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芭蕉诗韵

 黄河入海一粒尘 2017-07-12

  芭蕉又名绿天、扇仙、甘蕉等,每当仲夏,叶子绿得可爱,尤其在雨洗之后,更是嫩绿欲滴,令人心醉。如果是晴天,那叶子简直成了一幅天然的屏风,给窗前投下了一层绿荫,别有一番情趣在窗前;如果是阴天,细雨霏霏,那淅淅沥沥的雨点洒在叶上,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响,可称得上优美的轻音乐演奏。

  古代,无数诗家墨客为之挥毫、丹青、歌咏。唐张说诗中有“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在这里未展的芭蕉干,如同冷烛绿蜡,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受着寒气袭人的环境束缚,只好把它深藏在紧紧封缄的书札中。春天来了,寒气终会被和煦的东风吹开,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

  也有些人喜爱欣赏雨中芭蕉。广东音乐中有一首名曲叫“雨打芭蕉”,将情与景融化于管弦。听来令人神飞心驰。雨中芭蕉反映在古诗里尤多,白居易说:“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吕本中说:“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听了雨打芭蕉之声,滴醉愁肠,叹人生倏忽,岁月无情。

  古代诗人爱芭蕉,尤推清代诗人孙枝蔚了。他在《新居》诗里咏道:“树须十年大,花少四时香,最爱芭蕉绿,宜栽野老傍。移居才两月,立处共身长,雨夜声虽苦,妻儿劝酒浆。”可见诗人爱芭蕉之初,可谓情深意笃了。他还在《和李屺瞻咏芭蕉》诗中赞道:“叶枯先覆草,根大易含滋,他日苍生望,艰难赖抚馁。”从以上诗句里,使我们不难理解诗人为何如此爱芭蕉的缘由。

  的确,芭蕉实在是不令人注意的植物,却有着不令人注意的美德。她像花草丛中的一位慈母,用它那青春的生命的新绿,遮盖着烈日的暴晒,抵挡住狂风暴雨的吹打,默默地、任劳任怨地捍卫着小花小草的成长……其实喜爱芭蕉的文人又何止孙枝蔚呢?唐代书法家怀素就是以爱种芭蕉著称于世的。他于住宅四周遍种芭蕉,以叶当纸,练笔挥洒。为此,他给自己的居所取名“绿天庵”。有黄庭坚诗为证:“有底春风能好事,解持刀尺翦青天。知君新得草书法,旋卷碧云供小笺。”谁又能想到,在怀素的书法成就上,竟有芭蕉之功呢?

  芭蕉,属多年生草本,叶柄互相抱合如茎,高可及丈。叶大椭圆,夏月自叶心横出花轴,花虽不整齐,然色清淡黄,颇有风韵。据云古代以之为香草。楚辞礼魂中就有“传芭兮代舞”之句,为巫所持之香草也。说是香草,未免过玄,说是传情倒也真是。郑板桥在他的《芭蕉》诗中咏道:“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风。”多情的芭蕉叶,勾起无数文人骚客的情思。

  明代一位无名氏的诗人在一幅《芭蕉仕女》画里题了这样一首诗:“独立徘徊意若何,羊车声已过銮坡,黄金屋里春风面,不及芭蕉雨露多。”这里,诗人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宫廷仕女的形象。她深居宫室,心绪烦乱,盼望已久的宫车却一驰而过,不禁发出哀怨。借芭蕉得天独厚的悠然之乐,衬托了宫廷仕女幽居深宫的寂寞之苦。身居豪华金屋,却不及一株芭蕉!羡蕉之情,溢于言表。

  “芭蕉叶叶为多情”。多情的芭蕉,吸引了多情的贾探春。这位大观园里的贾府三小姐,也爱上了芭蕉。不信可翻开《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里一群才子,欲结诗社。觉得既起诗社,就是诗翁,既是诗翁,就得有个文雅的别号。于是大伙改掉“姐妹叔嫂”的俗称,起了别号。开始,这三位小姐起的是“秋爽居士”,后来宝玉提了意见说:“‘居士’‘主人’,到底不雅,又累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桐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却爱这芭蕉,就称‘蕉下客’罢。”看来,宝玉爱芭蕉,但也爱梧桐,而探春却独爱芭蕉。这大约是由于梧桐叶落而秋,毕竟有几分悲凉之意,而芭蕉终年绿意盎然,颇有几分积极之气吧。独爱芭蕉,不正显示了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三小姐想有一番作为的抱负吗!

  提起芭蕉,也常使人想起郭沫若小时偷芭蕉花治母病的故事。郭沫若童年时,母患头晕病,他中年说吃芭蕉花可愈,便在芭蕉花正开之时,约了哥哥郭开佐同去天后宫攀了一朵。父母知道后,不仅责怪了一顿,还被父亲打手心,罚跪在祖宗遗像前,并叫他们把芭蕉花送还天后宫。

  过了26年,1939年正月,郭沫若回到故里四川乐山沙湾镇。此时,父已衰老,母已去世。弟弟郭开运给四姊画了一幅《蕉叶梅枝图》,郭沫若看后,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含泪在画上题了一首诗:蕉叶配梅枝,此画颇珍奇。梅枝风格似我父,蕉叶令我思先慈。先慈昔病晕,蕉子传可医。曾与五哥同计议,蕉花一朵窃自天后祠。归来献母母心慈,倍受我父笞。只今我母已逝父已衰,不觉眼泪滋。幸有兄弟姊妹妯娌均能尽孝道,反我乃是不孝儿。但愿早日能解甲,长此不相离。(李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