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纪,阿富汗入侵印度,屠杀僧人,把所有寺院夷为平地,寺内财物掠夺一空。征服旁遮普之后,印度西北部的佛教土崩瓦解,所有佛教信徒都被杀死,荡然无存。12世纪,回教对北印度入侵,捣毁已存两千之久的超戒寺、那烂陀寺等等,连寺庙石块也被抛入河中。所有被发现的僧侣都被屠杀,大屠杀之后,幸存的僧侣及班智达,亡命去了尼泊尔、西藏、缅甸、柬埔寨。
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本是佛教圣地,十三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开始在当地传教,到16世纪时期当地已经成为回教区。 回过头来看三武灭佛,表面上看不一样,实际上深层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佛教一旦扩展,国家就会衰弱,而在那个时代,武力不如邻国的国家,多数命运是被吞并,国破人亡,一无所存。 而仔细分析的话,第一就是人口,如果信佛人口增加,这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就会剧减,战斗力也大幅下降。第二是社会经济,佛寺经济来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施舍,而国民生产的物资如果很大程度上成为施舍之物,经济就会遭遇重创,简单说“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规律被违背了,你让其他人怎么劳动?第三是文化,佛寺主要就是念经,倘若大多数国民都成为信徒,都去听和尚念经,那么文化产业也就灭亡了。 自然,这些可能性,如今的人们可能不能理解。但在古代乃至近代,很多国家都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伊斯兰教鼓吹圣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有利于帝国的扩张形成。所以你看中古史以来,那些地跨三大洲的帝国,几乎都是穆斯林帝国。基督教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视,十字军东征便是一例。但佛教呢,你看几乎是零。这也就是佛教遭遇统治者鄙视的缘故,尤其是有军事扩张念头的君王通常会对佛教不屑一顾,除非其突然之间厌倦战争,就如当初的阿育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