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自杀殉国,死后却遭朝廷羞辱,棺材被加三道铁链,十年不得下葬

 胡赛萌 2021-06-13

胡赛萌/文

甲午海战,清廷重金打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此战,成为中日两国的国运之战。北洋水师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最终承担责任的却是出力最多的李鸿章和卖命最狠的丁汝昌。

更令人寒心的是,丁汝昌自杀殉国,朝廷不但不对其厚葬和褒奖,反而对其进行羞辱和批判,家属不但没有抚恤金,反而被流放异地。

此外,清廷下令抄没丁汝昌家产,给其遗体穿上黑色囚衣,棺材漆成黑色,外加三道铜箍捆绑,意为枷锁,昭示棺主有罪,同时用砖将其封在原籍村头,不许下葬。

12年前,朝鲜兵变,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开赴朝鲜,平息叛乱,使日本干涉朝鲜的计划落空,之后又前往英国购买军舰,创练水师,被清廷赏穿黄马褂。

从此前的万众瞩目、极尽殊荣,到如今的兵败自杀、死后被辱,丁汝昌还是那个丁汝昌,可朝廷已不是那个朝廷。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就煽动舆论,不顾“北洋数年未添一舰,后勤弹药严重缺乏”的现状,要求光绪帝下令北洋舰队寻求日军决战。

在朝廷和清流的压力下,丁汝昌率军出巡,意图寻求日军主力,但无功而返。清廷指责丁汝昌怯战,丁汝昌被迫再度率军出洋,但仍未所获。

为此,言官对丁汝昌的攻击更狠,礼部侍郎志锐甚至要求处死丁汝昌祭旗,以立军威。

随着战争的开启,为避免日军登陆,威胁首都,清廷严令丁汝昌不得离开旅顺威海一线,直接将北洋舰队困于渤海湾内。

当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在前方浴血奋战的时候,清流言官却在后方各种捅刀子,翁同龢甚至上奏要求革去丁汝昌提督职务,后在李鸿章的苦苦哀求下,光绪收回革职诏命。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在缺乏大量弹药的情况下惜败,三艘巡洋舰被击沉,余舰也受伤严重,日本联合舰队亦有5艘军舰被重创。

战役结束后,北洋舰队返回旅顺修理厂修理,但船坞工人大部分已逃散,以致维修进程极度缓慢。

由于日军已从陆路逼近旅顺,舰船受损又未修复战力,为避免舰队落入日军之手,北洋舰队被迫离开旅顺港,返回无修理厂的威海卫基地。

此事成为丁汝昌畏敌避战的证据,因此被清廷革去顶戴和职务,可言官们还不肯放过丁汝昌,他们在翁同龢授意下联名上奏要求处死丁汝昌。

在言官的运作下,清廷下旨将丁汝昌交刑部治罪,后在李鸿章的极力申辩和北洋将领的通电请愿下,清廷令丁汝昌戴罪立功,事后再解送刑部治罪。

战争打到这步田地,主帅丁汝昌就算再拼命也无济于事,随着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日军海陆合围北洋水师,战争的结局已然注定。

最后,回天无力的丁汝昌自杀殉国,以死明志。他死后,北洋将领随即投降日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丁汝昌死后,清廷却将战败的罪责归结为他指挥不力,贻误战机,畏敌怯战,最后还给死去的他穿上囚衣,极尽羞辱。

从黄马褂到铁枷锁,只在帝王一念之间,哪怕丁汝昌浴血奋战为国殉身,但只要他没达到朝廷的预期,那他就是一个罪该万死的罪人!

朝廷如此,国人怎么会不寒心,此后谁还敢给朝廷卖命?

到了宣统二年,内外交困的清廷终于决定为丁汝昌平反,可此时收买人心已经晚了,仅仅一年之后,湖北新军武昌起义,清廷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公号:好果胡赛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