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老刘tdrhg 2017-07-13

太原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崇宁藏》图片太原市文物局提供

7月10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整理旧藏书目、拓片时,新发现了12册早期版本经书。经专家鉴定,确认该书为国内现存不多的《崇宁藏》零本,在文物、文献、版本上有极高价值,被列为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重要成果和新发现。

太原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崇宁藏》又称《崇宁万寿藏》《崇宁万寿大藏》,是北宋时期福州闽县白马山的东禅寺等觉禅院发起募捐刊刻的国内第一部私刻大藏经,全藏580函,1440部,6108卷,千字文编次由天字起至虢字止。版式为每版30行,折为5个半页,每半页6行,每行17字。也是第一次在大藏经上采用经折装的形式,此后的《毗卢藏》《圆觉藏》等7种版本大藏经都按此版式不变。这种版式对后代几种大藏经的影响甚大。所用纸张厚而坚韧,一般都经过染潢,开卷即有一种古朴气息。经册背后,往往有“东禅大藏”朱印。该藏从宋元丰三年(1080年)开雕,至政和二年(1112年)雕成。开始雕刻时只称大藏经,后因以藏进献徽宗皇帝,祝延圣寿,于崇宁二年(1103年)奉敕,赐名《崇宁万寿大藏》。目前《崇宁藏》国内仅存零本,经对公开数据检索,保存《崇宁藏》的国有收藏单位有19家,北京瀚海、西泠等拍卖公司也曾上拍部分零本。

太原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据介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的《崇宁藏》为原太原市文物商店于20世纪60年代征集所得,后此批古籍入藏原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8年后,因机构变动,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原藏所有文物包括此批古籍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管。入藏以来,这批古籍一直未进行整理著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后,在清库过程中,普查队员在专家指导下,对这批古籍进行了著录登记。这批《崇宁藏》为零本,共12本,均有不同程度残损,其中的6本因缺少卷首和卷尾,普查队员以“残经”命名。目前,经过专家核对残存经文后,可以确认各卷卷名。

太原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保存这批《崇宁藏》零本的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继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山西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太原崇善寺后,又一在经卷数量上保存较多的收藏单位。《崇宁藏》弥足珍贵,且部分经卷具有明确的刊刻时间,印有“鼓山大藏”印,这对于《崇宁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批经藏本身在文物、文献、版本上也极具价值。

【原标题:太原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