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经脉——健康,就在你身边

 lh的杂货铺 2017-07-12

认识经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话跟经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取第一句,就是“人法地”这句,看看如何通过经络来如何在人的身体上体现出来的。

经络学说可以说是针灸理论孕育的,那其实很早了,大概战国成书的黄帝内经,其中的灵枢,也叫九针,就已经是基本成熟了。而魏晋时期,针灸甲乙经,更是一部针灸专著,此时已经基本完善。后来道家的气功也从另一方面为经络学说带来补充与完善。

人体有14条主要经脉,是学针灸必然要熟练掌握的十四条经脉。大家不用掌握,通过这节课,熟悉下就行。这十四条经脉包括: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有人说大地上的14条河流,正好与这14条经脉对应,长江黄河就是任督二脉。姑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客观性,但河流这个比喻就很形象。河流里流的是水,经脉里流的是气。针灸治病原理,其实就跟治理河流,通条水道是一样的。

河里的水,因为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会表现的不正常,不好的结果其实就两种,会枯竭,会泛滥。气在经脉里的表现也是这样,气不足,气有余。气不足的表现,中医叫气虚,形容一个人神疲困倦,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在身体局部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手足寒凉,容易抽筋,关节疼痛,痛经,哮喘等等。气有余的表现,现代社会的人们身上其实已经没那么常见,因为自从蒸汽机发明后,大家都逐渐变成了脑力劳动者。为什么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后,会造成气有余的人减少,气不足的人增多?

先说说什么是气吧,有人把中医里的气形容为能量,就好像汽车里的汽油,推动汽车前进。这个比喻,对现代人很形象,但其实还是有点抽象,因为能量也是无形的。再延伸下,油的总量影响一部车跑的远不远,我们在自己身上不容易立刻看出来。而一辆车跑的快不快,又跟的马力大不大有直接关系,除了要供油,靠的就是汽缸的容量,或者说大家熟悉的排量。我们一次性能调动的气越多,力量就越大。气跟力,就是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形容一个人有劲,就是说他力气大。你想一想张飞,李逵这些猛汉,通常是性子急的,再回忆下,性子急的,好多也是声音大,底气足,有力量,做事干练的。我想太急就是这样的人吧。做推拿按摩的,力气不够可做不好。

而现在的人呢?一个个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电脑面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去锻炼,怎么可能气有余呢?但这么一来,怎么解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上火呢?因为,通俗的讲,气有余,就会亢奋,会上火,但是上火不等于气有余。为什么这么说,我问个问题,河水泛滥,一定是水太多吗?

那么,河水正常的情况下,到底会不会泛滥呢?如果了解黄河下游泛滥情况的朋友,就可以想象的到了。河水正常,甚至不足时,还能泛滥,唯一可能的是河道过于淤积阻塞导致的泛滥,就像一个水坝拦在那里,阻挡水流的前进,当聚集的水量超过警戒线,自然会决口。在人身上有个比较常见同类问题,中医说法叫,郁而化火,这个词说的是什么情况?鲁迅有句话,很形象。就是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我们的身体,心灵受到压抑,阻碍时,就会发生这种状况。比如,晚上通宵,人体的气应该收回脏腑,但你在那里看书,看电脑,不断的消耗气,气就回不去,第二天上火;比如,我有件事要到截止期了,赶时间要做完它,但一直没做完,心里就会一直想着这件事,慢慢的,情绪会烦躁,身体也会上火。当然,中医还有个燥而化火,就是所谓的阴虚火旺的解释了,这等同干旱的自然现象了。不过这个太直观,并且不属于今天讲得河流的体系,就不做解释了。不过,两种都是虚火,用泄法治标不治本。

刚刚讲了上火,这个常见的误区,再讲个女生关心的问题,痛经。中医有个讲法,叫寒凝宫胞。中医有个解释,叫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就好像河水枯竭,但是原因一定只有水变少吗?十几年前,痛经还只是中年女性的专利,青年女子很少见。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气会越来越少,所以,这是正常现象。现在人口老龄化,痛经却在低龄化。人口老龄化好解释,但痛经低龄化是为什么呢?这十几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刚刚说的现代人运动少,气不足是一个原因,而空调又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主动的保温避寒,赶时髦,赶潮流没错,但也要顾惜一下身体。

关于河流问题与身体状况的类比,我发现好像把大家绕晕了。刚刚我从直观的角度,用河水枯竭形容气不足,河水泛滥形容气有余。本来就是个误区,不过因为很直观,而且补不足跟损有余是治病的准则,所以我一下就想到了。其实从对疾病的分类角度,还是换一种说法好,河水不足,就是气不足,河水过多,就是气有余,对应人体的虚症跟实症,虚证则补,实证则泄。这个说法没问题,但是有一定中医基础,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做出准确判断。所以,下面重新说明:如果只看河水带来的灾难,只有两种,枯竭跟泛滥。枯竭常常因为水少,却也可能是寒冷让水栓塞。泛滥常常因为水多,却也可能是泥沙使水淤阻。


经络的分类


刚刚14条主要经脉,我只提到任督二脉,其实对针灸刮痧按摩点穴等用处还不如十二正经大。现在说下整个经络系统的分类,大家记不住也没关系,因为我后面还会一点一点的讲,一但理解了,就容易记了。

经络的定义,是人体内运行的气血的通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的含义,络,有网络的含义。所以一个是主干,一个是分支。一为主,一为辅。经脉上下纵行为主,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沟通经脉。所以,经脉与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下面就开始具体的讲经络分类有那些。喜欢武侠小说的应该都会有印象。

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附属部分。任督二脉就在奇经八脉里。附属部分今天就不详细解说了,就先简单讲下。打个比喻,大江大河都会有流域,比如我现在深圳,是属于珠江流域。所以,河流的流域就相当于经脉的附属部分。包括了(在人体就是五官,眼耳口鼻舌,五体,筋骨肉皮毛血脉。)所以,河流其实就遍布了整个大地。

络脉主要有十五条,开头讲的14条主要经脉各自别出一络再加上脾之大络。还有些细小的孙络,浮络。所以,络脉就是支流了,更小的孙络,浮络连支流也算不上,但也是必须的,因为人体的细胞不能动,不能都住在江边吧。

总结下,经络的类比。经脉,比作大江大河,有流域。络脉比作支流,是连接各个流域的。而经络系统呢,就是整个水循环系统。因为水循环系统遍布大地,开头说的人法地,中医就是解释的。并且,经络学说可以说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而气血津液理论又是经络学说的内容。其实,这三个理论掌握了,虽然不会用药,但也能给人看病了。


中西医对比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就会想到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么看来,好像还是西医先进,不仅有循环系统,还有其他各大系统。把人体分析的一清二楚。而相形之下,经络到现在也只是刚刚发现不久,还没有完整的被科学手段验证。这二者一比较,不免对后者有些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相信吗?其实,当你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说明你进入了一个认知误区。(为了中医的未来,我不免要诡辩一下。)

现代医学里,看得见,摸得着,是指在实验室里发现的,人体结构的物质基础。为什么病人到医院要进行各种化验跟检查?因为有个简单的逻辑在里面,人有病了,就是身体不正常,就会不同于平时的生理结构。(发现了结构的改变,就可以针对性的治疗。)但好多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要借助各种仪器。这也是医疗费用高的一个原因。那么,我刚刚提到的误区,在那里呢?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能质疑呢?

一方面是夸大了仪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轻视了自己的观察。

仪器的优点就不多说了,精确,能见人所不见。我就列举一些缺点,仪器只能测量某些固定的指标,所以是死的,有局限性的。而人是活的,也是活动的,有好多东西是仪器所测不到的。一些看似无关,其实有关的症状。比如,我今天心情不好,胃痛;我今天浑身酸痛,没精神。一些不会在实验室里发生的事。比如,我夜里睡觉,盗汗;白天吃饭,喘。这时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不断的新仪器被发明出来,所以西医会越来越完善。这是事实,也是西医吸引人的地方,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目前仪器的不全面,西医的不完善。比如,药物的副作用,手术的后遗症,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身体的亚健康,除了层出不穷的保健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理论。比如老年人的慢性病,只有换器官,搭支架,还没有根治的方法。

当然,如果没有传统医学,也就是中医闯进我的视线,我也不会对现代医学有什么意见,也不会称之为西医,而会兴冲冲的等待,会心甘情愿的忍耐。

刚刚说到误区的另一方面,我们轻视了对自己的观察,这么说,我想强调的是人们对自己的感知能力的不重视,或者说,对身体反馈给自己信息的忽略。经络系统的存在,真的需要科学来证明吗?病人如果遇到针灸老手。一针下去,或者按摩高手,一指下去。立刻又酸麻胀等类似的感觉,然后病患也随之减轻了。这时候,难道还要靠科学来研究出经络的物质结构才会相信针灸按摩能治病吗?这就是身体感受得到的真实,不仅仅靠五官与逻辑。其实,人体接受内部信息的渠道则更多,虽然信号微弱,但从数量上看,五官与之相比较接来,只是冰山一角。比如,小孩子,饿了会哭,困了会闹,累了会睡觉,憋得慌,就拉,就尿,完了还哭一声,叫人来换尿片。长大了之后,虽然不尿床了,但我们有时,饿了,不吃饭,困了,不上床。上床了,又睡不着了。结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几天也谁不了一个好觉。人体的衰老,难道只能归结于基因,命运吗?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食物的保质期,有时却忽视了保存条件,结果就过早的朽坏了。身体,其实会告诉你,应该如何珍惜他,保护他,关键是你是否关心的他,聆听他的呼声。在我看来,关心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

总结下我对中西医的认知:

西医从解剖学,找到了他的发展方向,血液循环的突破性发现,揭开了人体的奥秘,开拓了治病的方法。

中医从自然观,找到了她的发展方向,阴阳五行理论的成熟,加强了人与自然地联系,完善了治病的原则。


经络图谱讲正经


刚刚的中西医的比较,也不是要贬低一方。不过是现况是中医比西医弱势,想给中医争取多点生存空间,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反对中医,能有个客观的态度。只相信,不怀疑,是迷信。那只怀疑,不相信,又是什么态度?所以,希望大家先把怀疑的心放在深处,把经络理论先简单了解下再做评判。刚刚把经络学说的轮廓给大家勾勒了下,但真正经常用到的,当然就是经脉里的十二正经,因为它跟跟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整体的四肢躯干,以及人体表面的五官皮肤,发生直接关系,起着联结与沟通作用

先面先给大家看下常见的经络图,讲到经络图,就一定有十四条经脉,下面的三张图,都包含了这十四条经脉,不过却又有各自的特色跟用途。

第一幅:

这是复古味道的经络图,纯粹艺术表现,参考价值不大。古人大概就只能看这种图的黑白版。但真正学习经络的时候,要先背书,背口诀,然后师傅在徒弟身上一个一个的点出来。

第二幅:


这是国家标准版,经常挂在医院,诊所里的经络图,作为针灸时的参考资料,也不是学习经络时用的。不过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到所有十四条经脉。我就这幅图先说一下。红色的线条表示阳经,蓝色线条的表示阴经。大家可以看到,手臂内侧,有三条蓝色的,外侧有三条红色的。两腿也是。内为阴,外为阳。所以,就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加起来十二条正经。

第三幅:


现在这个版本,是各种针灸教材里比较通用的版本,他们的特点是,把身体内部的经脉走向也标了出来,是遵照黄帝内经上所记载,其中蓝色的虚线表明的就是内部运行路线,当然,是没有穴位可刺的。而我又把这十四张图放在一起,加了对应脏腑的名字。并且,十二正经的排列顺序也是有规律的。有的同学可能听说过子午流注,就是每个时辰一条正经当令,然后一天十二个时辰正好轮换一遍。不过教材里只讲流注。因为黄帝内经所说的流注,是指气在经脉里的流动与注入,每天沿十二正经绕身体五十周,白天二十五周,夜晚二十五周。不过两者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天只稍微提一下,我怕讲得太多,把大家搞昏了。大家现在只要记住一个循环顺序,就是手三阴三阳,与足三阴三阳的关系。


这张图就是我自己画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十二正经,手足阴阳的走向。把双手抬起来,是为了让阴经走向都往上,阳经走向都往下,如果低下头,那么连接点也在一起了,整个就一个环。这样不一定有什么道理,不过容易记忆。其实这个抽象出来的循环重复三遍,就是十二正经的大循环了,所谓大周天。


五大常用保健要穴


好了,十二正经讲完,就可以进进入今天的附加内容,但也是重头系,不是干货,也不是水货,是物美价廉的养生保健手法。也是大家现在学了,就能立刻用于自身,也能用在父母长辈的身上。因为手法跟身体状况的关系,效果不一定每个人都很明显,但一定没有副作用。不过,这个过程,也能验证另一种真实,用身体体会得到的真实。

光讲经络,我们也不能针灸按摩,因为针灸都是扎在穴位上的。今天不讲穴位,但可以先把最最有用的几个穴位告诉给大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首歌诀是最最基本的针灸歌诀,背下来了,就算是入了门。图里还有句胸胁内关谋,不知道是谁加的。但加上内关,的确是名符其实的五大保健要穴。至于为什么有着相应的作用,那要等了解了十二正经,就知道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着五个穴位的位置跟作用。

【人体的五大保健穴位】 

  1、足三里穴。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是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穴。“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穴。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穴。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一日两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解胸闷有良好作用。还用于胃肠不适恶心打嗝,常配合足三里应用,甚至晕车也可点按此穴。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稍微有酸胀感,一般按3—5分钟即可。

今天就讲到这,第一次试着讲经络,实在是没有底,同时这也是我第二次上台讲课。记得上次讲四季养生,结果整节课都在跑题,结果,大家也跟着跑光了。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讲经络的原因,毕竟有很多东西摆在那里,也有教科书可以参考,该说的内容一定要讲到。

今天唯一有些遗憾的地方,是没有让大家读到经典。而都是通过我的口,我的眼,来认识经典,原文我几乎一句都没讲。虽然通俗一些,但是也充满了水分,甚至我的一些片面的观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我会继续尝试这样讲,如果大家比较反对,我会试着加些原文,尽量按照灵枢,跟针灸甲乙经来讲。不过,也不可能太详细,大家又不会当医生给人看病。而我现在也没资格给人看病,也只能给大家讲讲养生的常识。

最后,总结下今天的内容。希望通过经络,大家能对“人法地”有个形象的理解。中医对自然界,对生命的领悟,非常丰富,各种医理几乎都能在自然界找到。读懂自然,对读懂人体有很大帮助。另外,在讲到仪器时,我所说的对自己身体的审视,反馈信号的接受,也非常重要。自然与自己,两方印证,去探索生命的宝藏。

融入自然规律,聆听生命絮语。健康,就在你身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