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这是优秀的全科医生,才具有的能力

 茂林之家 2017-07-13


1.有预防差错的诊断策略——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包括医生的行医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时刻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忽略哪些严重疾病? 会不会有陷阱?我从以往的错误中学到什么?这个病人到底想要跟我说什么?隐藏的目的?我应该让病人做什么检查?还有什么是我应该交代清楚的问题?病人离开之后,试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诊疗计划? 有没有缺陷?如何补救?

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全科医学执业规范和临床策略,可以帮助医生避免大部分可能出现的错误。但错误仍然随时可能出现,全科医生应对错误的策略,也有优先的选择:心血管问题、感染问题、肿瘤问题,都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应该时刻牢记。当然全科医生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缺乏信心。在恰当的时候转诊,也是预防错误的一个重要策略。同时在诊疗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是否处在危险环境,懂得退让,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说过激、刺激的话触发病人过激行为的发生,若发现患者及家属情绪失控,自己身处危险时及时求助其他在场医护人员的帮助,避免激化矛盾。



2.建立支持网络——团队协同作战


全科医生既不是“全能”医生,也不是孤军奋战,一定要主动建立支持网络,在病人需要时及时联系,快速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如附近的专家和医院,其他全科医生及电话,社会工作者及电话,辅助医疗团队及电话,专科医生的电话,精神病学服务。记住,全科医生是重要的枢纽,要负责任地转诊自己的患者到准确的专科、专家就诊,同时及时掌握专科的诊疗方案及结果,继续持续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与专科医生形成无缝连接,实现长期跟踪诊疗。

高效运作的全科团队应该包括辅助医疗(协疗服务)、物理治疗、中医康复、精神心理医生、营养师、药剂师、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足病治疗师和各种专科医生。



掌握基本的诊疗技术


全科医生通过详细问诊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小技巧的应用要能解决80%左右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康复。此外,还应牢记主要药品及处方注意事项,掌握最新的用药情况,及时对病人进行教育,让患者主动参与,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全科医生必须掌握各学科基本医疗技能,范围广,较全面,但并不意味着浅,要有一定的深度。

需要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心理疾病等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精神卫生科和辅助科室的医学知识。



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


全科医生要成为手巧的人,持续改进操作技术,可以让医生对工作更感兴趣,对工作更满意,有助于提高诊治病人的成本效益,如外科、妇科的小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的技能。在澳大利亚,最优秀的医生是在农村历练过的医生。如果要到农村当医生,还必须多一年的职业培训,本事一定要超过城市的医生。正如莫塔教授的外科小技巧用头发打结代替针线缝合头皮外伤,患者即无用针缝合、拆线时的痛苦,也节约医疗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诊疗技术。



准备好应对紧急情况


这是全科医生的必备能力,也体现的医生的守门责任所在,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力量。全科医生须掌握急救的技能及操作,如社区常见的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高热惊厥、哮喘急性期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抢救与处理,脑卒中的抢救,外伤、骨折的一般治疗和转运、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的使用及除颤等此外,还要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如呼吸气囊、吸痰器、洗胃机等。



善于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与患者建立长期的朋友式关系,可以让医生拥有一定数量的患者,有利于熟悉掌握病人的疾病详细情况、家庭环境、生活方式、性格特征等,也有利于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用药、行为改变、沟通方式的准确性,更有利于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效率。

而对于患者,拥有固定的医生,及时接触到医生,及时解决问题或提供针对性的转诊建议,可以减少医患矛盾,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也为实现中国分级诊疗打下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医生式的服务。医患互信,向更高精准医疗服务迈进。



培养卫生经济学概念


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宗旨是花尽可能少的钱维护居民的健康问题,全科医生要会学会算卫生经济学中产出比、时间效率等问题,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在诊疗过程中,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药物解决问题。从患者的角度就是最适合方法。如收入低的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患者长期能负担得起的药物,这样避免因经济问题停药。社康开展的慢病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用最少的经济支出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减少危急重症的患者的比率,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医生本身就是一味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解释和疏导解决患者的很多问题,而非药。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2016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