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这样的多维竞争力

 风啸一揽众山小 2017-07-13

从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这样的多维竞争力

在很多年以前,我们这一代人常被教导的一种思想,叫做“一招鲜,吃遍天”,干一行就要在行业中做到最好,术业有专攻,不能三心二意。

于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多数人为自己设定的职业路线就是:大学,研究生或留学,大企业,高职位,最终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or大神。

当然,有些人很有天赋,运气也不错,在自己设定的职业方向上走到了底。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种模式未必适合,能爬到金字塔顶部的人总是少数,越往上走,机会就越少,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能当上将军。

另一个原因是,这是一个源自稳定社会的认知模式,而如今是一个变化又快又剧烈的时代,环境一变,坐标系全变了,可能你在一个岗位上还没干几年,这个职业就没了。李开复预言,未来10年,50%的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从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这样的多维竞争力

王东岳老师讲过,世界万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求存。不进步,就只能坐等被淘汰的结局。可是人生又如棋局,刚开始落子的地方很多,天高地阔,到处是生机。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位的高升,你会发现环境对你的制约越来越强,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一人生窘境,通常破局的方法,就是多维竞争力。

在《巨人的工具》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叫亚当斯的漫画家,他的“呆伯特系列漫画”,今天同时在65个国家,使用25种语言,超过两千家报纸上刊登。

在书中,亚当斯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你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两种方法:

一是把某项技能做到最好,成为该领域的顶尖高手;

二是学习两项技能,让这两项技能都达到各自领域前25%的水平,然后再将这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也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第一种方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吴军老师说,把一件事从50分做到90分,靠的是技艺,而要做到100分需要的是艺术。最后的10%很难达到甚至是因天赋所限而根本无法达到的。

当然,如果能用第一种方法不断突破自我,固然很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二种方法更加适用。

从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这样的多维竞争力

就拿亚当斯来说,他不是世界上画画最好的,但能达到前25%的水平;他写笑话的技能也不是最好的,但同样能达到前25%的水平。现在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在一起,画幽默漫画,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前段时间,有个网红叫“细腿大羽”,她本来是一个普通职员,觉得工作实在没意思,干脆就辞职了。辞职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但她自己有两个爱好:喜欢孩子,喜欢摄影;于是尝试着做起了上门给婴儿摄影的生意,从周围的朋友开始,后来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收入不菲,也为自己建立起了个人品牌。

多维竞争力,借用几何术语得话,其实很容易理解: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在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在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如果有三个各自50分的维度就是125000......,虽然这只是比喻,但足以说明事实了。

李笑来曾举过一个很恰当的例子,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已经过去32年了,32年前的金牌得主们,现在大家能记住的也就李宁和郎平两个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两个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从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这样的多维竞争力

在商业领域,类似现象也十分普遍,凡是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大多都不是只在一个维度上有优势,比如:

亚马逊:电商+云计算;

苹果:硬件 +IOS + App Store

阿里巴巴:电商 +蚂蚁金融

京东:电商 + 快递

腾讯:社交 +游戏 +......

巴菲特:企业家 +投资家

罗振宇:知识服务 + 脱口秀

......

多维和专注其实并不矛盾,不同维度的能力不是并行增长的,而是在一个维度上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很难再往上提升的时候,然后在此基础上,生长出其他维度的能力。

培养多维竞争力,本质上是让自己脱离舒适区,当一件事已经做得不错了,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的可能。因为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和错综复杂的生态中,只有持续向前寻找自我人格的下一个落脚点,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新边界,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从平庸走向卓越,你需要这样的多维竞争力

《圣经》 诗篇 126:5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