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间有个诗人黄仲则,因为自幼坎坷,曾经在他17岁时写了一首诗《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这首诗,最见功力的是最后两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鸟可以鸣春,虫可以鸣秋,没人听我唱歌,那我就做我自己的观众。貌似颓唐其实挺洒脱的。但最让人熟知的却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书生真的百无一用?非也!记得《孽海花》里有句话说:君相的斧钺威行百年,文人的笔墨威行千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历史是文人写的,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宰相;不管你是权倾天下,还是富甲一方,命运都掌握在文人的笔下。文人可以把你美化为圣人,受尽百世的顶礼膜拜;也可把你丑化成魔鬼,受尽万年的贬叱唾骂。譬如晋灵公无道,赵盾之弟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灵公。赵盾怪道:杀灵公的是赵穿,何咎于我?董狐曰:赵穿弑君,君在境内,而不出讨,可谓非罪?赵盾虽为晋国上卿,权倾朝野,也没有办法。更有一个故事可见史官可畏。崔杼因为齐庄公跟妻子私会,杀了齐庄公,当时的史官书曰:崔杼弑其君庄公。崔杼看见,把那个史官杀了。那史官之弟又书崔杼弑君,崔杼复杀之;其弟之弟仍书,崔杼最后也怕了,只能长叹一声。但也有人靠文人之笔“名垂青史”的。譬如唐朝有个诗歌爱好者,因为李白写了一首诗,这个诗歌爱好者汪伦也就成了名人了。还有那个元二,不说你都想不起他是谁,的确,这个元二历史上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但是他运气实在太好了,有一次去出差到安西去,一个诗人朋友跑来送他,诗人的名字叫王维。对了,王维写了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下闹大了,不但闹了个名扬海内外,而且还流传了一千多年,并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从历史经验看,还是要对文人好一点,不要轻易去得罪文人。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过,我是老生不是书生,可别以为我在臭美哦! |
|
来自: 程穆泽 > 《30-★龙城使君27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