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RI脂肪抑制技术方法

 青红 2017-07-12



MRI脂肪抑制技术方法很多,如磁共振波谱技术,频率选择脂肪饱和技术,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Dixon技术及化学位移成像(CSI)技术等,其中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STIR,频率选择脂肪饱和及CSI技术。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shiftimaging,CSI)即同相位/反相位成像(IPI/OPI)技术对于检测病灶内少量的脂质更为敏感,1984年Dixon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像,它利用水(-OH)和脂肪(-CH2)氢质子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脂肪和水以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所获的相应图像为同相(in phase,IP)或反相(opposed phase,OP)像,IP像上脂肪和水信号相加;而在OP像上两者信号相互抵消。因此观测IP和OP像上组织信号有无下降可推测该组织是否含有脂质。

相位一致+相位反向=水质子像;相位一致-相位反向=脂肪质子像。

肝内含有脂肪成分的病灶并不多见,主要有脂肪瘤,血管肌脂瘤,肝细胞癌伴有脂肪变,腺瘤,假性结节脂肪浸润以及某些肝内转移性肿瘤。另外,肝结节内脂肪变性被认为是癌前病灶转化成肝癌的一个重要恶变标志,是肝癌演变中的一个偶然发生的过程,因而早期发现肝内结节的脂肪变性并与其它病变的鉴别在临床诊断和追踪评估中非常重要。

无肝脂肪变的病例中,同、反相位上肝与病灶相对信噪比无明显差异,显示肝内占位病变能力相似,然而,在肝脂肪变的病例中,肝脂肪变在反相位上呈低信号与其它低信号病灶如肝癌或血管瘤等易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在同相位上肝脂肪变与正常肝实质呈等或稍高信号,常难以诊断而漏诊,此时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对肝脏T1加权扫描,应行常规同、反相位梯度回波T1加权扫描,此外,在肝脂肪变的病例中,反相位和脂肪抑制序列的T1WI上有时可见肝癌或血管瘤周边环状高信号带,而在同相位上肿块周边无此环状高信号带,可能是由肿块与浸润脂肪间存在残留的正常肝实质所致。

上腹部脏器中多数病变,如肝脏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癌(多数),胆管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细胞癌,转移性肿瘤中通常不含有脂质成分;而有些局灶性病变中可含有脂质成分,这些病变主要由两种含脂形式,一种是病灶内含有不同量的成熟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这类病变主要有肝脏脂肪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另一种是病变组织发生脂肪变性,脂滴可出现于细胞内或细胞外间隙,这类病变主要有局灶性脂肪肝、肝细胞腺瘤(部分)、肝细胞癌(部分)、肾上腺腺瘤等。因此,上腹部脏器局灶病变中是否含有脂质,脂质存在形式的准确监测,对于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病灶内含有体积较大的成熟脂肪组织成分,那么脂肪成分的检出非常容易;而当病灶内仅含有体积很小的成熟脂肪组织或病灶内仅有脂肪变性,则脂质成分的检出对MR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常规脂肪抑制技术有三种:反转回复序列(STIR),频率选择预饱和法,正相位、反相位技术。这三种脂肪抑制各有优缺点,STIR的优点是对主磁场均匀度及场强要求不是很高;缺点是扫描时间长,信号抑制的选择性较低,对某些与值接近于脂肪组织的组织(如亚急性血肿)也可能被抑制为低信号。频率选择预饱和法优点是:特异性强,主要抑制脂肪组织信号,对其他组织的信号影响较小;可用多种序列,自旋回波及梯度回波T1及T2均可用,缺点是对主磁场均匀性及场强要求高,视野周边区域脂肪抑制效果差。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相位随改变而成同方向或反方向。这样在同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加,信号强度增高;反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减,信号强度减低。由此可见反相位序列显示有脂肪的组织信号强度减低是通过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去相位作用形成,故在理论上其显示混有脂肪和水的组织信号强度减低较脂肪饱和成像技术更明显,因此在肝脏脂肪变性时水中的氢质子与脂肪中的氢质子混合在一起,反转回复序列和频率选择预饱和法脂肪抑制技术效果不佳,而正相位、反相位技术能达到很好的脂肪抑制效果,尤其在反相位图像上可很容易区分正常肝组织和脂肪变的区域,大大提高了核磁共振对脂肪组织的检出率,弥补了超声与检查对局限型脂肪肝或肝脏弥漫性脂肪变中残留局灶性正常肝组织的诊断难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