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就死了吧,没什么好怕的

 茂林之家 2017-07-13
        从生到死,

  一步之差的选择,

  却是万里之遥且不能返程的旅途。

  除了游戏世界里,大家可以把死亡和生命挂在嘴边开玩笑,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把死亡轻易地说出口。

  从小到大,家里人都教育我,长辈去世,万万不可说那个“死”字,而要用“老掉了”、“走掉了”之类的说法。

  吃饭的时候,筷子要横着架在碗上,绝对不能插在饭碗里,因为只有祭奠死人的时候,碗筷才会这样摆放。


 

  


  的确,我们见过许多在死亡面前无所畏惧的人,他们站在死神的镰刀前,轻蔑狂笑,仿佛面对的是微风霁月,而不是轮回深渊。

  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又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为爱情

  有数据统计,自杀的最重要诱因,是感情危机引发的情绪障碍。

  想想也对,负债累累,可以一笔一笔地偿还弥补。但是如果自己的一生所爱离开了自己,你就算是绞尽脑汁地摘下星星月亮,也无法挽回。

  有一个故事,叫做“尾生抱柱”。

  故事很简单,尾生和女朋友在桥上约会,女朋友迟迟不来,结果洪水来了。尾生死脑筋一个,抱着桥柱等女朋友,结果被淹死了。


  历来人们用这个故事教育后世,要学习尾生,信守承诺。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其实跟冷冰冰的承诺关系并不大。这就是一个痴心的男孩子陷在对爱情的期望里拔不出来的故事。

  在女朋友家楼下等女朋友化妆的男孩子最有体会,在那“十分钟”,脑子里真的可以什么都不想,就想着楼上的那个女孩子。

  这期间的纠葛和遗憾,恰如元好问的那一首《雁丘词》: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尾生又何尝不是一只无处可归的大雁?

  在尾生的心里,自己一天的朝思暮想,等的都是这个女孩子。自己吃饭睡觉,延续生命,也就是为了第二天还能见到这个女孩子罢了。如果这个女孩子不再见自己,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为爱情而死,愚蠢么?愚蠢。

  可是有时候除了愚蠢这条路,也无路可走。

  就像在中国古代,女性的人生,是完全可以和爱情划等号的。

  不然杜十娘也不会恨铁不成钢,怒沉百宝箱。李香君也不会因为一场陷害就血溅桃花扇。


  这些女子们为情自尽,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确实很愚蠢。

  但是并不可笑。毕竟谁都有为爱情沉沦的那一刻,今天你笑别人,总有一天,也会有人笑你。

  不经历过那样一场刻骨铭心爱情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会把唯一的救命木板留给露丝,更难以感受到残破木桥之上,尾生望眼欲穿的目光。

  很多女孩子喜欢在浓情蜜意的时候,对男朋友说:“你要是不爱我了,我就死给你看。”

  相信我,她们可能是冲动,可能是没脑子。

  但是绝对不是开玩笑。

  为真理

  春秋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和大臣崔柕的老婆通奸,被崔柕发现了。

  崔柕杀了齐庄公。

  这件事崔柕虽然没做错,但是史官那边是道门槛。


  因为在古代,不管你弑君的名义多么正义,只要你杀了自己的君主,就是大逆不道。

  于是崔柕叫来当时的史官,史官没有犹豫,写下了“崔柕弑其君”。

  崔柕当然不满意,于是杀了这个史官。

  古代做史官,基本上是父亲死了,儿子继续,哥哥死了弟弟继续。汉朝时候的《汉书》就是班彪和儿子班固,以及女儿班昭共同完成的。

  接替这个史官的是他的弟弟,结果这个弟弟还是和哥哥一样,写下了那五个字——“崔柕弑其君”。

  崔柕能怎么办呢?接着杀。

  然后最小的弟弟拿起了两位哥哥的笔,还是那五个字——“崔柕弑其君”。

  崔柕怕了,他知道,自己大概是杀不完的,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让这个最小的弟弟,带着史书,活着离开。

  这个最小的弟弟走到宫门口的时候,碰倒了另一位史官,这位史官抱着竹简和刀笔匆匆赶来,看到最小的弟弟安然无恙,松了一口气解释道:我怕你们一家人都被杀完了,没人能记录这段正史,所以交代了后事,匆匆赶来……

  在我们看来,这些人可能有点迂腐。

  但是在他们看类,自己只是在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在这样坚定的信念面前,死亡,简直渺小。

  为国家

  死亡,明明是寒冷的终点。但是在这些人的眼里,却变成了温暖的归途。

  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是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翻开史书,这些人的名字,从页眉写到页脚,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就不给大家讲那些马革裹尸的将军们。因为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于军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从军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

  我想说的是那些明明可以不用走上前线的普通人,那些明明不用赴死,却义无反顾的人。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他只是个办学的书生,在家乡教书育人,完全可以免于战祸。


  《辛亥革命》剧照

  他不能打,也不会带兵,会的只有站在讲台上,讲那些人人都该懂,但是偏又不懂的道理。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得知黄兴等人策划广州起义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加入。从他加入革命的那一天起,他就抛弃了所有的侥幸心理,怀抱着一颗必死之心。

  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下了那篇名垂青史的《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通篇大半,都是这样肉麻的依依不舍,啰里啰嗦。

  第一次读到这封书信的时候,还是高中。那时候只觉得这文章没完没了,有什么资格能和《滕王阁序》《将进酒》这样的传世之作放在一起呢?

  后来了解了这个人的生平,我才知道,这个人写信的时候怀着的是怎样一种与世不同的慷慨。我也才理解,这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能在李白王勃面前也不失颜色。


  他从容赴死的时候,只有24岁啊!那时,那孩子最舍不得、最朝思暮想的,难道不正是自己的心上人吗?

  “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

  一个24岁的书生,给妻子留下了这样的话之后,扔掉了陪伴自己十几年的纸笔,头也不回,毅然决然,像猛虎一样咆哮着冲上了战场。

  这个悍不畏死的书生,叫林觉民。


  《辛亥革命》剧照

  在战场的尽头,等待着林觉民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只有死亡。

  但是也正是他的死亡,唤醒了更多的人,唤醒了东方沉睡的雄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确实,在国难面前,死亡,真的是挺小的一件事了。

  为忠诚

  最高的忠诚是什么样的?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唯命是从。

  春秋时候的豫让,涂漆吞碳,潜伏在厕所里只为了刺杀主公的宿敌,虽然行刺失败,但是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自杀。

  对个人的忠诚,比爱情更坚贞,甚至能凌驾于生死之上。

  不得不说,这种情感是相当可怕的。

  如果一旦掌握忠诚的那个人心术不正,那么手下的这帮死士就会是相当危险的存在。

  二战的时候,希特勒的党卫军和日本的神风敢死队都是只忠于元首的青年,他们不会考虑战争的合理性,其代价就是大批的青年在战争中尸骨无存。


  如果有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想长命百岁,儿孙绕膝。

  生命是可贵的,死亡是可怕的。但是这里还少了一个“更”字。

  因为:爱情、真理、国家比生命更可贵;孤独、混乱、亡国比死亡更可怕。

  只有懂得了这一点,才能以真正的慈悲去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去正视死亡、看透死亡。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