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夜银耳、车内放瓶装水,都会变“剧毒”?!

 铁捻山 2017-07-12

隔夜银耳有“剧毒”?






网上一直有传说“隔夜银耳有剧毒”,


这是真的吗?


辟谣者:吴萍 上海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


传言说,隔夜银耳中的硝酸盐会大量分解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正是这个“剧毒”说法的来源。亚硝酸盐会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亚硝酸盐还会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是已经被公认的致癌物。我们知道,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氮肥,会使其含有硝酸盐,植物本身含有的酶会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蔬菜在做熟之后,存放过程中也会产生亚硝酸盐。






食用菜品中含有多少亚硝酸盐才算是有害,我国尚无定论。原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于2005年发布《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最大浓度为4mg/kg。以与银耳性状类似的木耳为例, 1千克新鲜烧好的木耳在室温存放24小时之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从2.19毫克上升到2.59毫克,如果低温下增加量会更少。请注意关键词“1千克”,也就是1公斤,你吃得下吗?


更重要的一点,亚硝酸盐的急性中毒剂量为300—500毫克,要达到中毒剂量,在室温存放24小时后的木耳至少需要吃115公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车内放瓶装水会变“毒水”?


微信朋友圈有消息称,


不应该喝留放在汽车里的瓶装水,


因为夏季车厢内高温会让塑胶瓶子释放出化学物质,


从而导致人们罹患癌症。


这把很多车主吓坏了:


后备箱里那一箱水都该扔掉了吗?






辟谣者:陆远熙 科普作者


制作矿泉水瓶的材料是PET,对此国家有严格的安全规定,它是由TPA(对苯二甲酸)和EG(乙二醇)等两三种单体化合物聚合而来,属于非常纯净的高分子材料。同时,PET很稳定,要在250℃非常高温下才会熔化,若要发生化学变化,至少要在100℃以上。有人专门做过测试,在非常高温的晴天,车前挡风玻璃处的最高温不会超过70℃。即使将瓶装水放在车里一周,也不会释放致癌物“DEHP”增塑剂。


还有一种解答是,车内高温会给PET合成过程可能存留的低分子齐聚物带来缓慢泄漏风险。部分低分子齐聚物可能带有一定毒性,但是否致癌尚无定论。鉴于它含量极微,是以ppm(百万分率)的单位计,基本可以忽视。可以说,只要是合格的PET水瓶,基本不用担心夏季高温引起的安全问题。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健康人报(微信ID:jiankangrenbao),转载请与原平台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