海战时丁汝昌畏敌避战、指挥失当(出自《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失利,丁汝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战败殉国者,为什么只有丁汝昌被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

所以光绪帝对丁汝昌是疼恨之急,在下旨时,才会有“始终偾事”,“获咎甚重”等字样,不予体恤。

直到光绪帝死后,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将其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