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规矩镜和规矩纹(一)

 芝润斋 2017-07-12

 规矩镜是汉代流行的铜镜品种,规矩纹指的是镜钮外一个方格,方格内有铭文带(或没有),方格四边中点各出一T形纹饰,与其相对为L形纹饰,方格四角外相对V形纹饰,TLV纹饰间一般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和羽人、瑞兽、乳钉纹等。规矩镜于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最为盛行,关于它的来源、寓意和定名问题,不少学者都曾进行过探讨。

规矩镜

在我国的编著中,规矩镜的命名最早出现于1942年梁上椿编撰的《岩窟藏镜》一书,梁氏称:“外人称为TLV式,国人则以字命名,梅原氏谓为方格规矩云。”由此可知,首先为“规矩纹”定名的,是日本学者梅原末治先生(梅原末治君又何尝不是“外人”)。自从梁上椿将“规矩镜”的名称引入之后,我国学者便普遍接受和采用,原因可能是此三种纹饰皆类似于木工用具的“规矩”,且“规矩”二字较之“TLV”的洋字码更易得到中国人的认同。

日本学者中山平次郎早于1918年在《古代支那镜鉴沿革》一文中就提出,规矩纹是西汉中、后期草叶纹镜、叶纹镜的草叶纹变化的产物。日本的后藤守一也赞成并引用此说。此外还有人提出规矩纹是由纯地纹兽纹镜之兽纹演变而成。梁上椿不同意中山等人的观点,认为这是由山字纹镜的“山”字、细地纹镜之细纹及蟠螭纹等变化而来。他还具体阐明它们的发展序列是规矩蟠螭——规矩草叶——规矩四神。上述等人的“演变说”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日本的铃木博司等人指出方格与TLV组合的图形不是先前某种铜镜纹饰变化的结果,而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也被镜子采用。从战国到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与龙纹、叶纹、草叶纹、四神等不同纹样组合在一起。

1937年,欧洲一些学者提出TLV的形式只适合于方格的基调而不适合于圆形的镜子。梅原末治根据王盱墓出土的占星盘上有与此相同的纹饰,提出了来源于占星盘之说。

另一些学者根据端方旧藏以及另外一些被认为是汉代的日晷上有与规矩镜相似的TLV纹饰,认为TLV纹具有天文学的意义。因而有人就将方格规矩纹镜取名为“日晷镜”,并根据日晷推测L与V是表示时间的图像,L表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V表示四季的开始,T则含有空间的意思。

规矩镜

但是,较多的学者则认为规矩纹与六博图纹有关甚至来源于六博。中山平次郎早已注意到了两者的关系。还有的人也注意到了TLV纹不适合于圆镜而适合于六博方形盘,推测其可能是由此而演变来的。杨柳升亦认为汉画像石上有TLV图纹的方形物是六博盘,并提出铜镜是转借它的图案的看法。熊傅新根据马王堆等地出土的陆博的格道图案与铜镜上的规矩纹相同,提出规矩纹铜镜亦可称为“博局纹铜镜”。这些看法也遭到一些学者反对或表示难于接受。

关于规矩纹象征宇宙图式的看法,在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中比较流行。伽马认为钮周图的方框表示地,T象征四方之间,四隅的V象征四海,L是沼泽地的栅栏门,用弯曲的符号是为了表示防止恶魔直接进入(一说T象征大地四边入口两侧有阙楼的门,T的竖线表示通道)。中心的钮代表居于宇宙中心的中国,钮座的八个乳表示支撑天的柱子。这种图式的目的是基于汉代的思想意识形态,表示自己置身于宇宙中间,故铭文有“子孙备具居中央”,以示与宇宙一起运行,有企求长生不死、高官厚禄之意。他的观点虽然有的学者表示同意,但对于他的TLV的解释却不能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