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当年给生产队割草放牛

 城北十五里666 2017-07-13
我的家乡在二滦河畔。当年上初中放暑假期间,我们给生产队割草放牛的情形挺有意思。

  那时农村有句口头禅“工分儿、工分儿,社员的命根儿”。放假期间我到生产队劳动,一是为帮家里多挣点儿工分,二是避免假期呆着无聊。自己一没力气,二没技术,干点啥活儿好呢?我选择了给队里割草放牛。因为这活儿自由散漫随便,只要能付辛苦就行。队长决定由我们三人(两个青年,一个壮年)组成割草小组,让年长的张大伯牵头。在劳动中我们配合默契,很随心。队里每天给我们派个车,当把车赶到目的地后,先把车卸到不影响交通、且牛吃不到庄稼的地方,然后我们背起罩子,各自深入到田间、地头、河边去找草割。

  参加割草劳动有苦也有乐。对于我这长时间被关在校园里的书生来说,在广阔的天地里悠哉悠哉,边劳动边欣赏大自然,无疑是快乐事。在割草的间隙,看云卷云舒观鸟雀飞翔,听昆虫鸣唱,闻植物散发的芳香……特别是听到叫驴(叫蚂蚱)那独具魅力的叫声,我好像在听一场田间歌会。首个“歌手”歌唱开始后,四周庄稼地里便有无数应和者。一首首嘹亮的歌声呼应起伏,歌场充满了互不服输的比赛激情,美歌高潮迭起。歌唱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领唱、合唱、多重唱……歌者又好像被遥控一样,唱着唱着,又嘎然而止,静的叫人害怕。一段时间后,突然一“歌手”又唱起来,随之歌声再掀高潮。整场歌会没有指挥者,相互间配合却很默契,对所有歌唱没有鼓掌者,“歌手们”的兴致却始终不减。青纱帐里这悦耳的天籁之声真让人流连忘返。在割草中我也遇到过惊喜,有一次在豆子棵里发现了一棵瓜秧,我顺蔓查看,在隐蔽处竟发现长着一个大稍瓜,当时别提多高兴了。我赶紧摘下来放到罩子里用草盖好,待回到车旁后三人解渴享用。夏天的天气好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有一次割草,方才还是晴空万里,不大一会儿,西北方向就黑了起来。很快,由远及近便是乌云翻滚,雷鸣电闪。这时在地里干活的社员放下农活撒丫子往家里跑去,唯独我们不能,因为身边还有割的草,附近还有已卸套的牲口和大车。我赶紧背起割草的罩子,向停车的方向疾走,没走多远,疾风暴雨向我猛烈袭来,很快把我浇成“落汤鸡”,我冒着雷击的危险继续深一脚浅一脚,一呲一滑艰难地往前走。到达车旁后,我们三人抓紧装车,套车,往家走时猛轰牲口快走,到家后,我还是因为着凉得了一场感冒。溽暑季节,天气潮湿又闷热。不少在家呆着的人都躲到阴凉处扇起了扇子,而我们在这不透风的庄稼林里干活儿,其滋味可想而知。为了尽早完成割草任务离开这里,我干活时就加快节奏,马不停蹄。汗流下来,很少去擦,蚊子叮咬了,尽量忍受,庄稼叶划破了皮肤,加之汗水浸蚀,钻心地疼,还是咬牙坚持,割完草后,我最大的乐趣是跳到河里痛痛快快洗个澡,不但清洁卫生,而且凉快解乏,那真叫舒服,真叫爽!

  放牛要有责任心,严防事故的发生。进入伏天,生产队的农活少了,为节约饲草,各生产队都把大牲畜轰到河滩上去放牧,全村共八个生产队,当时河套里热闹非凡。我队的原有割草小组,又增加了放牛任务。为能占个好地方,我们每天早吃饭,早出车。当时我队有四个大牛(其中一母牛)一头小牛,一头驴。出车时把没拉车的牲口拴在车的后面和两侧(小牛跟着跑)。河滩上的牲口多了,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牛顶起架来,铿然有声,你死我活,让人惊心动魄。牛发情期异性牛碰到一起,情意绵绵,用牲口本能的表达方式,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往公牛因争夺母牛而“决斗”。为防事故的发生,各生产队都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队长对我们的要求是,严防牲口出现以下情况:1、伤人;2、损害庄稼;3、顶架和搞性活动。我们的措施有两条:1、针对牲口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分三类):一是把性子烈,爱惹事的牲口固定在一个地方吃草(把缰绳拴在事先钉牢在地上的橛子上)时间长了,再换个地方。二是把老实牲口的缰绳拴在该牲口的一条前腿的下侧,使之能低头吃草,不能扬头吃庄稼,能走不能跑。三是对小牛不做限制,让其跟随母牛自由吃草。2、我们三人小组有明确分工,每天指定一人侧重对牲口吃草进行巡视看管,在确保牲口不出事的前提下,可就地割点草。另二人依旧背着罩子去附近割草(因伏天农活少了,队长有时给割草的多派人)。收工时一同把草装车拉回家。有一次一老实牛由于受惊吓掉到河里,因这段河比较深,我真担心因缰绳栓住了它的一条前腿影响它凫水而被淹死,结果还是牛本领大,它一改传统的凫水方式,而是低着头向斜前上方一蹿一蹿,几下就游到了彼岸,真是有惊无险。

  在割草放牛期间我还注意学习有关农活。一开始学套车,我按大伯教的要领,左手牵着牛的缰绳,右胳膊挎着车搭腰,右手拿着已展开套的牛样子,对牛喊,“绍!绍!”。这时牛好像故意与我作对,它摇头晃脑,尾部不但不往套里进,而且向左右两旁躲。是站在一旁的大伯协助我套上了车。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一方面继续学套车,另一方面我有时间就主动接近牛,喂它青草,给它捯毛,挠痒痒儿,使它逐渐消除了对我的陌生感,我终于能独立套车了。每天收工时,我们首先把草装上车,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条煞绳拴在车排儿前部,继而用插杆、别杆把绳子绞紧、固牢(大伯说这是装车的关键环节)。收场工作完成后,我多次主动请缨,坐在车的左前檐上学赶车,其他人坐在草车上做指导,车上路后走的很慢。大伯说:“俗话说赶车要欢,牛是慢性子,走的慢,赶车必须勤轰着点儿”。走着走着,只见有几个小孩正在道旁玩儿。大伯又给我讲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跳下车赶车,甚至要手牵缰绳前行。当遇到有对头车时,教给我怎样错车。当前方遇到突发情况时,教给我如何应对。在必要时也跳下车与我一起处理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使我基本掌握了赶车的要领,能独立赶车了。

  漫漫岁月,悠悠往事。50多年来,时间冲淡了自己诸多的记忆,而当年给生产队割草放牛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它锻炼了我的体魄,磨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还让我学到不少的农业知识与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