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富自由之路——如何提升竞争力?

 莫为天下先 2022-11-25 发布于湖南

同样的努力,思路决定出路;学习多维度竞争,不做“一根筋”

如果非要给“什么能力最重要”下一个定义,那么这个能力最应该是:学习能力。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除了吃和睡,别的什么都不会;
其他的一切技能、能力都是后天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都是基于我们的学习能力。

只是,在一路学着学着的过程中,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固定”住了,就不再学习,也不愿学习了,于是也就自动放弃、搁置、忽略了这个最重要、并且可以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好用的能力。

其放弃的原因大概有这几种:

  1. 觉得学习很难
    (其实更多是因为方法不对才觉得难,以及学得太少还没有积累形成逻辑连贯的理解能力,于是就觉得难)

  2. 觉得学习没用
    (这种想法,多半是小时候学习的过程中,没经得住别人的“讽刺”,总听到别人说的“学这个有什么用?、学这个能干嘛?”——然而很多学习、很多能力,的确也都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效果——在我们常常被别人这样问,自己又的确感觉到“好像的确没什么用”,于是,后来也不知不觉加入了“你学这个能有什么用?”的阵容当中)

  3. 觉得自己不需要学了
    (这也是由于环境影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得到了逻辑自洽的闭环,觉得一切现象自己都能解释,即便看到了新东西,或者谁给他说个什么新东西,也用自己陈旧的眼光去看待。常会这样说或这样想:“这有啥的,无非就是……”)

……

我们可以先从结果上来看,这些放弃了学习的人在社会中的状态:绝大部分人都是生活质量并不高的人,因为他们既然连学习都不肯,就必定是短视的(任何有长期视角的人,都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学习)。

短视的人几乎只看得见眼前的苟且得失,于是,生活质量固然容易“一团糟”。生活中也总是会由于眼前的得失而烦恼不断、麻烦不断、甚至家庭生活也常会吵吵闹闹。这部分人,在如今社会中,几乎都处于底层,因为从未习得过什么有竞争力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己动把这些人挪到最底层。

当然还有一部分不学习,但是目前的生活质量也还挺不错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做到生活质量不错,那说明至少他们曾经,或者他们的上辈们,是学习过、努力过从而积攒下一定的财富,或者经营着某个营生的。

相当于,他们在社会中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只是,从长期来看,如果他们继续不学习、不进步,那么曾经积累的东西都会被慢慢的在社会的进步中失去竞争力。

这不难理解,因为社会不断在进步,原有的规则也在不断发展,我们作为个体,如果自己不进步,甚至自己进步的速度跟不上社会整体的速度,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必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即便我们曾经获得过某种还不错的竞争力。

关于上面这些“观点”或者说“论调”,其实看看历史就知道,比如那些各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典故、比如我们华夏民族兴衰的历史等等,都是 由于不进步而失去了竞争力,于是便“落后就要挨打”的真实写照。

(或许我的这些说辞,会引起不少不学习的人的不满甚至唾骂。不过我相信不会是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你,因为你既然都能点开这篇关于学习的文章,那一定程度上说明你不会是一个不学习的人。任何长期持续学习的人都能懂我的意思,这不过就是在小结出社会的真实状况。)

从某个角度看去,不学的人,可以归结成:封闭的人。
封闭,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在发展的价值观,从长期看,封闭的人注定会走向衰败。

(而世界之所以一直在发展,可以说“几乎全靠”那一小部分的不断在进步、不停在发展、永远在学习的人们。由此,学习的力量也可见一斑)

每一个特别成功的人,都是极具开放性的,他们往往都拥有多维竞争力。

所谓多维竞争力,很好理解,就好比,如果我们是一个老师,不要只局限于备课讲课,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其他跟教育相关的事呢……

比如,假设我们是个乡村里的教师,首先我们肯定得想方设法先把课上好,先做到能让自己的学生的成绩永远是相对最优秀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把“怎么在乡村把课上好”的具体操作指南给总结出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至少能在自己的学校推广实施。

这样,自己不就从学生的老师,又变成了老师的老师了么,这就是在'曾经和其他老师竞争教育质量这个维度’上,增加了另一个维度的竞争力,这个维度的增加,会直接甩开曾经的其他所有“同行”……

做到这些难不难呢?我认为并不算难

因为,首先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把学生教好。我们其实只不过就是先不断地打磨这个本职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难道不都是理所应当的吗),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具体自己怎么做的方法步骤总结成方便复制、方便传播的方法理论而已。
(如果觉得这都难,那是不是说明,其实你压根就并不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出色?还是,你说你懒得弄?那么,难道一个连自己把自己做到的事记录总结一下都懒得做的人,竟然有可能真的把那个工作做好?……——或许这些问题都是对许多人的灵魂拷问)

这还没完,即便我们已经做到了上面假设的这些,我们不妨再继续假设:如果我们还会一些基础视频剪辑操作,以及略懂一些拍摄视频的技巧,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把我们'如何做到把乡村小孩子都教好’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放到网上,这就一下子扩大了传播范围——从在当地传播,一下子升级到可在全国传播——这是不是又升级了一个维度。(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会有出版社、电视台、各种相关媒体等等,主动来找到我们呢?那是不是又上升了一个维度?)

上面这样的假设,在网上其实很容易查到真实案例,并且,从真实的角度看去,能够做上面这些的人其实只是觉得这些不过是顺其自然的事(继续用这个乡村教师打比方)。

他或许一开始就是一门心思想希望把乡村里的孩子多往外送出去一点,然后就每天琢磨着怎么能激发孩子多学一点,然后每天这样精进每天这样持续,最终的确就做到了更多孩子们走出乡村;

然后,他把方法总结成一套理论体系的能力,或许就是他平时做备课笔记做得比较详细的一个习惯而已,他只不过是在总结教育理论的时候多换位思考了一点:怎么能让别的老师看到这些理论也能快速理解,并且也愿意用这些方法去教育学生,于是一并记录下来;

再然后,他剪辑视频的能力,无非就是在手机软件上已经被设计得相当方便随便了解一点“傻瓜教程”就能学到的能力。他只不过是想帮助更多的孩子能从乡村里走出去,于是就看到了短视频平台不仅仅是用来“刷”,也可以用来“发”,又于是就主动去做了这些事……

难吗,其实不算难,这些只是一个人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结果——当学习能力变强,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

多维度竞争力,要说难也难,要说简单也的确简单。
所谓难,是如果我们思维已经有些固化,那么我们得突破曾经那些“专业分科”的固化思维;
(所谓专业分科固话思维就是,觉得“自己是学文科的,于是可以不需要懂数理化、自己是学文科的,于是自己语言文字表达差也没关系”,更甚者是,觉得“我都几十岁了,学不了”或“我只会开车,不跑滴滴还能干嘛?”)

要说简单,其实真就差不多和上面这样的假设一样简单,只是领域不同,具体的一些技术手段有点差异而已。

本质上看多维度竞争就是:首先就是要自己在某个领域长期专研,一直类似“工匠精神”的态度在这个领域做到足够的强(只要能做到掌握本质、摸清细节就算得上足够强,或者更简单粗暴点,我们能否在某个领域做到超过至少80%同行),同时,还能“跨界”的把自己这个最强的领域与其他领域稍作结合,便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并且,从经验上看,跨界越大,其价值也越不可估量。

同样多的努力,思路决定出路;学习多维度竞争,不做“一根筋”

在一个维度上精进是做加法;
两个维度上的结合就是做乘法;
多个维度上的融合就像是在做乘方。

一个维度上做得特别好,固然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这样的成就,当拉长了时间尺度,也容易暗淡下去。

就好比,同样是奥运会世界冠军,大众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常在广告里见到的冠军,以及后面又跨界做了别的行业的冠军,比如李宁。
而其他的冠军们,曾经也的确是做到了那个维度当时公认的世界最强,但最终也还是“消失”在了大众视野,这就是最直观的只在一个领域精进,并不一定就能取得卓越的例子。

关于多维度竞争,有一个巧妙的类比:
我们一个人,其实也可以是一个团队;
会写作沟通表达,相当于团队里多了公关主持;
会外语,相当于团队里多了翻译;
会编程,相当于团队里程序员;
……
会学习,相当于团队里有了一个能不断招到各种优秀人才的猎头……

总之,我们应该拥抱学习、渴望成长。
通往财富自由,非常可能来源于我们的某一次多维度竞争力升级。
但是,这前提是我们得先在某一个领域做得足够强,于是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足够强到超过80%同行的技能吗?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曾经理解得还不够、积累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就只要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慢慢积累就好。

要特别注意的是,若要能在某个领域做到足够强同时还能有跨界的能力,那就必需要多学习、更多的学习、持续学习,把一个领域做到足够好,其实的确不难,从目前的大多数行业看去,只要是在不磨洋工的情况下一直呆在那个行业领域,时间都会自动大浪淘沙掉80%的人,做到第一步真的不难,更多是时间问题,然而这“跨界”的能力,就必需只有在长期的持续学习中才能在将来某一个合适的时机被发现,谁也不知道具体会是什么。

跨界,它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是因为的确无法一开始知道会是什么,往往都是发展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
必然,是因为,在长期的持续学习中,必定会在其他领域有所结合,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从现在起,我们的学习,又有了一个更具体的理由:提升我们未来一定用得到的多维度竞争力。

如今,“学习没用”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好像即便还不能完全理解学习具体的用处,但是已经逐渐在周围或者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很多人通过长期持续的学习而功成名就,也或许是我自己已经逐渐远离了会发出这种声音的环境,只是我自己听不到了。

OK,今天就到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