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弹子脑壳 2017-07-12


 

马谡为什么出名?因为他丢了街亭,致使诸葛亮一出祁山就全线败北,很丢面子,很伤蜀军的士气。马谡也由此成了“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成为一个笑料。有意思的是刘备兵败夷陵,白帝城托孤时单门向诸葛亮交代过,说“马谡言过其实”,你要防备他这一点,不可重用之。刘备将要离世之时,有多少大事需要交待安排,马谡竟然成为一件大事,这实在有点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其中的潜台词相当的多,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刘备讲马谡是给诸葛亮听的,诸葛亮不会感到意外。因为马谡很可能会影响到蜀汉将来的兴亡,所以事关重大。这样看来,马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并非仅仅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而已。

诸葛亮为什么重视马谡呢?

老郑归纳有五个理由。

其一是,诸葛亮一边辅佐刘备,一边在发现和选择自己的接班人。马谡是一个喜欢研究兵书战策的人,又常到军师那里去讨教一二。于是他进入了诸葛亮的视野,并且成为考察培养的一个对象。其二是,马谡的一些军事观点与诸葛亮非常接近,这就有了共同的话题,诸葛亮也愿意多与他探讨一些问题,听听他的主张。马谡的确出过一些良策,也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其三,蜀汉武将基本上可以说人才济济,但法正、庞统去世后,谋士人才比较缺乏,尤其年轻一点儿的有点军事理论才能的更是凤毛麟角。马谡在当时几乎是一个新星升空,诸葛亮也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了。有时一些重要的军事会议,诸葛亮也破例邀请马谡参加,按级别他没有资格参加的啊!其四,马谡投其所好,对导师的教诲句句听从,显得非常虚心。也就是说,那么聪明的诸葛亮,也喜欢别人拍他的马屁。好听话谁听着都舒服啊!其五,诸葛亮也不是神仙,看人也有走眼的时候。久而久之,他就忽略了马谡“言过其实”的毛病。刘备的那番话是敲了诸葛亮的麻骨的,可惜,诸葛亮没有听进去。

街亭之失,不单是马谡的责任,诸葛亮也难辞其咎。你可以用马谡,但对马谡的用兵不能完全放手,信任不等让他任性。尽管嘱咐马谡一定不能在山上扎营寨,但缺少了监管(王平应该有此特权,可惜没给他)。挥泪斩马谡,好像是诸葛亮不得已而为之。其实,那也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儿下。

马谡有哪些功劳或者说特长呢?

其一,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曾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诸葛亮赞赏并采纳了这个高见,这个计策也恰好与诸葛亮不谋而合,马谡的这个功劳不小,颇有战略眼光。

其二,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因蜀汉国小兵少,诸葛亮惯用奇招,以求速胜,而司马懿擅用正招打持久战,司马懿的坚守不出让孔明很是头痛。这时马谡出来给诸葛亮献上一计,派人去魏国散布谣言,说司马懿有异心。结果魏文帝曹丕中招,撤了司马懿的兵权,给了蜀国一次修整与强兵之机。

其三,曹魏发兵攻打蜀汉的时候,情况比较危机。马谡请缨出使东吴,说服了摇摆不定企图弃蜀助魏的吴主孙权,稳定与保持了吴蜀联盟,令曹魏军不敢轻举妄动。马谡的大局观和思辨能力不同一般。

不管怎样讲,马谡是有其特长的,有思想见地的,也曾出过一些上好的计策,对蜀汉有着即定的功劳。所以,不杀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关羽当年放走了曹操,按令当斩,不也没有军法从事嘛!如果我们读三国,看电视剧啥的,真的以为马谡是白痴、弱智,那就大错特错了。马谡的军事智慧出类拔萃,但是在理论与实战的结合上出了纰漏。让他多去领兵打几次仗,甚至是败仗,是必不可少的历练。你不给他征讨杀伐穿越枪林弹雨的机会,焉能不落下个“纸上谈兵”的笑柄?当然,马谡也缺了点儿自知之明。

惜乎,马谡!悲乎,马谡!

有点才华的书生,怎么能成为一代叫得响的军事家呢?而且,没留神却当上了反面教员。是也?非也?英雄也?狗熊也?谁也说不清楚噢!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原创】失街亭:也别把马谡当白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