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写小楷正确的执笔和书写方法,当代许多大腕都错了! 文 / 林泉 开宗明义,写小楷正确的执笔和书写方法是悬肘,高执笔,快速度。 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中说:“使悬笔中锋,臂指如铁石,尽一身之力作蝇头小楷,所谓芥子纳山河大地,非好为神奇,亦欲存竹简漆书之意于万一耳。” 蒋衡是谁?没听说过?蒋衡,原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号江南拙叟、拙老人、函潭老布衣,江苏金坛人,侨居无锡,进子。十五岁从杨宾馆学书,试辄不利,益肆力于古,复博涉晋、唐以来各家名迹,积学既久,名噪大江南北,以小楷冠绝一时。 那好,再来看看宋代大书家米芾是怎样写小楷的。 北宋费衮在他的笔记《梁溪漫志·卷之九》中记录了一件事:米芾向陈寺丞(陈昱,伯修之子)授以作字提笔之法,曰:“以腕着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陈问曰:“提笔亦可作小楷乎?”元章笑,因顾小吏索纸,书其所作《进黼扆赞表》,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父子相顾叹服,因请其法。元章曰:“此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当自熟矣。” 肘悬起之后,不接触桌案,执笔也就相应要高。这样执笔,毛笔的挥洒空间大,易灵动,才能做到“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振迅”即行笔快速。 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 米芾悬肘写小楷的故事,对后人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如蒋骥《续书法论》谓:“作小楷能悬腕已非下乘,惟能悬臂,则静气益静,非端坐不能为之,此所以更高于悬腕一筹。 ” 又如清代的汪云在《书法管见》中也讥笑了不能悬腕(他这里说的悬腕实指悬肘)作小楷的人,他说:“古人悬腕书扇头,虽小楷不必倚案,细阅《黄庭》楷法,律度最严,而神机尽以行草流贯,人忽不察。今人多按定扇骨作小字,不敢作《淳化》《圣教》诸大字,以小者机熟掩过,大者病处尽露。” 写小楷之所以要这样来写,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将全身之力用于毫端。 我写小楷最大的感受就是,小楷虽小,但用劲很大,比写大字还要用大得多的劲道。经常是写大字时并不费力,写小楷时则周身气脉贯通,调息很深,更加感到肩臂肘腕力大势沉。 这一观点,请看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关于小楷的一段话,所见略同,完全印证了我的感受。
傅山谈到写小楷时说:“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臂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在这里,傅山提出了“作小楷须用大力”的概念。他说的力量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如千斤铁杖柱地”的“香象力”。香象力为佛家语,香象是佛教故事中的一种大力的象,可以打败敌人的千军万马,香象力比喻非常大的力量。毛笔尖小而软,要把这么大的力量集中在小小的笔尖上,写出有力度的小楷,不经过艰苦的锻炼功夫是不可能达到的。 他认为写小楷不但要“竭诚运腕”,使用腕力细心地书写笔画,还要“肩臂供筋骨之输”,用肩力和臂力做腕力的后盾,可谓用全身之力著于笔尖。这样写出字来,怎么会飘忽、柔弱呢?有了这样的力度,方“可语奇正之变”,在笔画、字法和结构上求变化。
那么,现今当代中国写小楷的大腕们又是怎样书写的呢?他们大多在小楷书写方法上都有着致命的缺陷——不能悬肘,甚至直接贴腕于桌案;低执笔,几乎手指接触到毛笔根部;速度极慢,写一笔用一两秒,写下一笔之前还要再停一半秒。 下面是韦斯琴写小楷,她因小楷获得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以及其他诸多奖项。 下面是张爱萍写小楷,2015年她因小楷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以及其它诸多奖项。 下面是杨华写小楷(视频截图),他17岁获得第二届全国正书大展入展,后面获得不少各种大奖。 非常遗憾,观看中国现今书坛小楷大腕们的小楷写作,却是个个以腕贴纸,执笔离锋不过一厘米,书写速度基本上写一个笔画长达1-2秒,写一个平均10个笔画的汉字需要10秒左右,一分钟也就只能写六七个字,稍快一些的也不过十字左右。 韦斯琴作品 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执笔和书写方法,根本不得要领。古人过去写小楷,如果这样写,一是要人命,要累死人的;二是这样抄经书,答卷子,写家书,估计没写俩字,黄花菜已经凉了。 张爱萍作品 这些大腕这样写的作品不可谓不中规中矩,不可谓没有“功夫”。但是,最最缺少的却是书法特别是小楷应当以及必须具备的神采、韵味、意趣。 杨华作品临小楷《灵飞经》 缺少了这些,不能称之为书,不过写字而已。 正如赵孟頫在《松雪斋文集》中写道:“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若这幅作品只具形貌,而乏意趣,无论它的技巧多圆熟,也无法把它由死气沉沉的状态中挽救出来。 故作书之道,欲得妙于笔,当先妙于心,敏思藏于胸中,自然巧意发之毫端。古之书家,无不以性情为本,或骋纵横之态,或散郁结之怀,一点一画,皆有意象,在严格的法度之中,别开生面,融汇新致,自然神明焕发,意态超越。 下面是一幅一字价值一辆劳斯莱斯的字。这幅字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人的一封信《局事帖》。也是他的唯一一件传世墨迹。 在2016年5月15日的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拍卖中,唐宋八大家曾巩唯一传世墨迹《局事帖》,镜心水墨纸本,29 × 39.5 cm,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2.07亿元。这件不足一平尺的书法作品共有124字,平均每个字的价格达到167万元,成为史上最贵的“纸片”。 除了名人效应、历史价值之外,这幅字必定有着书法方面的价值,那么,这幅小楷字到底好在哪里使得其能够一字万金呢? 个人认为,曾巩的这幅小楷,具体分析好在以下几点: 1、笔画线条之骨、筋、脉、肉、皮五体调匀皆美; 2、中锋用笔,骨力雄强,给人一种峻爽、凌厉之感; 3、转折上全用方笔,立顿方棱,果敢峻利; 4、竖笔捺撇皆重,其他笔画疏淡参差,穿插其中,如丛碧中疏枝密叶,月光透射,掩映成趣; 5、字体结构取纵长势,自有玉树临风,修长洒脱之妙。 从《局势贴》可以看出,曾巩绝不是枕肘贴腕、低执笔、慢速度写就的。 当代书坛小楷大腕们采用与之相反的书写方法的“好”处是稳定结构,减少失误,但导致的结果自然是笔力缺失,字势无存,风韵欠佳,格调不高。这是写小楷一定务必要注意的地方。
2017年7月11日晚 林泉于北京 本文作者林泉,管理学博士。临池四十多年,遍览历代书帖,精研书法理论,旁涉美学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