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月新增信贷和M2增速超预期背离意味着什么?

 老沈阅览 2017-07-13

来源:小报告


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即新增信贷),是商业银行负债端扩张的最主要、最传统的来源。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6月新增信贷15400亿,超预期增长,而M2余额仅为9.4%,再创历史新低,两者超预期大幅背离。


当前我国信用创造货币的主要来源方式有五种:新增贷款(新增信贷)、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同业业务派生、银行外汇买卖。2015至今,中国处于外汇占款存量下降时代。


而这一次新增信贷和M2增速超预期背离意味着什么?


中信固收首席研究员明明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表示,新增信贷和M2增速超预期背离意味着去杠杆取得效果,银行同业业务降低。


无独有偶,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表示,M2的存款派生渠道一方面是靠信贷,但信贷数据不弱,另一方面是同业存款,(可以看出)金融去杠杆压力下同业存款下降是M2回落的主因。实体融资需求还是挺强的,或因为房地产回落得比想象中慢、制造业设备更新需求所致。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6月M2与信贷和社融之间存在“剪刀差”,表现在全社会杠杆增速下滑,但实体经济融资情况良好,去杠杆主要发生在金融部门。从实体经济来看,两数据可以看出,央行“维稳”态度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未明显下滑;而在银监会等严监管下,金融体系的空转问题得到明显改善,金融部门去杠杆成效显著。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对此解读称,两者背离可以看出去杠杆取得效果,主要原因和5月类似,尽管贷款增多,但预计非信贷类资产(包括银行同业等)投放增速下降明显,对M2增速构成拖累。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M2增速回升面临不小的压力。


针对6月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只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可能是新常态,市场不必过度解读。并且,基数效应拉低6月M2增速约0.15个百分点。若考虑基数效应,6月末M2增速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当前我国信用创造货币的主要来源


1、新增贷款


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端扩张的最主要来源。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信贷创造存款的过程:假设经济体最初的100元来自于实体部门从海外带入的外汇,当实体部门将外汇兑换成本币后,中央银行形成了100元的外汇占款。实体部门再将本币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则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暂定20%)缴纳准备金,剩余存款存为超额准备金。此时,央行、银行与实体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均为100元,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也均为100元。随后,当实体部门向银行贷款时,银行负债端派生出80元的存款,而资产端则增加了80元的贷款。由于新增的80元存款需要交纳16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于是超额准备金中的16元划入法定存款准备金。同时,实体部门负债端增加了未归还的贷款,而资产端则多了一笔80元的存款。最终,基础货币仍为100,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并未扩张,而广义货币增加至180元,银行与实体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相应扩张。


2、商业银行证券投资


现在假设企业并非通过贷款融资,而是改为发行债券,其中80元债券被商业银行购买,此时商业银行的负债端与资产端也同时扩张了80元,不同于贷款的是资产端的增加科目改为了持有债券。而实体部门负债端也由贷款融资变为了债券融资。如果实体部门发行的债券是被银行体系以外机构或个人购买,则视为直接融资,并不会派生货币。


3、同业业务派生


假设经济体增加了非银金融部门,并因资金需求向商业银行拆借80元,并将80元存入银行。则非银同业部门负债项下将增加同业拆借80元;资产项下增加存在银行的存款,称为存放同业。银行在负债项下增加了存款80元,称为同业存放;在资产项下增加了对同业的一笔债权,称为拆放同业。在此过程中,银行业对外信用扩张80元,其资产负债表和全社会广义货币也相应扩张。


现实中,金融机构间的同业业务越来越复杂,除了同业拆借外,还有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各种业务,但只要是银行向非银行同业融出资金,并形成同业存放,都会导致货币的派生。此外,在一些银行之间的买入返售业务中,会产生一家银行的表内部门与另一家银行的表外部门交易的情况,这部分会导致两家银行表内合并后形成轧差,也会形成相应的货币派生。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造成的新增M2有增多的趋势。


4、银行外汇买卖


现假设实体部门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赚得价值80元本币的外汇。此时,其资产项与所有者权益均增加80元。随后,实体部门向银行进行结汇,对应银行在柜台市场买入外汇。此时,银行负债端派生出80元存款,资产端则增加相应的外汇。基础货币仍为100不变,广义货币增加值180元。紧接着银行向央行申请结汇,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80元,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80元,并造成基础货币增加80元。以上过程描述了2002年以来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导致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不断增加的过程。



为了对冲货币的增发,历史上央行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实施。一是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假设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20%上调至30%,则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对应减少18元,划入法定存款准备金,其再次派生货币货币的空间下降,但基础货币并未变化。二是通过发行央票回收基础货币,央行发行央票80元,银行则动用相应超额准备金购买,基础货币被回笼。


5、财政存款


财政存款主要对货币量存在两种影响,一是存放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的政府存款,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存款、中央政府存款和商业银行划来财政性存款,影响基础货币投放;二是存放在商业银行的财政存款,包括中央财政存款、地方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和国库定期存款。



假设变动前实体部门已经向银行贷款80元,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本别为100元和180元。此时,实体部门向财政缴税20元形成财政存款,则实体部门存款下降20元至160元,对应负债所有者权益下降20元。考虑情况一,上缴的税收存入银行部门,则原来实体部门在银行的存款将减少20元形成财政存款。由于财政存款(假定为预算内)不计入M2,也不缴纳准备金,因此广义货币减少20至160元,但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4元划入超额准备金。央行资产负债表、准备金总量与基础货币均不发生变化。


情景二,企业缴税直接存入央行账户,则银行存款减少20元,对应超额准备金减少20元,随后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转入超额准备金4元,超额准备金变为48元。央行负债端准备金减少20元,财政存款增加20元,对应基础货币减少20元至80元。可见,两种不同的财政存款上缴,对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影响是不同的。


凤凰财经旗下小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