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文化革命矫枉过正的法国:不断张扬的人权与传统伦理道德构成了冲突

 南国憨豆 2017-07-12


新视角NPF摘要:


文化革命的结果矫枉过正,一方面它带来了一些社会公正,另一方面,它也把个人权利的伸张推到了极端。现在每个人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自己,考虑自己的权利是什么,也要从这个国家获得什么样的权利,获得什么样的保证,获得什么样的承认。


本文为6月29日举办的钝角网会员讲座——《法国议会选举之后的社会思潮变迁》文字稿第二部分,主讲人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世界政治研究中心崇明教授。崇明教授从马克龙取得总统选举与议会选举的胜利说起,结合法国政坛的新变化,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法国社会思潮与政治文化的思想盛宴。第一部分详见:法国人的政治文化里,有对政治强人的渴望,第五共和国的特点是像君主制共和国?(另,第一部分的法国总理配图有误,法国现任总理菲利普的照片如上图。)


  马克龙当总统之后,第一,他强化了总统制,强化了总统的权力,这是他带来的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他在外交上他表现得比较实用主义。不像以前奥朗德那样有一种左翼的意识形态在背后,马克龙相对来说比较实用主义一些,在外交上没有很突出地表现某种意识形态色彩。比如说他在叙利亚问题上不是像奥朗德坚持,一定要阿萨德走人。他认为即使阿萨德不走人,他们也可以继续考虑怎么样处理叙利亚的问题。他也加强了跟普京的合作,他在很多方面是采取了当时右派候选人菲永的立场,菲永在政治上强调法国应该有一种比较独立的戴高乐主义立场。而不应被这种意识形态所束缚,也不是轻易地跟着美国走。


  马克龙在这方面接受了菲永的一些政策。但是,我们看到法国的媒体很有意思,以前菲永提出这些政策的时候,大家都在攻击他。但是,马克龙提出这个政策的时候,大家都很欣赏他,都在赞扬他。所以,媒体很多方面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他现在开始推行一些比较自由化的经济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革法国的劳工制度。法国经济很大的问题就是失业率比较高,失业率很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法国的劳工制度比较僵化,法国的企业雇佣一个人的成本很高,解雇一个人成本也很高,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雇佣人。现在马克龙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改革《劳动法》。这个政策相对来说是比较偏右的,只是力度不像共和党菲永那样强。但是,现在只是开始进行这个工作,是不是能把改革推进下去也很难说。我们知道在法国推进这样比较棘手的改革,很可能招致法国人上街抗议。法国的工会是反对这种劳工制度变革的,制度变革会使得这些工人以及被雇佣的人的处境不会太稳定。所以,如果要推行这样的改革,这些工会很可能会组织法国人上街抗议


  这种情况在第五共和国,特别是这30年的历史上经常出现。很多改革就是因为这样的抗议,最后不了了之,或者是大打折扣。马克龙是不是能够把这个改革推进下去,这是他总统任期的巨大考验。如果他能改革推进下去,而且取得效果,那他的总统任期就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如果改革失败的话,那他基本上和他的前任一样,也不会有什么前途。这是他政治上的一些变化。


马克龙欧盟建设方向:试图推进联邦制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他试图重新推进欧洲的建设,推进欧盟的建设。这个我就不详细讲了。近几年,在奥朗德当总统的这一段时间,整个欧盟有很大的问题,法国和德国的合作也不是非常好。马克龙当总统之后,他试图重新加强和德国的合作,因为我们知道欧盟的建构里面很重要的推动力其实就是法德的联盟。但是,我们看到他的欧洲政策构想和默克尔的欧洲政策构想,现在有很大的分歧,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马克龙试图把欧洲往联邦制的方向推进,他希望能够加强欧盟的合作,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在劳工方面,在社会保险方面。比如说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财政政府,由这样一个统一的欧洲财政政府来协调各国的财政预算。另一方面,他也试图去通过这样一种合作的方式,来让大家共同分担欧洲国家的债务,他有这样一个倾向。


  但是我们看到德国现在却表现得越来越强调国家主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德国是强调以联邦制的方式来推进欧盟的建设,法国是比较强调以民族国家的方式来进行民主国家的建构。现在却出现了一个反差。德国人不愿意接受联邦制,是不愿意去承担其它国家的债务,也不愿意放弃从欧元获得的经济利益。所以,它现在更多地去强调自己的主权。这就意味着马克龙在以后的五年里面,在欧洲政治方面也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并不能够真正地去推进他在欧盟上的构想。


同性婚姻合法化”带来的伦理挑战,撕裂法国社会



  接下来我要谈法国这几天出现的问题。法国在奥朗德当总统期间,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案,现在在法国同性恋可以结婚了,也可以收养小孩了。但是,法国的同性恋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现在进一步的要求是要生孩子,他们不但要领养孩子,他们要生孩子。他们生孩子怎么办呢?当然就要医疗帮助,女同性恋要通过人工授精这种方式来怀孕,男同性恋就要找代孕。


  前些天,法国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同性恋游行,在游行当中,他们提出了同性恋自己生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女同性恋,她们现在就要求能够像生育比较困难的女性一样,得到医疗帮助。我们知道在法国有一些女性因为生理的原因或者其它的原因,生育比较困难。这些生育比较困难的法国妇女可以得到医疗的帮助,通过人工授精或者是其它的方式,让她们生孩子。但是,女同性恋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只是因为她们是同性恋,她们不能生孩子。因此,她们现在要求像那些有生育困难的妇女一样得到医疗帮助来生孩子。这是她们现在要求的权利。男同性恋也希望能够有代孕的途径来帮助他们。但是,这个过于敏感,目前还没有提上日程,因为代孕牵涉到要利用其他女性的身体。在伦理上,有更大的挑战。但女同性恋要求通过医疗帮助来生孩子,在伦理上也有很大的挑战,直接的后果就是这个孩子生下来是没有父亲的,蓄意地剥夺了他的父爱,而且以后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因为一般捐精的方式都是匿名的,获得的医疗精子和胚胎细胞都是匿名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在伦理上也有很大的问题。



  马克龙在做候选人的时候,他强调他是要去推行这个政策的,是要给女同性恋通过医疗的帮助,来实现生育的权利。所以,现在他的政府接下来就要在这方面进行立法。当然,他也知道这样的立法在社会上会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在奥朗德当总统期间,他通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在法国社会就造成了很大的动荡,有很多法国人,特别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或者是有天主教背景的法国人,他们都抗议同性恋合法化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会造成社会的撕裂,现在如果马克龙要给女同性恋通过医疗进行生育的权利,也会造成社会进一步的撕裂。因为她们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为了相对比较少的同性恋的权利,造成社会的撕裂,马克龙是支持这样的政策的。


  我们看到法国社会的特点就是现在非常强调权利的问题,譬如说法国的同性恋组织的一个发言人说女同性恋通过医疗的科技生育孩子,这和伦理没有关系,这个是她们的权利,不需要考虑伦理问题,一个政府重要的工作是保护公民的权利,是满足公民的权利,而不需要去考虑伦理问题。


  所以,通过这样的立场,我们就可以看到法国的人权已经和伦理道德构成了很大的冲突,这是近30年来法国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从60年代末期、7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就是人权。当然,不仅是法国,在整个西欧都是这样。


马克龙代表了一种文化多元主义色彩的新自由主义


  在我之前关于马克龙的文章里面,我说他代表了一种新自由主义。这种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就是在经济上当然是要推进市场经济,推进经济自由。更重要的特点是在社会文化上面,强调每个人有他的文化权利,比如说信仰上的权利。在生活方式上面,同性恋也好,单身也好,都有这样的权利。我刚才说的给同性恋在生育方面提供医疗帮助的要求,不仅仅针对同性恋,也针对单身的女性。如果这个法案通过之后,一个单身的女性可以不结婚,就通过这种方式来生孩子,因为她们说生孩子是我们的权利。同性恋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的权利,组织家庭也是我们的权利,结婚是权利,收养孩子也是权利。不但要收养孩子,还要生孩子,生孩子也是权利。这种权利的话语不断地突破。


  新自由主义相比于传统的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主义特点是不断地张扬个人的权利。在信仰上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利,这是为什么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很文化多元主义的色彩,譬如说法国的穆斯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穆斯林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有按照自己的信仰组织生活的权利。


  在这种权利话语之下,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应该得到国家的保护,甚至得到国家的支持。法国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还没有像加拿大那样,加拿大是一个完全文化多元主义的国家,这些少数族裔不但要求他们的权利得到承认,还要求国家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法国有传统的世俗性的原则,强调政教分离原则,国家不会去支持宗教上的要求。但是,我们看到法国的社会、法国的少数族裔都在通过这样的文化主义来要求他们的权利,所以新自由主义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社会文化上表现出很强的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这是1968年以来法国社会的特点。



  1968年在法国发生了著名的五月风暴,当时很多学生上街抗议,反对戴高乐政府,五月风暴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革命。在1968年之后,法国的各种激进思潮就开始出现了,我们知道后现代的思想,像福柯以及其他的一些激进思潮,福柯是一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后的是像解构主义的思潮,像德里达这样的一些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开始解构西方的传统,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还是文化的。解构这些传统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个体获得解放,他们认为在西方的历史上个体往往受到各种束缚,包括宗教以及理性启蒙的束缚,所以他们现在要挑战传统的支配,挑战以前理性启蒙中心的价值,让人的个体权利、人的欲望、人的个人的追求得到承认。


  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这样的文化革命不仅是在法国,在欧洲都发生了,这种文化革命的结果就是个人的解放成为了一种突出的现象。这种解放一方面是各种权利的获得,比如说女性的解放、女性获得堕胎的权利以及性解放,男女关系上的解放。包括传统上受到压抑的少数族裔——像同性恋权利的扩张、同性恋的解放。还有少数族裔——比如在美国比较突出的黑人的民权运动,也是这个范围的一部分。这样的运动是有它的意义的。


  它确实在很多方面推动了社会公正。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社会,在人类社会上有社会的传统价值对少数人的压抑的现象。但是,文化革命的结果矫枉过正,一方面它带来了一些社会公正,另一方面,它也把个人权利的伸张推到了极端。现在每个人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自己,考虑自己的权利是什么,也要从这个国家获得什么样的权利,获得什么样的保证,获得什么样的承认。所以,在70年代以来人权成为法国的支配性的话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