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给孩子讲,你要多读书。 到了学校,老师给学生讲,你要多读书。 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什么要读书? 其实孩子已经读了不少书。 少时的画册 长大一点的启蒙读物 再往后到名著原本、名家名篇。 读书少么?不少,中外名著读了不下数十本 可是读了这么多书,却没有明显的效果 甚至语文成绩都没什么起色 那这个时候,还要继续读更多的书吗? ![]() 毫无疑问,孩子要读更多的书。 ![]() ![]() 在你的胃口没有填满的时候,你要吃更多的食物, 在你的思想没有充实的时候,你要读更多的书。 你吃过很多食物,这些食物成就了你的骨与肉 你读了很多书,这些书成就了你的灵与魂。 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我们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 ![]() ![]() 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籍本身,也分为三个阶段。而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自然得不到读书的精髓。 什么是通俗文学,市面上的一些畅销书诸如《盗墓笔记》《诛仙》《小时代》就可以划入这个范围。 通俗文学可不可以看?当然可以。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读书习惯,培养读书兴趣的。 但是,如果你一直沉迷在通俗文学中,那么相信我,你的理解能力,你的心智,不会得到一丝一毫的提升。 换句话讲,如果想用读这类书籍去提高语文成绩,可以说得上,饮鸩止渴。 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会突破这片舒适区,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告诉自己,这类书籍里浅薄肤浅的世界观,理应被摒弃 但除此以外的孩子,需要有人推他一把。 ![]() 神幻小说看多了,为什么不去看看先秦古典《山海经》,听听华夏先民对于世界的神妙幻想;会背几首李白杜甫,为什么不去看看现代诗歌对于现实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思考,听听他们在黑色的夜空里倔强寻找光明的呼喊。 经典文学必定不会像通俗文学那么易读,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看了不少页仍然索然无味,读了好多天仍然懵懵懂懂,一本《百年孤独》看完连名字都没记住,相信我,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 但是,就在这里,就在这经典文学的阅读中,思想的启蒙将由此开始。坚持下去,你会发现经典文学中深邃的意蕴。 而坚持下去的原因,是经典文学之美。在这个时候,可以参考一些名家点评,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脉络梳理,但是,何不听听老师去讲呢? ![]() 第三个阶段,是拓展读书领域,培养思维方式。 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当读书不再局限在某个领域,更不会局限在某个国家,广泛尝试更多的领域,更多挖掘思想的深度,你会去探索,《万物有灵且美》关注世界万物美好的思考,《百年人文随笔》中文人墨客在风雨飘摇的黎明前的黑暗里发出怎样的感慨。 你的思想将在这里逐渐成熟,将在这里慢慢起步,你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那,你还担心你的语文成绩么?那,你还担心写不出作文吗? ![]() 你读的书终将成为你的灵魂。 ![]() ![]() 网校暑期读书会已经开始! 小初高主讲老师与你畅游书籍海洋! 这个暑假,与你相约读书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