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中医食疗的正确打开方式!

 秦岭之尖 2017-07-12


这里有音频

戳音频,听节目

第十三讲 中医食疗

来自中医出版

10:30

10:30

大家知道

国产《深夜食堂》刚一播出

便引来很多关注

有人说

它就是深夜加长版的广告片

火了泡面、酸菜、可乐、面膜

等等等等……


却唯独没有美食

网络有诗云

君问归期未有期

红烧茄子黄焖鸡

问君能有几多愁

   孜然铁板烧肥牛

今天

我们跟着中振教授

一起来走近中医食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什么宝物呢?请看,这是一个凉茶罐。大家会不会很熟悉?凉茶罐在香港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不过。 


这是一套凉茶罐纪念邮票,是2011年香港政府民政署在香港上百万件文物里边挑选的6件代表性文物之一,我们的凉茶罐入选了。提起这个凉茶罐子的来历,2003年我在筹建我们的中医药博物馆的时候,四处收集文物,新界有一家药材铺,那家老板不经营了,他说赵博士你看见什么喜欢的拿走就行了。有一些植物性的药材,因为长年不用都虫蛀了,但我看见了这个东西,拿来洗一洗擦一擦,一看是个凉茶罐,我就是“捡了个漏儿”。为什么这个凉茶罐能够入选呢?第一,它能够代表香港的风土民情;第二,凉茶在中医药里边是一个和食疗密切相关的话题。

 


治国如烹鲜

中医药食疗,谁为先祖呢?商汤的手下有个宰相叫伊尹,起初伊尹是个奴隶,陪嫁过来的,但他有一手绝技——饭做得很好。他还有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商汤问他饭为什么会做得这么好,他回答,关键是掌握好火候,掌握好配料。商汤与伊尹聊天的过程中,商汤觉得这个人很有思想,办事有条有理。伊尹给商汤出了很多治国之高策,商汤就提升他做宰相。我翻阅了一下史书,能做到宰相位的厨师,中国历史上大概有两位。一个是伊尹,另一个是明朝朱元璋时代的胡惟庸。胡惟庸做菜应该也是不错的,但政绩没有伊尹这么突出。胡惟庸会做什么呢?他会做河豚。河豚是很毒的一个东西,一般人不敢碰,有句话叫“冒死吃河豚”,这是要担很大风险的事。

 

食疗之祖——伊尹

伊尹,名挚,小名阿衡,“尹”是“右相”的意思。他是中国商朝初期著名贤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除了在政治上的突出贡献,伊尹在厨艺上更是颇有建树,有“中华厨祖”之称,更有“烹调之圣”的美誉,中原菜系创始人,也正是他发明了已使用千年的方剂——伊尹汤液,并著有《汤液经》,现已失传,但是其他古书中或能见到部分内容。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6个儿子,多子多孙。他给儿子们起名字,儿子辈从木部,太子朱标,四子是后来迁都北京的明成祖朱棣,棣棠花是一种植物,五子朱橚是干什么的呢?他对医药很有贡献,写了两本书。六子朱桢,桢是桢楠;还有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松、朱楠等,大家看这些名字全跟植物有关。继承天子王位的只能有一个,这么多人争王位就乱了。后来四子朱棣当了皇帝,第五子朱橚聪明不跟你们斗了,搞中医药去也。元代过渡到明代的时候天下大战乱,中原千里无鸡鸣,为什么要从山西大移民,因为中原没有什么人了。常年灾荒战乱不断,粮食不够吃,朱橚主持编写了一本书《救荒本草》,讲的就是一些五谷杂粮、蔬菜野菜,怎么吃怎么用。另外他还组织力量,编了一本《普济方》,这部书收了多少方呢?《本草纲目》收了一万一千多处方,普济方早李时珍一百年,已经收了六万个处方。李时珍的处方和他有什么区别呢?李时珍收的复方多是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的,而且都是实用的小处方。所以我们说李时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没人说朱橚是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是一个王爷,书可能是他自己编的,也不可能是别人帮着编的。

 


民以食为天

药食同源,医药同源。但不是所有的野菜拿来都可以吃,不是所有的药拿来可以随便用的。这里有些药可以做食品,有些药不可以,经过古人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加上中国专家学者的研究,最后由卫计委公布出来101种药食两用的药材名单。

下面讲讲比较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两个方面。

中医有很多的疗法,中药按照功能分,有的教科书为22类,有的为18类。清代的程钟龄比较简便的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我觉得对于初学者,先记两个,一个是泻法,一个是补法。泻什么?清热泻火,祛湿排毒,这都是泻法,即老百姓常说的排毒。补法补什么?补阴、阳、气、血。和我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我觉得凉茶主要是泻,煲汤主要是补法,冬天煲老火汤,冬令大补。换句话说北方人不大煲汤,爱喝粥,粥也是清补、温补为主。补、泻之前要先搞清楚什么呢?大家还记得我做的那副扑克牌吗。首先要辨清药性,分清不同人的体质。苏东坡当时被贬,发配岭南,他写了两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苏东坡很喜欢吃荔枝,也说明苏东坡体质属寒的。香港讲“一颗荔枝三把火”,我见到很多人吃一把荔枝以后流鼻血,睡不着觉,这种人是热性体质。我属寒性体质,来香港后我一次吃过一公斤荔枝,什么事都没有,你们不信下次荔枝上市了可来请我吃,好不好。

 


凉茶是岭南的一大特色,饮凉茶也是中医一大疗法。凉茶在几年前被推荐收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香港大家一定都喝过凉茶,为什么这个凉茶罐子能被收入呢,因为它有文化内涵。如果大家到茶楼酒楼,一进去吃饭,服务员都会先问你饮什么茶,“菊花、香片、普洱?”菊花是一个辛凉解表的常用药。辛凉解表的常用药还有哪些可以泡茶呢?金银花,在山上采金银花的时候不要随便采。有人曾误采了断肠草,两种花长得有些相像,但断肠草的花瓣只金不银。夏天喝的酸梅汤也是一种凉茶,清热解毒。现在韩餐很流行,日餐也很流行。吃生鱼片,香港叫鱼生,吃生鱼片的时候,有几个一定要放,一个是wasabi,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日文,这个是外来语拉丁文,拉丁语属名是Wasabia,后来日语借用过去,我们叫辣根、芥末。还有一个必须要放的是紫苏,不是紫菜,为什么很多人说成紫菜呢?这是一种误解。有店铺卖生鱼片的时候,盘子挺好看的,下边有的印上紫苏叶的图案,还有的干脆用一块塑料剪成叶子的样子,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放紫苏叶不是装饰品,不是为了配颜色的,是为了解鱼蟹毒,因为生吃鱼蟹最怕食物中毒,紫苏是有解毒功效的。

 

香港人是很喜欢煲汤的,我是北方人,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我天天喝粥,从小就喝粥,这种体会不光我一个人,北方人多喜欢喝粥。什么粥最好啊?小米,“首阳山不食周粟”的周粟就是小米。小米是地地道道中原黄河流域产的。小米最能补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今天我们到场听课的都是年轻同学,人什么时候最虚?做妈妈的生完孩子最虚,用什么补?用小米,小米粥加上红枣。大枣和小米搭配,不光适合坐月子的妈妈,平时吃也是非常养人的。

 

五谷入粥好

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而古代的“五谷”一词,一般指的是:稻、黍、稷、麦、菽。稻,即指水稻、大米。黍,即指黄米。稷,即小米。麦,即小麦。菽,即大豆。五谷不仅是果腹的主食,也是有药用功效的中药。在中医学领域有“药食同源”和“食即是药”的观点,五谷就是其最好的注脚和体现。《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的是饮食营养需要多样化的搭配和平衡。

 


大枣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大枣是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谓:”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述:“枣为脾之果,故脾病宜食之。”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妇人坐月子时以枣补气血的用法,还有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爱吃枣;俗话说,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我也有每日吃上几个大枣的习惯,希望能藉此受益。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用大枣的复方共计58条。《伤寒论》桂枝汤被称为张仲景的群方之冠,其中妙用大枣养脾胃而扶营弱,用生姜驱风寒而益卫气,以作调和营卫之剂;姜枣的药对,在后世的时方中更是时常用到。

 

膳食乃药食

现在很多人整天看计算机,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失眠也分好多种,有的人前半夜失眠,有的人后半夜失眠,有的人睡一会儿就醒,特别是中老年人。莲子就是治疗失眠很好的选择,莲子熬粥又养脾胃又治失眠。


四大怀药中,山药是非常好的补脾胃药,药铺里买得到,街市上也买得到。街市上的山药可不可以用呢?那是一种大的菜山药,种虽不同,一样可以用。这个大家熟悉吧?薏苡仁。薏苡仁有几个别名,薏米、苡仁、薏仁米,指的都是一个药。药性赋里说:“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特别是在湿热的天气服用,是养脾胃非常好的药。薏苡仁和小米一起熬粥再加点山药,很养生。


这是在南方常见到的龙眼。我们见过舞龙的龙眼睛,大大的圆圆的,所以那个植物的果实很像它,人们就叫它龙眼。龙眼晒干后入药又叫桂圆,因其果实在八月成熟,古时八月称为桂月,用桂圆肉熬粥挺好的。

中药里炮制是一大特色,鲜药是另一个特色。有400多种中药可用鲜的,但不是什么药都一定要用鲜的,有些药是越陈越好。陈皮就是一个,“百年陈皮赛黄金”嘛。当然不一定要存一百年,这里说的是有一些中药是放陈了以后效果比较好。陈皮熬粥可以用,平时沏茶也可以用,效果都不错。


生姜大家都熟悉,有什么作用?姜分生姜、干姜、炮姜。生姜是解表药,可辛温解表,干姜是温里药,炮姜是经过炮制炒炭的止血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每天早上如果吃一些生姜,能升发阳气,“早吃姜赛参汤,晚吃姜赛砒霜”,这就有些夸张了,只是强调姜最好早上来吃,效果比较好。


前几年有一部非常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叫《大长今》。我到韩国进行过实地考察,大长今确有其人,确无其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历史上长今医女确实有,但电视剧把一些中国和韩国应用的中医药食疗的故事都集中在了长今身上。在韩国中医药是非常流行的。韩国饮食中有一个特色,泡菜。泡菜确实包含一些学问的,前几年药材栽培做得不太好的时候,有一个药很短缺,就是桔梗。桔梗都哪去了?其实主要拿去做泡菜了。《神农本草经》将桔梗列为下品,祛痰作用是不错的。凡列入下品的药用量要注意,而且不可以久服。但经过泡菜的制作过程,桔梗就好了,口感比白菜好吃。上次我在韩国还看到过一道风景,就是地铁车厢里的“泡菜专列”。

 


食疗,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康复、养生的一大特色。日日煲、天天饮的汤水与凉茶,蕴含着中医补与泻的基本治疗大法,而补虚扶正,泻实祛邪的饮食养生之理也尽在其中。“药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之时,又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疗方,持之以恒,必见成效。“不苦口的良药”才是人们真正期盼的。

 

 今天的食疗想加个 赞 ??

---------

~安利来啦~

今天最后一天

《中振说本草》

本草中国最火脱口秀专家

为你解读不一样的本草世界

立体阅读新体验

一本在手视听全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