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如(1898-1982) 《史晨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碑文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全碑十四行,每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杨鲁安先生藏明代《史晨碑》拓片(局部) 杨鲁安先生(1928-2009) 吴玉老题写“鲁安复得汉史晨碑秋字本” 王襄先生题写内页“明拓史晨”
之,力學不間,中夏書法之傳,不患其無人也。 篆隸自完白而後,始寫而不畫,完白之功亦偉矣。完白開山,能者繼起,吳讓之、趙撝叔皆可 稱者。有清三百年中設無篆隸突過前人,則書法云者更無可論矣。吾嘗謂館閣誤人,即高稱秦漢,學必篆隸者亦未免大言欺人。凡藝為後來居上必無疑問,秦漢 高古有之,篆隸以外無書,則晉唐豈皆鴉塗,揚晉抑唐,更非的論。蓋行草變化多方,委出篆隸之右,變化愈多藝乃愈上,前是無人敢言耳。尚碑版者,動鄙閣帖,閣帖誠有 非處,然晉唐宋元以來墨蹟非盡泯也,何避而不論。尚篆隸之筆如食古不化,寫同秦磚漢碑等,恐亦無足稱耳。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劄,斯非孫之私言也。 自明而後,草法幾等中斷,既不明白復以高論以文其醜,斯書法之亡不自今始矣。吾願後之人有以矯斯敝也。生在中夏,即書法一塗亦 非上下三千年不能貫穿者,不能列為書家者流。蓋其史有如許長,非暴發之家比也。吾因鶴年遂得交魯安。魯安於辛丑春出所藏以 質於走,吾願於佳紙為書,會得是尾紙甚稱意,因為論如此。書法倘不亡,嗜痂之同調,必有韙我之言者。 家琭時客津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