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将消失的老街

 静思斋012 2017-07-12

城市的发展,无论是规划和改造,离不开征地、拆迁和改建。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老的东西也在逐渐的消失,而且无法再现。因此总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和后人留下点回忆。

近日在上海浦东张江一个即将消失的老街,我用手机拍了一些房屋留存怀念。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一起探讨一下,这些房子的风格和特色

江南民居多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对防火功能的设计很巧妙。一般山墙皆高出屋面,做成梯阶式或平头高墙,称'封火墙',墙体有实心和空斗两种砌筑法。

这栋百年历史的老宅,沿河而建。最亮点就是当初已经充分的考虑到采光和通风,历经风雨保留着典雅和书香味

这幢老屋的'瓦当'(刻有花纹的顶盖)清晰可见,瓦当即盖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带有装饰效果。

盖瓦上褐色的植物相信很多人看见过,但不一定知道叫什么,我啰嗦几句:学名'塔花瓦松',简称瓦松,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小时候玩耍擦破皮就把塔松揉碎了敷在伤口上,它有消炎止疼止血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喜欢这个号码,不知道怎么会破成这样了

木梁和木地板

扶手和踏步承载了多少风尘

木私拉乱接的电线,隐患!

小巷深处

老街那些曾经翻建过的房子依然有江南特色

青砖白墙,典型的江南特色

传统与现代都将消失

解放前的村公所

解放后这里成为邮电局

山墙、木窗、木护墙,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木护墙除了美观,还起到防寒保暖,保护墙体的作用

斑驳的木护墙,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老街的房屋外墙多为空斗墙,墙基常用条石,石灰粉刷装饰墙面

也有用青砖砌实心墙的,一般平房比较多

江南风格的建筑一般底楼是客堂(现在称客厅),二楼做卧室。

客堂地面用大青砖铺就。江南多雨潮湿地下水位浅,所以基础有的用石灰夯实,黄沙压匀,砂上铺砖,以避潮气。

这座石桥叫'太平桥',建造于清乾隆年间。桥面、桥墩均采用花岗岩,仔细看錾刻的'太平'两字,历经三百年的践踏依然很清晰,保佑和祈祷着众生'好度人间春秋'

古人很看重修桥铺路这样功德无量的善事。承前启后,十五年前的地方政府实事工程标记

江南民居在建造时楼房、平房组合排列,错落有致地形成相对规范的格局。利用多河道的特点,依水而建。形成水巷、小巷、驳岸曲径通幽的风韵,被誉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老街通幽

新老山墙交相辉映

纵横交错的电线

于无声处

宅门

这是建于1947年的一栋民宅,政府已经决定予以保留

立体凸雕的门头,显示了当时户主的殷实和地位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以柱直接承檩。

雕梁画栋

木窗依然坚挺不走形

院宅内天井走道用石板条铺砌,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窨井盖纯石雕,美观实用。内圆外方寓意天圆地方。



不破不立,明天会更好

仅以此小品作为老街的回忆,毕竟这样的老街、老宅越来越少了,留存也是一种敬意和怀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